天天百科

沙眼是怎样发生的 如何治疗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8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沙眼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眼病,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砂粒,故名沙眼。其

1沙眼是怎样发生的,如何治疗

我患有沙眼,我上小学的儿子在学校体检时也发现患有沙眼。请问,沙眼是怎样发生的,该如何治疗?

沙眼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眼病,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砂粒,故名沙眼。其患病和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密切相关。任何年龄都可感染,起病慢,病程很长,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

沙眼病人的眼泪和眼分泌物中含有沙眼衣原体。手是传染沙眼的重要途径。接触病人的手、毛巾、手帕、文具、玩具、工具以及其他物品,均可使健康人得病。沙眼多侵犯双眼,初期病人可能没有什么异常感觉,有时有轻微的发痒及异物感,早晨起来眼睛有少量粘性分泌物(俗称眼屎),也可有轻微的怕光、流泪等症状,伴有继发感染时症状加重。到了晚期,可发生并发症,如内翻倒睫。倒睫不但给病人造成刺激、流泪、磨擦、疼痛等症状,还会刺激角膜,使角膜发生炎症、溃疡及血管翳的形成,使透明的角膜变混浊,产生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甚至可以造成失明。

由于沙眼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眼病,治疗上必须做到长期不间断给药,白天点眼药水3~4次,晚上涂眼药膏,坚持用药3~6个月。治疗沙眼的药物很多,常用的点眼药如0.25%氯霉素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等,每日4~6次,晚上可涂金霉素眼药膏。只要坚持用药,注意眼的卫生,沙眼是可治愈的。但治愈后要注意预防再感染。

预防办法是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洗手,不用手揉眼睛。建议你和你儿子不要共用毛巾和脸盆。

2沙眼简介 沙眼症状 沙眼治疗

一、沙眼定义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沙眼的英文词trachoma来源于希腊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解放前沙眼在我国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对沙眼开展了广泛的防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现在沙眼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从北京顺义县及上海、云南、陕西等地进行的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988)结果中可以看到,上述大部分地区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由白内障、青光眼等非感染性疾患所致。但是,云南省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云南全省18万双眼盲患者中,白内障占第1位,约8万人;沙眼及其合并症占第2位,约3万人。所以,沙眼在我国致盲原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尚不容忽视。此外,本病在亚非地区不少发展中国家仍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二、沙眼病因

沙眼是慢性傳染性眼病,系由沙眼衣原體侵入結膜和角膜產生的疾病。沙眼病人眼分泌物和眼淚中含有大量衣原體,被污染了的各種生活用品和手都可以成為沙眼的傳染媒介。

三、沙眼症状

轻度沙眼,患者仅有发痒、异物感及少量分泌物。重症沙眼特别是角膜受累或有其他并发症时,则出现畏光、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视力减退情况,常与角膜受累程度有关。

沙眼的体征表现为:①结膜充血、肥厚、正常透明性消失;②乳头肥大,结膜面粗糙;③滤泡增殖;④角膜血管翳:即在角膜上缘出现新生血管向角膜内伸入,由上向下发展如垂帘状,严重时可侵犯全角膜;⑤瘢痕形成:随着炎症吸收,结缔组织增生,睑结膜则完全被瘢痕所代替。

沙眼的并发症可有:急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和泪道阻塞、沙眼性角膜炎及角膜溃疡。后遗症有:倒睫及睑内翻,角膜混浊,睑球粘连等。

四、沙眼治疗方法

自磺胺及抗生素应用后,沙眼治疗上有了显著进行。实验研究证明,利福平、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磺胺及氯霉素等对沙眼衣原体有抑制作用。

1、局部用药0.1%利福平或0.5%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水每日滴眼3~6次,效果较好。

但此类药物水溶后,数周即逐渐失效,需重新配制。若制成眼药膏或混悬液可保存较久。10%~30%磺胺醋酰钠和0.25%~0.5%氯霉素眼药水易于保存,效果亦佳。前述各药一般需持续用药1~3个月。亦可行间歇疗法即用药3~5日后,停药2~4周,再行用药,效果亦佳,易于坚持,对于大部分结瘢而仍有残余乳头增生“小岛”者,可以硫酸铜笔腐蚀,促进结瘢。

2、全身治疗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除局部滴用药物外,成人可口服磺胺制剂等。

连续服用7~10天为一疗程,停药1周,可再服用。需2~4个疗程,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3、手术治疗乳头增生严重的,可行药物摩擦,以棉签或海螵蛸棒蘸蛸棒蘸磺胺或四环素,摩擦睑结膜及穹隆结膜。

滤泡多者行压榨术,局麻下以轮状镊子挤破滤泡,排出其内容,同时合并药物治疗,促进痊愈。对消眼的后遗症如少数倒睫可行电解术,睑内翻倒睫者,需作手术矫正。

五、沙眼的防治、护理

1、帮助沙眼患者引起重视,按时用药,症状消失后未经医生认定,不可随便停药。

2、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如毛巾、脸盆、枕头、被套等要经常煮沸消毒或阳光下晾晒;点过眼药后,宜用酒精棉球擦手。

3、禁用可的松眼药水治疗慢性沙眼,会加重病情;沙眼严重,有大量滤泡者应到医院行手术治疗,并同时配经药物治疗。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用手或不洁物品擦、揉眼部;最好用流水洗手、洗脸。

眼科专家提醒,沙眼及眼部有感染者切勿佩戴隐形眼镜,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佩戴隐形眼镜对环境要求较高,在有灰尘及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里都不适合佩戴。因为灰尘等异物一旦进入眼内,隐形眼镜镜片会通过摩擦对角膜产生刺激,引起眼睛疼痛、细菌感染,最终导致眼角膜上皮脱落,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失明。

专家建议,为了人们眼睛的健康,建议沙眼及眼病患者佩戴架式眼镜比较安全可靠。据了解,目前在眼科门诊患者中,8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沙眼。

3沙眼病因是什么呢

沙眼的分泌物能传染此病,早为人们所知。1907年Halberstaedter与Von Prowazek用光学显微镜和Giemsa染色,在沙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发现包涵体,即上皮细胞内有红蓝色原体及深蓝色始体颗粒聚集,此包涵体具有基质(matrix),颇似外衣包围,被误称为“衣原虫(Chlamydozoa)”此后,相继有不少研究,但一直未分离出病原。1954年我国汤飞凡与张晓楼合作,在检查治疗大量病人的同时,采取病人眼部分泌物给猴眼接种,并同时将沙眼患者的分泌物接种小白鼠脑内试行分离培养,但结果完全阴性。1955年改用鸡胚接种,并注意选择活动性、无并发症及未经药物治疗的沙眼病例,使用链霉素杀灭标本中的细菌,终于在1956年首次分离培养成功。从此在世界上掀起沙眼研究的新热潮。由于此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寄生在细胞内,并形成包涵体,故当时认为是一种病毒。又认其大小、形态与一般病毒不同,称之为非典型或大型病毒。后经各国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它的分子生物学及代谢机能等,证明它具有RNA和DNA及一定的酶,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具有细胞膜及壁并对抗生素敏感等,这些不符合病毒应有的基本性质。而与G细菌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1971年Storz和Page提出将这类微生物另立一目,称衣原体。1974年出版的《Bergey细菌鉴定手册》接受了这一分类:将其归入原核细胞界,薄壁菌门,立克次体纲,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衣原体种,包括沙眼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种及鹦鹉热衣原体种。1989年出版的该手册第10版中,又新加入肺炎衣原体种。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衣原体种再分为沙眼、淋巴肉芽肿及鼠肺炎三个生物变种。其中沙眼生物变种从抗株性上又分为A、B、Ba、C、D、E、F、G、H、I、J、K等12个免疫型,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可分为L1、L2及L3等3个免疫型。

衣原体

一般来说,地方流行性致盲沙眼大多由A、B、Ba及C型所致,有些作用称这几型大多由流行性沙眼衣原体组;而D~K型主要引起生殖泌尿系感染;如尿道炎、宫颈炎、附睾炎等,以及包涵体性结膜炎,故称眼-生殖泌尿组衣原体。1966年我国的王克乾、张晓楼等采用小鼠毒素保护试验,将我国不同地区10年间分离的46种沙眼衣原体分成Ⅰ、Ⅱ两种免疫型,Ⅰ型以TE-55样为代表,Ⅱ型以TE-106样为代表,两型比例为2∶1。但Ⅰ、Ⅱ两型和上述15种沙眼衣原体免疫型的对应关系一直不能肯定。张力、张晓楼等(1990)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cro immunofluorescence Test)对中国华北沙眼流行区沙眼衣原体免疫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地区沙眼流行以B型为主,C型次之。

沙眼衣原体可感染人的结膜、角膜上皮细胞。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个生物相:原体(elementary body)是感染相,大小约0.3μm,具有细胞壁,可存活于细胞外;始体(initial body)亦称网状体(reticulate body)是繁殖相,体积较大,约0.8μm,无感染性。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胞浆内发育转变为始体,以二分裂方式,形成子代原体。胞浆内充满后则破裂释放出原体,游离的原体再侵入正常的上皮细胞,开始新的周期。每一周期约为48小时。

沙眼原发感染,愈后可不留瘢痕。但在流行地区,卫生条件差,常有重复感染。原发感染已使结膜组织对沙眼衣原体致敏,再遇沙眼衣原体时,则引起迟发超敏反应。沙眼在慢性病程中,常有急性发作,可能就是重复感染的表现。多次的反复感染,加重原有的沙眼血管翳及瘢痕形成,甚至睑板肥厚变形,引起睑内翻倒睫,加重角膜的混浊,损害视力,甚至失明。除重复感染外,合并其他细菌性感染,也使病情加重。

4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病因

[病因]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微生物,目前发现它有15个血清型,不同的血清型能引起不同的疾病。其中A、B、Ba及C型的衣原体株能引起沙眼,L1、L2、L3型能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D ~K型则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由前述可知,非淋菌性尿道炎的40%~50%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目前已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发病人数增加很快,已超过淋病。

在我国,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患病人数也在迅速增加。

5儿童沙眼的病因是什么

沙眼是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

儿童沙眼常为急性发病,呈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耳前淋巴结肿大,颇难与病毒性急性滤泡性结膜炎鉴别。凡持续3周以上而不消退者,应考虑急性沙眼。可由实验室检查包涵体或分离培养衣原体而明确诊断。常见者为慢性炎症过程。除弥漫性脸结膜充血外,有乳头肥大,滤泡形成,瘢痕和角膜血管翳。①乳头增生肥大,脸结膜充血、粗糙,呈天鹅绒状;②滤泡形成多在上穹窿部,下睑及下穹窿部较少。滤泡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胶状不透明,色暗红;③瘢痕随时间进展,在充血肥厚的组织中出现灰白色线状、网状瘢痕。最后滤泡乳头的增殖完全消失,为瘢痕所代替,沙眼即告痊愈。④角膜血管翳在沙眼早期就可出现,是沙眼的特有改变。在角膜上缘呈帘状由上而下伸入角膜透明区,新生血管翳位于角膜浅层,整齐地停止在同一水平线上。病程长血管翳可以从角膜缘各方向伸入,覆盖全角膜,影响视力。

沙眼的自觉症状轻微,痒、异物感、干燥感等。

沙眼的病程可延续数年或数十年。在这冗长的过程中,很多并发症及后遗症可能出现,包括睑下垂、睑内翻、倒睫、角膜混浊及溃疡、眼干燥病等,则出现明显刺激症状,并常引起视力障碍。

沙眼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切断传染途径,控制沙眼传播,主要在于预防。个人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经常洗手,不用手揉眼,不用别人的毛巾等。对集体方面,应改善环境卫生,在托儿所、幼儿园要认真培养儿童卫生习惯,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检查发现并治疗已有沙眼的患儿。由于农村卫生条件较差,沙眼重复感染较多,后遗症随年龄递增,预防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如果觉得《沙眼是怎样发生的 如何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