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高标准农田改造标准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9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2022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措施标准:

一、水利措施

1.灌溉工程

(1)灌溉系统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

(2)湿润半湿润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75%,水稻区不低于85%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保证率:旱作区不低于50%,水稻区不低于75%其他地区一般不低于70%。

(3)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型灌区不应低于0.50中型灌区不应低于0.60小型灌区不应低于0.70井灌区不应低于0.80喷灌区、微喷灌区不应低于0.85滴灌区不应低于0.90。

(4)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型水库、塘坝及引水渠首等工程,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井灌工程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机井和泵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

(5)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

(6)推广各种适用节水和旱作农业技术。有条件地区,应积极采取膜下滴灌、喷灌等先进高效节水技术灌溉条件较差的旱作农业区,应采取农艺、工程等旱作农业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2.排水工程

(1)防洪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2)排涝设计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设计暴雨重现期不少于10年。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达到:旱作区1~3天暴雨1~3天排除稻作区1~3天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

(3)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

(4)有渍害的旱作区,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后,应在农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水稻区在晒田期3天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

(5)改造盐碱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在返盐(碱)季节前将地下水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

3.工程折旧和完好率

灌、排等工程设施使用年限不低于15年。田间灌、排工程及附属建筑物配套完好率大于95%。

二、农业措施

1、农田工程

平原地区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丘陵、山区15度以下坡耕地,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要求,建成等高水平梯田(地),地面平整,并构成反坡土壤活土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30cm,田面宽度一般要达到3m以上,田(地)埂稳定牢固(南方地区的田埂要采用石块衬砌或建设生物梯坎),修建好排水沟、泄洪沟,达到防洪标准,防止水土流失。

2、土壤改良

土壤耕作层达到20cm以上,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3、良种繁育与推广

具有较好的良种繁育能力,具备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水平的基础性条件。

4、农业机械化

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的基础性条件。

5、田间道路建设

田间道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布局合理,顺直通畅。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必要时进行简易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东北地区的干道能满足大型农业机械的通行,其他地区能满足中型农业机械的通行支路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田间道路建设突出节约土地的原则,建设标准合理实用。田间道路设施使用年限不少于15年,完好率大于95%。

三、林业措施

因地制宜地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造林时应预留出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平原地区防护林网格面积与格田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北方地区达到85%以上,南方地区原则上达到75%以上。

四、科技措施

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2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良种、良法等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加强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次以上适当扶持县乡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高标准农田改造标准

中国国家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指导文件。其中,高标准农田改造需要满足以下标准:

1、 土地利用标准:耕地每公顷种植面积应达到4万株以上或12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不适于种植的土地可发展为水田、林地或草地。

2、 土壤质量标准:土壤肥力指标必须符合国家《土地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并满足相应的高产要求。

3、 灌溉标准:采取智能化灌溉技术,滴灌、微喷和管道灌溉覆盖率均要达到80%以上,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0%。

4、 农机配备标准:实现机械化作业,农机具配备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并具备农机具共享服务平台。

5、 农民技术标准:建立农民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种植管理技能和科学水平。

6、 生态环境标准: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保护生态环境,达到零化肥、无农药、无污染的生产标准。

以上是高标准农田改造的主要标准,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

高标准农田改造标准

1、土地整理:将农田土地整理成整致、有坡护、正交设计的景观规划,以满足土地利用及其生产功能的变更。

  2、水土保持建设:建设农田水土保持工程,根据不同土地性质选择合理工程技术,防止土壤走失、滑坡等灾害,改善土壤结构,保护水土资源。

  3、林草建设:根据栽种目的、宗旨,选择地形、植物适应性强、绿化美化作用突出、色彩缤纷多样的植物进行种植,对农田建设提供多样性美观。

4、耕地改造:为提高耕地利用率,实施农田耕地改造工程,既要充分考虑土壤肥力的改良,又要确保农田的功能和规划用地的安全。

  5、水土流失治理:根据水质状况和水流分布,实施周转排水、改善土壤机械性能等技术措施,开展水面、杂草以及其他水土保持性活动,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维持农田的健康、稳定发展。

  6、梯田建设:建设梯田,以解决耕作难度、改善水土状况、节约用水、提高效益等目的,选择梯田开发区域,完善田坎设计,采用抗洪抗灾建设技术。

  7、灌溉工程:实施农田灌溉工程

第 2 页

提高农田作物的秸秆利用率,实现农作物种植更灵活的目的,有效补充降雨不足,缩短作物成熟与收获期。

  二、建设要求:

  1、设计要求:须严格按照设计规划书查询、勘测、论证、规划、设计等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及建设效果。

  2、施工质量:施工设计要求满足当地气候、地貌和地理条件。同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管理相关文件,以确保高品质和高质量的施工要求。

  3、后期管护:建设完毕后应加强对施工林草和植物生长情况的管护,应根

第 3 页

据不同季节不同身份进行植物管理,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施工措施,保护建筑质量。

  4、综合性措施:须加强农田建设的数据分析、运维数据收集及信息共享,提高各类禽畜及其产品的种植效果。应制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秸秆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保证农田发展的正确性。

  

如果觉得《高标准农田改造标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