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宝宝肛裂有哪些急救措施

2023-06-1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6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那么对于家长朋友来说,宝宝肛裂有哪些急救措施呢?

1宝宝肛裂有哪些急救措施

肛裂是由于便秘造成的,要想治疗便秘,首先要改善便秘的情况。吃奶粉的宝宝一样要注意多喝水,辅食量的添加也要注意,这样有助于改善便秘的情况。在肛裂期间,用3%的硼酸液清洗肛周,然后用鱼肝油软膏和金霉素软膏涂在患处,每天1-2次,2-3周可以治愈。如果频繁的反复发作,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或药物烧灼的方法治疗。孩子有轻微的咳嗽,不发烧可以不必去医院,多喝点白开水、绿豆水,也可以喝去火的菊花水就可以了。现在的天气很热,要注意避免孩子上火。

肛裂是婴儿期的常见病,病因主要与宝宝的饮食有关。比如人工喂养的小儿,父母未及时添加富含纤维素的辅食,宝宝的大便会出现干结且不容易排出,如果小儿用力排便的话,坚硬的粪便强行通过肛管时就会造成肛管皮肤较深的裂伤。另外,给宝宝使用粗糙的卫生纸,或因小儿患腹泻时大便有力地喷出都会导致肛门的损伤。

肛裂的临床表现为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剧痛,婴儿因此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处于生长发育最快时期的婴儿患了肛裂,父母只要及时采取措施,可很快治愈。

1、母乳喂养。母乳中主要是乳白蛋白,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吃母乳的婴儿大便较软。

2、培养孩子的定时排便习惯。家长要培养孩子每天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同时每天让孩子摄取一定量的水分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有助于保持孩子的大便通畅。

3、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小儿发生了肛裂,父母应在小儿每次大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擦干净,之后用1:5000的高锰酸钾(PP粉)温水溶液坐浴10-20分钟,能起到局部消毒和加速裂口愈合的效果

4、局部烧灼治疗。对肛裂反覆发作、时间较长的小儿,父母可在医生指导下用20%的硝酸银局部烧灼,然后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棒擦去多余的硝酸银,每天一次,肛裂会很快愈合。

给孩子少用一点点的开塞露,一点点。平时再少喝一些菠菜水,就是把菠菜焯一下,把水给孩子喝了,添加辅食的时候不要太干。把开塞露用针管给孩子打进屁屁去,把针头拔掉。

2宝宝鼻出血急救措施

鼻子本身的出血最常见的是由鼻粘膜干燥或糜烂引起的。这种情况常发生于天气过分干燥或吃了辣椒、牛羊肉后而出现鼻子少量出血。有些人有挖鼻的坏习惯,有些人擤鼻涕时特别用力,这些举动也会损伤鼻腔粘膜的小血管,而引起鼻出血现象。此外,如果鼻中隔(两鼻孔的间隔)偏离中线,弯曲明显,甚至局部凸起,那么这个突出的部分就比较容易出血。

干燥是儿童出鼻血一个诱发因素,因而在干燥季节,对有鼻出血史的孩子,家庭应备有金霉素眼药膏,每天可在鼻腔内均匀地涂抹,以滋润鼻粘膜。

如果发现孩子鼻腔出血,不要惊慌,马上让孩子坐下低头(注意不是仰头)并举起上肢,这样做的目的,增加上腔静脉的回心血量,从而减少鼻腔供血。也可以用冷毛巾敷鼻部而使鼻血管收缩。然后擦掉流淌的鼻血,用手指压迫鼻翼两侧5分钟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除了季节因素外,现在不少儿童偏食,只爱吃肉不爱吃蔬菜,营养不全面造成血管脆性增加也是流鼻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要慢慢地纠正孩子偏食的坏习惯,让孩子多喝水多吃蔬菜,从长远看,不仅能减少流鼻血发作的可能性,还能改善孩子的整个身体状况。

儿童由于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差,一天可发生多次鼻出血,因此家长应嘱咐孩子鼻痒时尽量不要抠挖,可用一些滴鼻液给孩子在鼻腔内轻轻涂抹;要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外伤、碰撞;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多给孩子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油腻和高热量食物,要依据气温情况酌情添减衣物,不要一味地“春捂”。老年人在注意饮食和室内湿度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初春季节锻炼有时也会出现鼻子流血的情况,在锻炼中要加以预防,风沙大的天气不要到户外锻炼。

温馨提醒:

如果鼻出血流量很大,患者不要平躺,应该采用侧卧或俯卧姿势,让鼻、口的分泌物尽量排出,避免分泌物流入气管,导致呼吸梗阻,也不要将分泌物吞咽下去,引起胃肠刺激,导致呕吐,应捏住鼻腔,不要紧张,尽快到医院治疗。治疗后,要少吃辛辣,避免打喷嚏,多喝水,吃半流质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宝宝骨折的急救措施

固定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目的:减少伤病患者的疼痛;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减少出血和肿胀;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

放性骨折;便于搬动患者。

固定要点和注意事项:固定材料多用夹板,也可就便采用小木板、树枝、书籍杂志、硬纸板等。置受伤者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则移至安全区再固定。固定时,要用牵引法将畸形肢体变轴线位,并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夹板与皮肤之间以及在骨折和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夹板长度要超过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以便固定和防止压伤皮肤。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为伸直位。四肢固定须注意松紧适度,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下端,绑带不要系在骨折处。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或将受伤的上肢缚于胸廓上、将受伤下肢固定于健肢,以防肢体旋转和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固定好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搬运 根据患者伤情进行

目的: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尽快使患者获得专业医疗救治;正确的搬运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损伤加重;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搬运护送的原则及方法:担架是运送患者最常用的工具,也可借用门板、木椅等物品,还可自制绳索担架、衣物担架等。搬运护送包括如何将伤病患者搬出脱离受伤现场以及现场救护后救护车等护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做好伤病患者现场的救护和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在现场救护后,不要无目的地移动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甚至四人抬运等措施,并注意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强拉硬拽和不必要的震动。搬运中,须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并将患者妥善固定在担架上,防止头部、脊柱和伤肢的扭动,以免损伤加重。

4宝宝呛奶急救措施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

婴儿,特别是新生婴儿很容易吐奶,而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时,在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即呛奶。而婴儿的神经系统刚刚发育,一些反射还很薄弱,他们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咳出。于是,常因奶液对气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窒息。同时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若停止供氧5分钟,即可死亡,所以,呛奶很可能会发生婴儿猝死的悲剧。家长们如何把握分秒抢救自己呛奶的宝宝呢?

轻微的溢奶、吐奶,宝宝自己会调适呼吸及吞咽动作,不会吸入气管,只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状况及肤色即可。如果大量吐奶,首先,应迅速将宝宝脸侧向一边,以免吐出物向后流入咽喉及气管。然后,把手帕缠在手指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将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来,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然后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如果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脸色变暗时,表示吐出物可能已进入气管了,使其俯卧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如果仍无效,马上夹或捏刺激脚底板,使宝宝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费时间想如何把异物取出。

在以上过程中,宝宝应同时送往医院检查。如果呛奶后宝宝呼吸很顺畅,最好还是想办法让他再用力哭一下,以观察哭时的吸氧及吐气动作,看有无任何异常,如声音变调微弱、吸气困难、严重凹胸等,如有应即送医院。如果宝宝哭声宏亮,中气十足、脸色红润,则表示无大碍。

对常吐奶的婴儿,父母应加强观察,并适当抬高床头,让婴儿侧卧。哺乳或喂奶时,都应让头部略高,喂完奶后,再把婴儿抱立起来,轻拍后背,直到打嗝后再放回床上。夜间应定期观察婴儿,是否发生吐奶,呼吸与睡姿如何等。另外,妈妈在给婴儿喂奶时,应防止奶头堵住婴儿的口、鼻,导致窒息。

5关节扭伤的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

关节过猛的扭转、撕裂附着在关节外面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腱,就是扭伤。扭伤最常见于踝关节、手腕子及下腰部。发生在下腰部的扭伤,就是平常说的闪腰岔气。

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急救措施

1.在运动中扭伤手指,应立即停止运动。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但一般没有准备,可用水代替。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如果一周后肿痛继续,可能是发生了骨折,一定要去医院诊治。

2.如踝关节扭伤,首先是要静养。用枕头把小腿垫高。可用茶水或酒调敷七厘散,敷伤处,外加包扎。

3.腰部扭伤也是要静养。应在局部作冷敷,尽量采取舒服体位,或者侧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垫上毛毯之类的物品。止痛后,最好是找医生来家治疗。

注意事项

1.腰肌扭伤,最重要的是安静,慌慌张张地跑医院睛在使疾病加重的原因。如果处理不当,会反复发作,可能发展成椎间盘脱出。

2.为防止再度发生踝关节扭伤,要在鞋底外侧后半段垫高半公分(即在外侧钉一片胶皮或塑料),以保护韧带。

3.腰扭伤者最好睡硬板床,扎宽腰带,并锻炼腰肌。

如果觉得《宝宝肛裂有哪些急救措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