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诱发小儿佝偻病的因素有哪些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21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佝偻病是孩子高发的一种骨科疾病,那么诱发小儿佝偻病的因素有哪些呢?

1诱发小儿佝偻病的因素有哪些

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研究指出虽然母亲孕后期每日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对于足月儿血循环中25-OH-D3的影响很小,但是与孕期规律补充的母亲相比,孕期未补充母亲的新生儿很快就降至缺乏的水平,因此早产、双胎更易于贮存不足。

日照不足

由于城市生活中高大建筑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没有充足时间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不论是气候、季节、大气云量、纬度、肤色、皮肤暴露都可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

生长速度快

如低体重、早产、双胎、疾病等因素,婴儿恢复后,生长发育相对更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佝偻病。

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

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纯母乳喂养,没有充足的户外活动,不补充维生素D的话,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罹患危险增加。

疾病和药物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慢性腹泻等,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3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细胞微粒体的氧化酶系统活性增加,使维生素D和25-OH-D3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有对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作用。[2-3]

病理生理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以看成是机体为维持血钙水平而对骨骼造成的损害,主要病理改变是骨样组织增生、骨基质钙化不良等骨骼变化。由于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成骨细胞代偿增生,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加,骨样组织堆积于干骺端,骺端增厚,向两侧膨出形成“串珠”,“手足镯”。骨膜下骨矿化不全,成骨异常,骨皮质被骨样组织替代,骨膜增厚,骨皮质变薄,骨质疏松;负重出现弯曲;颅骨骨化障碍而颅骨软化,颅骨骨样组织堆积出现“方颅”。临床即出现一系列佝偻病症状和血生化改变。

2佝偻病病因

佝偻病的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冬季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故易发生佝偻病;另一个原因是小儿喂养不当,食物中钙、磷含量较少,或比例不当,也会影响钙、磷的吸收。另外,单纯用谷类食物喂养时,因其中含有大量植酸,容易与小肠中钙、磷结合成为不溶解的植酸钙,而影响钙、磷吸收。此外,生长过快、早产、双胞胎也易发生佝偻病;慢性腹泻、肝胆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病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及代谢;长期应用苯妥英钠、鲁米那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均可引起佝偻病。

维生素D有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的是靠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而后在体内合成;外源性的来自食物,如鱼、肝、蛋、乳类等含有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2。它们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减少钙、磷从尿中排出,并能促进骨样组织成熟,使血中钙、磷向骨质生长部位沉着形成新骨。

3佝偻病的病因是什么

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以婴儿最常见。本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它占所有佝偻病的95%以上。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孩子体内钙磷代谢的异常,肠道摄取钙、磷能力降低,从而使血中钙磷含量不足,使小儿骨骼生长部位的骨样组织钙化障碍,骨骼的生长缓慢,骨骼变软发生骨骼的畸形。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呢?

首先,这与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密切关系。婴幼儿是体格生长十分迅速的一个阶段,而婴儿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骨骼的生长需要大量的钙,如果体内缺钙,就会得佝偻病。正因为如此,许多家长都认为佝偻病的原因就是缺钙,其实,正常吃奶的婴儿不缺钙,人奶和牛奶中都含有大量的钙,体内缺钙是因为缺乏帮助钙吸收的维生素D。

孩子的维生素D缺乏与以下因素有关:

(1)缺少直接接触阳光的照射。阳光中并没有维生素D,但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人的皮肤后,皮肤内物质就能够合成维生素D,这是人和动物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婴幼儿由于自身的活动能力有限,户外活动的机会较少,在冬春季节,家长担心孩子受凉,将门窗紧闭,即使晒太阳,也是隔着玻璃,或将孩子包裹得很严实晒太阳,由于紫外线很少能穿透玻璃和衣服,孩子获得的紫外线照射很少;冬季日照时间短、紫外线弱,因此,冬春季节出生的孩子容易发生佝偻病。另外,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的挡光、环境污染等原因也使孩子照射紫外线机会减少,户外活动正常要在1~2个小时才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

(2)食物中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人乳、牛乳及一般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都很少,不能满足小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如不能从照射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又没有服用鱼肝油或强化维生素D的辅食,就很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

(3)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牛奶中尽管含有大量的钙,比人奶中钙含量高得多,但钙磷比例不如人奶合适,钙经肠道吸收的比例比人奶差,因此,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容易发生佝偻病。

(4)由于慢性腹泻、肝胆疾病可影响维生素D吸收和利用。

知道了佝偻病的发生原因,预防佝偻病的主要方法是增加孩子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冬季如在室内晒太阳应当开窗,并应尽量暴露孩子的头颈部和双手晒太阳;夏季晒太阳,要避免中午,可在树阴下活动。对冬季出生的孩子户外活动少,可服用鱼肝油进行预防,每天将4-5滴浓缩鱼肝油直接滴入婴儿口中。到了夏天,户外活动多了,就不必再服用了。

4佝偻病的病因有哪些

佝偻病主要成因是机体内维生素D不足。而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条途径:

一条途径是内源性,即人体皮肤中含有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变成维生素D,这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时会被尘埃、煤烟、雾气、衣帽、玻璃所遮挡而影响了人体的照射。因此,不经常晒太阳者或晒的方法不妥,如戴着有沿帽,隔着玻璃晒等,均易患佝偻病。

另一条途径是外源性,即吃进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牛奶、奶油、鱼子、蛋黄等,或是服用维生素D制剂。如果宝宝的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而且又没有服维生素D制剂,就容易患佝偻病了。

维生素D在体内储存于脂肪组织中,如果宝宝因经常生病而消瘦,特别是患有脂肪代谢性疾病,使体内维生素D耗损过多,均容易患佝偻病。此外,一些生长速度过快的孩子,因为需要维生素D的量较大,如果供应不足,也容易发生佝偻病。

膳食结构也很重要,如人乳中的钙比牛奶中的钙易吸收,谷类食物中的钙不易吸收。如果小婴儿以牛奶喂养为主,添加辅食时以谷类食物为主,便容易出现佝偻病。

婴儿是处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因而她体内需要维生素D的量相对较高,如供应不足,极易发生佝偻病。

5哪些病因会诱发佝偻病

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营养性疾病又称单纯性佝偻病,是最常见的佝偻病,一般提到佝偻病即指本病,是婴儿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尤多见于 3岁以下的小儿。

钙磷化谢失常和骨样组织钙化障碍,致使骨骼软化,产生畸形。病因主要是维生素D摄入,合成不足或吸收不良,致使1,25-(OH)D生成不足,引起钙磷代谢障碍。

(1)日光照谢不足,尤其是北方冬季出生的小儿,因天气寒冷很少接受日晒结果皮肤维生素D3生成不足。

(2)喂养不当,婴儿食物如牛奶、蛋类、谷类及蔬菜中维生素D含量一般不能满足小儿的需要。

(3)慢性呼吸道、胃肠道感染性疾病,肝肾疾患以及胆道梗阻可致维生素D吸收障碍或25-羟化、1-羟化障碍。

(4)长期使用抗痉挛药,可使维生素 D活性代谢产物分解增加。

(5)生长快,所需维生素D也多,故生长快的婴儿较年长儿发病率高。6~12个月的婴儿发病多,早产儿因体内贮存钙磷不足且生长又速,故极易发生佝偻病。

(6)其他因素如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也是致病因素。人乳中钙、磷比例合适,故易吸收;牛乳中钙、磷含量虽多,但比例不适宜,故吸收差。谷类食物过多,其中的大量植酸在小肠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植素,也阻碍钙、磷的吸收。

如果觉得《诱发小儿佝偻病的因素有哪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