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小儿感冒后腿痛可能是滑膜炎

2023-06-10 分类:百科

今年4岁的男孩强强因感冒后持续腿痛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他左髋关节处有压痛,走路跛行。经X线拍片诊断为“髋关节滑膜炎”。

1小儿感冒后腿痛可能是滑膜炎

髋关节滑膜炎又叫髋关节一过性(暂时性)滑膜炎。3-10岁以下的儿童易患髋关节滑膜炎,其中以男性较常见,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发病高峰3~6岁,右侧多于左侧,双侧髋关节发病的占5%。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创伤、细菌感染及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有关。起病或急或慢。患儿述说大腿和膝关节前面或者侧方疼痛,查体可发现避痛性步态,髋关节前面有触痛,活动范围受限并感到不适。

今年4岁的男孩强强因感冒后持续腿痛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他左髋关节处有压痛,走路跛行。经X线拍片诊断为“髋关节滑膜炎”。

专家分析说,强强患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虽然吃药后感冒症状好了,但感染物进入血流,经血流刺激骨关节滑膜,引起滑膜充血、渗出等急性炎症,导致骨关节炎发生。

髋关节滑膜炎又叫髋关节一过性(暂时性)滑膜炎。3~10岁的儿童易患,其中以男性较常见,大多为一侧髋关节发病。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创伤、细菌感染及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有关,起病或急或慢。孩子常感觉大腿和膝关节前面或侧方疼痛。

单纯的骨关节炎,还没有引起骨骼实质病变,病情不是很严重,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受伤骨骼可能会发生缺血性骨坏死。因此,患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的孩子应卧床免负重和外用消炎药直到患儿髋关节疼痛消失,活动范围恢复正常为止,最好在症状消失后再休息一段时间(7~10天),并在发病后2个月和6个月各做一次复查。

2警惕:小儿感冒引发哮喘

有一半以上的哮喘患儿,在婴幼时期有过急性细支气管炎的经验,尔后,就容易随天气的变化或上呼吸道感染而有急性哮喘的发生,这些病人常在发烧2~3天后,咳嗽频率逐渐增加,以至出现喘呜发作,所以当哮喘儿童感冒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看病时需提醒医生,这小孩有哮喘病史,以免疏忽而导致严重的哮喘发作。

一般来说,会引起哮喘发作的"感冒",大都为滤过性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肠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另外,微浆菌感染亦会引起哮喘发作,而细菌感染一般与哮喘较无直接关系。虽然病毒感染一般属自限型感冒,时间到了自然会痊愈,但假如哮喘病儿有感冒发生,应当更加小心以避免哮喘急性发作。

3警惕:小儿感冒或许是心肌炎前兆

●症状心肌炎分三种类型

暴发型:起病常常没有任何先兆症状和体征,来势凶猛,临床常表现为突然抽风。暴发型还可以表现为突然心力衰竭中血压突然降低而出现心源性休克等。

隐匿型:起病时常没有明显的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前驱病史,常在劳累后出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

一般型: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如感冒,腹泻等,然后出现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心脏扩大,心音低钝或心律不剂等体征。

●特别提醒感冒可能是得病前兆

谭小华医生提醒说,每年春季昼夜温差变化大,小儿极易感冒,一般感冒时,服些药,多喝水,休息一下就会好,因而常不被人们重视,可是有些感冒比较特殊,得病后很痛苦,有的小儿还可因此而丧失性命,这种“感冒”其实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前期症状。

4宝宝常感冒,警惕小儿心脏病

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正是先天性心脏病。这个结论让很多家长大吃一惊。

现在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对孩子出现的异常不重视,从而使孩子的病情加重。如果出现以下现象,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做心肺功能检查。

如果孩子经常感冒、发烧,甚至出现肺炎,家长就要引起重视,因为孩子可能患有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往往比较明显,比如嘴唇发黑、四肢末梢出现青紫色、体力下降明显等。出现这种状况,一定要立即带孩子去检查。

母体怀孕初期的8周~12周,是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如果母体出现病毒感染、过于疲劳、营养不良或乱吃药等情况,都极有可能使胎儿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导致先天性心脏病。他建议,母体在怀孕中期可进行胎儿心脏彩超,检查胎儿的心脏是否正常。

5小儿感冒就要警惕中耳炎的发生

例1:孩子6岁了,告诉妈妈耳朵里有东西流出时,家长才发现那里有黄色的分泌物。与之交谈时得知孩子一直有过敏性鼻炎,前些天似乎记得孩子说耳朵痛,后来就没事了,问问能否接种疫苗?结果:转至耳鼻喉科被确诊。

例2:宝宝1岁多,在接种疫苗前照例要问家长孩子近期的身体状况,家长反映说昨晚孩子莫名其妙大哭,深度询问得知,半月前宝宝有流涕感冒病史。结果:同上。

今年北京的春天有点邪,温暖的气候迟迟不愿来临,这种寒冷和早晚温差大的季节交替的气候,很容易使宝宝的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感冒发烧,症状严重以及迁延不愈的感冒又很容易引发中耳炎。这两个孩子的情况足以说明了感冒不可小视,感冒的后续护理依然重要。

宝宝患了中耳炎,妈妈怎样识别:

1、 全身症状:急性中耳炎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有发热、畏寒及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 耳痛:中耳炎时耳深部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吸吮、吞咽及咳嗽时疼痛加剧。大孩子会诉说耳痛,小婴儿由于不能语言表达,可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因为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重,所以小儿不肯吃奶。个别小儿会拒绝碰触耳部。

3、 鼓膜穿孔:鼓膜穿孔后耳内可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样,以后变为脓性液体。鼓膜一旦穿孔,耳痛可顿减,体温也随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患儿也随之变安静了。

4、 根据统计,婴幼儿在3岁以前,约有70%得过中耳炎,其中有99%是因为感冒所导致的。因此,在宝宝感冒后的一段时间内,家长不能掉以轻心,悉心观察。

5、 患有鼻炎可以增加中耳炎的机会,28%的中耳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存在。

小儿为什么容易患中耳炎:

小儿因为抵抗力低下,常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婴幼儿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仅为成年人的一半长,而且有管径粗,位置较水平,管口常呈开放状的生理解剖特点,因此,鼻咽部细菌及分泌物容易经过此管进入中耳鼓室而引起中耳炎。特别是不会表达的宝宝,常常会被家长忽视而至穿孔后分泌物流出才发现。当孩子出现并发症、听力下降或耳聋时,家长后悔不已。

小儿中耳炎的家庭预防:

1、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均衡饮食、营养充足;保证小儿情绪愉快;并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坚持户外活动,接受阳光和空气,增强体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少带宝宝到到超市、影院等人多的场所。

2、 小儿感冒鼻塞应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畅通:适当多饮水、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请专科医生指导通鼻用药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小宝宝,可以用医用吸鼻器帮助吸除鼻腔中的黏液。睡觉时可以将婴儿床的床头垫高,大一些的宝宝可以用厚一点的枕头将头部垫高,避免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流到咽鼓管内。

3、 擤鼻涕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咳嗽和打喷嚏不会使鼻膜黏液跑到鼻窦中,但是擤鼻涕却会使鼻膜黏液充满鼻窦,使得鼻窦变成病原菌滋生的温床。因此,感冒鼻分泌物较多时,家长应教会小儿先擤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鼻孔,切勿同时捏住双测鼻孔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4、 擤鼻涕之后的卫生纸的处理:最好马上用马桶冲走,不然就要丢弃在垃圾桶内,以免病菌散布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增加其他人传染感冒的风险。

5、 母乳喂养儿应注意:在夜间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防止因婴儿头部位置过低,其口含的剩余奶汁在熟睡后流入咽鼓管内而引起炎症。有的母亲白天工作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婴儿还在吃奶而她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可以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

6、 人工哺养儿应注意: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若用奶瓶喂奶,不能让婴儿平躺仰卧,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放在膝上,然后将其头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着奶瓶喂奶。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时停喂奶,以免咳呛将牛奶喷入咽鼓管。

7、 喂奶后的护理:喂完后轻拍婴儿背部2—5分钟。

8、 说说安抚奶嘴:很多父母喜欢让宝宝含着奶嘴,这种小道具虽然能让宝宝保持安静,但也会大大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研究发现,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所以家长要注意,不可长时间让宝宝吮吸奶嘴。

9、 耳朵的护理:小儿洗头及游泳时尽量不要呛水,以防污水逆行呛入咽鼓管。洗后应用干棉签蘸干耳朵里面的积水。

10、 注意耳道异物:防止小儿将异物塞入外耳道,引起感染而波及中耳。

11、 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挖耳屎:有一些家长喜欢用牙签或火柴梗给小儿掏耳屎,这是不恰当地做法。挖耳屎易将鼓膜戳破或是将耳道皮肤损伤,使外耳道细菌经过破损地鼓膜进入中耳引起炎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扩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