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导致近视的十大原因

2023-06-09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8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近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帮助您更好的了解近视的原因,避免或缓解近视。

1导致近视的十大原因

1、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厘米。

2、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有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如果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相反,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能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的调节过度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5、躺着看书。许多青少年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种坏习惯。因为人的眼睛应保持水平状态看书,使调节与集合(辐辏)取得一致,减少眼睛的疲劳。如果躺着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书本上的照度不均匀,都会使眼的调节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可加重眼睛负担2-3倍,日久就形成近视。

6、睡眠不足。当睡眠不足时,第二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大脑没有充分休息,疲劳未能消除,加重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发生。睡眠不足是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

7、课桌不符合要求,写字姿势不正确。若桌椅太低,使头前倾,脊柱弯曲,胸部受压,眼睛调节相对紧张。或桌椅过高,双脚悬空,下肢容易摆动,不能保持正确姿势,都能使眼睛发生疲劳,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近视。

8、目前空间的射线的影响。经常看电视,尤其是信号不足,接收率不高的农村地区,没有共用天线,屏幕不清晰,雪花点也多,很易使眼肌疲劳,经常玩电子游戏机的同学更易损坏视力,商场出售的小霸王学习机,都能直接引起学生近视,当今电脑计算机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过长操作引起眼的干燥和疲劳易引起近视,均需适当控制使用时间。

9、角膜弯曲度或晶状体前后面的弯曲度变大,这种情况多为先天性改变,临床上较少见。

10、营养不良。缺钙、锌、等维生素。

2近视、散光都是屈光不正

我们视觉信息的获得,首先取决于眼球光学系统能否将外部入射光线清晰的聚焦在视网膜上,即眼的屈光状态是否正常。因此,屈光状态异常时的屈光不正,指的就是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是在视网膜前方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则为远视。散光是指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屈光度数低者可无症状,稍高的散光可有视力减退,看远、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且常有视力疲劳症状。

屈光状态正常也叫正视,就是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因此屈光不正也叫非正视。什么叫眼的调节呢?是一种我们为了看清近距离的目标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生不久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视,直到学龄前基本达到正视。因此,儿童在学龄前视力未达到正常标准并不表示为异常。

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当然不合理的用眼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且越来越多;环境因素的作用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繁重的学习任务、电视、电脑的普及导致近距离用眼量的增加和户外活动的减少已经成了青少年近视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好,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或看书时间过长,或走路、坐车看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促成屈光不正。

要预防屈光不正,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特别是青少年,看书,写字姿势要端正,不能趴在桌子上歪着头学习,也不能够躺着、走路时或坐车时看书。平时阅读或写字时,书本和眼的距离应保持30厘米左右。光线要充足、柔和,不要在阳光直射下学习,光源应在左前方。防止眼肌疲劳,学习时间不要太长,一次40分钟为宜,然后休息10分钟,看看远处物体,做做眼睛保健操。连续看书或看电视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向远处眺望。注意平时身体锻炼,多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如果确有屈光不正,经眼科检查后及时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

3远视和近视都是屈光不正

远视和近视一样,同属屈光不正的一种,和儿童视功能的发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远视恰好与近视相反,远视者由于眼轴较短,在不使用调节功能时,物体就会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导致视物不清。

人们没有对远视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是因为远视所引起的视力问题并不那么明显,而专家介绍,儿童患上远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但会影响视觉功能的发育,还会引发斜视和弱视。

治疗远视的主要方法是配带眼镜,儿童必须逐年减少眼镜度数,6岁以前儿童远视应每半年检查一次,6岁以后可一年查一次,一副眼镜不能长期戴下去,以免对眼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很多家长由于并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视力检测时,发现孩子的视力不到1.0就去配镜,这些观点是错误的,不论是近视还是远视,配镜都过经过医学验光,如果视力检查不准确,配带了不合适的眼镜,这不仅起不到矫正视力的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孩子视觉功能的发育。

所以,专家建议,孩子配镜马虎不得,应遵循当配则配的原则,配镜一定要到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医学验光,初次配镜一定要散瞳验光,切忌到不专业的眼镜店配镜,以免视力情况更加恶化。

4什么是眼睛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统称屈光不正。

正 视:眼球在无调节的情况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恰好聚焦于视网膜上,称为正视眼。

近 视:眼球轴度过长或角膜屈光力过大,使物体的影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形成了歪曲和模糊的影像,以致无法看清楚远处的事物,可配戴凹透镜矫正。

远 视:眼球从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太短,使物体的影像落于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以致看远、看近的事物皆无法清楚,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散 光:指角膜不规则,形状上是非球面的。这种情况改变了光线的光路,造成视网膜上影像模糊,有阴影或重影。近视和远视常常伴有散光,散光在医学上用来描述角膜的凹凸不平,它是先天性的,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可以用柱面镜矫正。

角 膜:角膜是眼睛最外层的屈光器官,是一层清晰的、圆顶形的薄膜,它是凸形的,进入眼睛的光线的折射和屈光大部分是由角膜完成的。

5案例:屈光不正合并眶骨瘤

患者男,24岁。因左眼球向内下方突出1年于2006年4月12日入院,既往无头面部炎症及外伤史。

检查:视力:右1.5,左0.6,-1.00DS=1.2。左眼球向内下方突出,眼球突出度:右眼14mm,左眼18mm。左眼球向外、向上运动轻度受限。于左眶上壁稍偏外可触及一15mm×15mm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无压痛肿物,与皮肤无粘连,不活动,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左眼眼前节正常,晶状体、玻璃体透明,眼底正常。右眼正常。眼眶CT示:左眶上壁及邻近额骨高密度阴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向下突入眼眶内,邻近骨质无破坏。左眼球后上方和筛窦软组织密度阴影。

入院诊断:1.左眼眶骨瘤;2.左眼屈光不正。

于2006年4月30日在全麻下行左眶骨骨瘤切除术。沿外2/3眉弓做皮肤切口,分离后,见眶上壁一骨性肿物,大小15mm×15mm×17mm,基底较宽。骨瘤内、后、外上方见一囊性肿物,大小20mm×20mm×15mm,囊肿内侧壁与筛窦相通。用骨凿将骨瘤切除。分离刮除囊肿。病理诊断:1.左眶上壁骨瘤(致密型);2.左眶内筛窦粘液性囊肿。术后第6天拆线,第9天出院。

出院时情况:视力左0.6,-1.00DS=1.0。眼球突出度:右眼14mm,左眼15mm。双眼位正。左眼球向各方向运动正常。

讨论:

骨瘤是骨组织的良性肿瘤,其起源尚有争论,有人认为眶骨瘤原发于眶骨壁,有人认为原发于副鼻窦。在结构上可分为密质型(象牙型)、松质型(海绵型)和混合型。本例原发于眶骨壁,为密质型。骨瘤的治疗采用手术凿除,自基底去除彻底,少有复发。眼眶粘液性囊肿多原发于副鼻窦,由于副鼻窦或副鼻窦粘液腺体开口堵塞,粘液积聚而形成。可行副鼻窦开窗术或眶缘切开副鼻窦刮除术。眶骨瘤较少见,而本例眶骨瘤合并副鼻窦囊肿罕见。

如果觉得《导致近视的十大原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