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排便勿“硬来” 小心肛裂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20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语重心长的劝诫:“千万别硬来!”可见在很多时候,“硬来”不是上策,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排便勿“硬来”,小心肛裂

比如,有人长期粪便干硬。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措施有二:一是想法子,譬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去看医生等,让粪便变软,从而实现排便正常;二是“硬来”,让干硬的粪便硬性通过肛管。事实证明,“硬来”不过是呈一时之气、图一时之快的一种“莽撞”的行为,因为干硬粪便硬性通过肛管时,擦伤肛管皮肤,撕裂肛管造成的。肛门上皮与直肠粘膜不同,伸缩性小,大便干燥。排便时容易受刺激、被擦伤。受伤部位90%是在背侧(肛门时钟的六点位上)。肛门受伤后导致出血,出血量较小,但感觉非常疼痛,不仅在排便时感到疼痛,排便后一段时间内也会感到剧痛无比,因此也有些人从此害怕上厕所,进而因控制排便而导致便秘,因长期粪便干结而引发肛裂。

而如果已经患上了肛裂,强行排便时容易使伤口扩大、不容易愈合,再加上持续便秘,大便干燥,致使最初很浅的伤口渐渐加深,伤口周围呈堤防状以致“溃疡化”,导致“肛门溃疡”。出现肛门溃疡后,肛门变得越狭窄,导致“肛门狭窄”,肛门变得只有铅笔粗细般狭窄,造成排便困难。这时,只有通过手术来扩大肛门,伤口也就不容易愈合了。

另外,肛门溃疡致使排便困难,粪便中的细菌侵入伤口,引起感染,发生炎症,溃疡的直肠部分生有息肉(肛门息肉)。溃疡的肛门部分生成“皮肤痔”或被称之为“前哨痔”的像小疙瘩似的突起物,像这种生成息肉和“前哨痔”的肛裂也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但肛裂产生的息肉与所谓的大肠息肉性质不同,不会发生癌变。

2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

疾病描述

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是胚胎时期后肠发育障碍所致的消化道畸形,是小儿肛肠外科的常见病,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发病率1:1500-5000,中国的调查资料表明约在1:4000,男女发病无差异。

约有50%以上的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伴有直肠与泌尿生殖系之间的瘘管形成。提肌中间或稍下方为中间位畸形;位于肛提肌以下为低位畸形。按性别分男、女两组。男孩直肠肛管畸形50%为高位畸形,女孩高位畸形占20%,低位畸形男女均为40%。

症状体征

绝大多数直肠肛管畸形病儿,在正常位置没有肛门,易于发现。不伴有 瘘管的直肠肛管畸形在出生后不久即表现为无胎粪排出,腹胀,呕吐;瘘口狭小不能排 出胎粪或仅能排出少量胎粪,病儿喂奶后呕吐,以后可吐粪样物,逐渐腹胀;瘘口较大. 在生后一段时间可不出现肠梗阻症状,而在几周至数年逐渐出现排便困难。

高位直肠闭锁,肛门、肛管正常的病儿表现为无胎粪排出,或从尿道排出混浊液体,直肠指检可以发现直肠闭锁。女孩往往伴有阴道瘘。泌尿系瘘几乎都见于男孩。从尿 道口排气和胎粪是直肠泌尿系瘘的主要症状。

3什么是肛管直肠黑色素瘤

疾病概述:

黑色素瘤中约有2~3%发生于肛管、直肠部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所收治1095例直肠恶性肿瘤中,黑色素瘤共9例,占0.82%。

病理说明:

本病大多位于肛管或直肠邻近齿状线处,起源于肛管的黑色素母细胞、黑色素细胞,亦可从位于该处的黑痣恶变而来。有些作者认为直肠黑色素瘤可起源于直肠粘膜腺体的鳞状化生或移位的神经嵴细胞。

病灶为单发,少数病例可因粘膜下播散而形成多发的粘膜下卫星结节。约70%病例的病灶可见色素,呈棕黑色或深黑色,淋巴结转移灶则几乎全呈深黑色。约2/3的病灶呈外生性息肉状,也可呈带蒂状,常形成溃疡。病灶大小不一,小的如粘膜下小结节,大至引起肠腔梗阻。极易发生转移。

治疗说明:

早期病灶以局部切除为主,有的作者主张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病灶位于肛管者术后1月还需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4肛裂与肛管损伤如何鉴别诊断

肛裂特别是急性肛裂与肛管损伤在诊断上有一定难度。此二者裂口均新鲜,常伴有鲜血点滴,都常见于大便干燥,用力排便后。但肛裂多持续性便秘,排便困难,裂口疼痛,呈恶性循环式加重。而肛管损伤则是一过性,偶然现象,其自愈性极明显。

此外,肛裂多表现在肛门本身及其肛门的排泄功能方面;而肛管损伤,则除了大便秘结外,还有外力作用及其他情况导致的肛管损伤,具有非常明确的外部原因,譬如,肛门窥器使用时,用力过猛等,均可致肛管损伤。

5肛裂和肛管损伤有哪些诊断方法

肛裂特别是急性肛裂与肛管损伤在诊断上有一定难度。此二者裂口均新鲜,常伴有鲜血点滴,都常见于大便干燥,用力排便后。但肛裂多持续性便秘,排便困难,裂口疼痛,呈恶性循环式加重。而肛管损伤则是一过性,偶然现象,其自愈性极明显。

此外,肛裂多表现在肛门本身及其肛门的排泄功能方面;而肛管损伤,则除了大便秘结外,还有外力作用及其他情况导致的肛管损伤,具有非常明确的外部原因,譬如,肛门窥器使用时,用力过猛等,均可致肛管损伤。

如果觉得《排便勿“硬来” 小心肛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