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什么会导致先天性佝偻病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51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先天性佝偻病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导致先天性佝偻病呢?

1为什么会导致先天性佝偻病

由于妈妈不晒太阳,导致宝宝患有先天性佝偻病,记者从上海儿童医院儿保所获悉,这里的专科门诊已经连续发现了8例先天性佝偻病患儿,患儿的妈妈无一例外都是办公室白领,7位从事会计、证券等电脑操作。

根据中华医学会的检索,上海已经至少20年没有出现过先天性佝偻病患儿。

据悉,这8个婴儿有5例男性、3例女性,他们普遍存在夜间睡眠不踏实、容易受惊、多汗等症状,动作发育较慢,平均发病时间为出生后1个月22天。手腕部位的摄片显示:患儿骨骼有明显的先天性佝偻病病变。

佝偻患儿的母亲全为白领

据分析,近年来上海的办公、居住、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患儿的母亲在“准妈妈”期间四季都待在房间内,怕晒太阳、户外活动极少。她们中有的妊娠反应强烈,食欲低下,却不注意在饮食中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虽然目前无法确定电磁波对患儿的先天性佝偻病有没有影响,但白领小姐日光照射少是毋容置疑的事实。一位患儿的母亲告诉记者,怀孕期间,每天一出家门就是轿车,下了车就进办公室,几乎没有时间接受日光照射。专家说,在日光照射少的情况下,如果母亲补钙意识不强,新生儿出现先天性佝偻病的可能性很大。

南方本来少患佝偻病

儿保所的龚群副主任医师表示:佝偻病影响患儿动作发育、智能发育,严重的可能引起骨骼畸形,有先天和后天两种。据上海市儿保所1994年的统计,上海后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为8。9%,而先天性佝偻病在近20年的病史记载中为零,我国南方近20年来也没有任何先天性佝偻病的有关报道。

先天性佝偻病主要发生在寒冷日照少的地区,如我国东北,在南方则十分罕见。它的病因是孕妇母体内维生素D、钙缺乏或者代谢障碍,直接影响胎儿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先天性佝偻病对小儿危害十分严重,它不仅影响孩子的体格、智力发育,造成患儿骨骼畸形,而且影响孩子的免疫功能。日晒是预防孩子先天性佝偻病的最有效措施,即使在饮食中补充不足,充足的日晒也可以使“准妈妈”体内产生内源性的维生素D,再传给宝宝。

儿保所对这8例患儿采取了肌肉注射维生素D和每天服用钙剂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告诉孩子家长必须保证小儿每天到户外晒1—2个小时的太阳。目前,这8位患儿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都回复正常,没有一例有骨骼畸形。

长住空调房不晒太阳是主因

先天性佝偻病的出现立即引起儿科专家的警觉。居家条件和办公室条件日益优化,但温暖舒适的空调房间也同时剥夺了人们接受日光的机会。有关资料表明,办公室白领在室内度过的时间超过80%,这样的大环境会不会造成更多先天性佝偻病患儿的出现?专家很是担心。

人工喂养婴儿易患佝偻病

上海市最近开展的1000余名6个月婴儿健康调查发现,人工喂养最易患婴儿佝偻病,而母乳喂养婴儿佝偻病发病率为最低。人工喂养婴儿佝偻病发病率高达49%,而母乳喂养婴儿佝偻病发病率仅为34%。

据有关专家介绍,佝偻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会影响人的骨骼发育,以及影响人的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功能,特别是对儿童的健康危害较大。有关专家在分析为什么母乳喂养佝偻病发病率大大低于人工喂养时,认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吸收利用率极高。

调查还发现,冬季出生的婴儿佝偻病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49。7%;而夏季出生的婴儿佝偻病发病率最低,发病率为34%。有关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冬季出生的婴儿因天冷而户外活动少,以及接受日光照射少。防治佝偻病要多晒太阳,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简便有效的措施。

2佝偻病有什么发病特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特征。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

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生长快、户外活动少,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故本病主要见于<2岁婴幼儿。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且多数患儿属轻症。因我国北方冬季较长,日照短,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

3佝偻病的发病有什么特点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3~18月龄。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

初期(早期)

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活动期(激期)

当病情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rachiticrosary);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Harrison’s groove)。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可能因为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

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恢复期

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逐渐恢复正常。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4]

4佝偻病的发病都有什么特点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3~18月龄。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

初期(早期)

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活动期(激期)

当病情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rachiticrosary);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Harrison’s groove)。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可能因为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

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恢复期

以上任何期经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逐渐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

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

5怎么应对宝宝佝偻病方法

佝偻病北方多于南方,冬春季多于秋季。佝偻病影响孩子多方面的发展,骨骼,肌肉,肠胃等都会有不小的损伤,不能准确了解佝偻病的症状,及时发现孩子患有佝偻病的可能,延误病情,对孩子有着不可估计的损伤。下面我们为您详细分析佝偻病的原因,佝偻病的症状以及治疗误区。

佝偻病的原因

为什么胎儿也会患佝偻病呢?这得从胎儿骨骼的发育谈起。胎儿在第8~10周,长骨骨干开始骨化,这种骨化的进行,有赖于母体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摄取,尤其是在妊娠后半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也相对较高。如果此时孕母体内维生素D和钙量不足,即可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而发生先天性佝偻病。在妊娠期间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营养不良以及妊娠后期常有腰酸、腿痛、手脚发麻和抽搐等低钙症状的孕妇,胎儿也易患先天性佝偻病,孩子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佝偻病的症状:生后2~3个月内前囟门特大、前后囟门通连、胸部左右两侧失去正常的弧形而成平坦面,甚至发生低钙抽搐。

先天性佝偻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孕妇在孕期内多进行户外活动、晒晒太阳;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钙和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必要时服用维生素D制剂,尤其是在孕期有手脚发麻、抽筋等低钙症状者,更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钙粉等。一般从妊娠第28周起每天服维生素D如鱼肝油及其制剂和钙粉,直至孩子娩出,可以有效地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生。

佝偻病的症状

1、早期现象:

如果您发现宝宝有以下症状,请您开始提高警惕,以下的表现提示了家长孩子有佝偻病的可能:多汗、好哭、睡眠不沉、易惊,由于头部的多汗而使头部发痒,孩子常摇头而致头枕部秃发。

2、发病症状:

为了确定病情,我们建议您带孩子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孩子身体出现明显病症。

肌肉松弛无力,特别是腹壁及肠壁肌肉的松弛,可引起孩子的肠胀气,而致腹部膨隆犹如蛙腹。由于骨骼病变出现的症状,这是佝偻病的特征表现。6个月以下的孩子,用手指轻压其枕骨或顶骨,犹如乒乓球有弹性感;8-9个月的孩子头颅呈方形,前囟门也偏大,至18个月前囟门尚不能闭合。在1岁左右的孩子,胸部则可见到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称为肋串珠;并可出现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鸡胸”和肋缘的外翻。

由于四肢和背部肌肉的无力,孩子的坐、立和走路都晚于健康的孩子,且容易跌跤,到了1岁以后会走路可出现两下肢向内或向外弯曲的畸形呈“0”型腿或“X”型腿。此外,孩子的出牙也延迟,且容易发生蛀牙。

佝偻病的治疗及误区

维生素D是治疗佝偻病的有效药物,但切不可随便给孩子补充大量维生素D,以防止维生素D中毒。口服维生素D丸是常用方法,但对不能口服或是有腹泻的孩子可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维生素D,同时加用钙剂。所以要防止以下误区。

1、出汗多,有枕秃,不一定就是佝偻病

许多家长照本宣科,以为孩子只要枕秃或夜间出现汗多,就一定是缺乏维生素D。其实孩子爱出汗,还有其他原因。孩子在白天活动量比较大,交感神经就会兴奋,代谢旺盛,转入睡眠时,人体进入基础代谢,但孩子的植物神经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只能从代谢旺盛渐渐过渡到基础代谢,所以体内大量的热能会以出汗的方式释放出来。如果孩子的出汗现象在入睡后1~2小时逐渐消失,可视为正常。由于头部出汗多,孩子睡觉时不太舒服就会出现摆头现象,枕部便会出现脱发圈。因此,出汗多、有枕秃的儿童不一定都是佝偻病。大家要注意,典型的患有佝偻病的小儿常常是整夜出汗,上半夜换衣服后,下半夜衣服仍然是湿的,而且出汗有酸臭味。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需要和其他情况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2、维生素D生理需要量是多少

小儿每日需要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每日需要维生素A1500~2000国际单位,所以家长们可以大概计算一下孩子奶粉内鱼肝油的含量,如果缺乏的不多,加上孩子又经常晒太阳,没有佝偻病的表现,完全可以不用预防性补充鱼肝油。如果是冬天,天气不好,加上孩子吃饭不好,那就可以选择儿童专用的鱼肝油,预防吃一段时间,但时间也不要太长。

另外,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依旧可能患佝偻病。对于占绝大多数(95%以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经过正规补充是可以纠正的。

小编温馨提示:佝偻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病,预防小儿佝偻病准妈妈要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同时,也要把握好佝偻病的症状,以便及时治疗。

如果觉得《为什么会导致先天性佝偻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