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一代中师生的芳华原文

2023-07-10 分类:百科

电影《芳华》热映,在又一次集体致青春的热潮中,我独自黯然,不得不慨叹岁月无情,青春不待。

电影反映的部队文工团军旅生活,对于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我们来说,虽然没有太多的印记,但在一幕幕定格的历史画面中,同样能找到过往的踪影,感同身受。

1998年秋,我初上师范,生命中的“芳华”悄然绽放。中师生大多出生于农村家庭,十分珍惜勤奋刻苦换来的人生第一次远行。若干年后回想,这次远行也决定了大多数人平凡却也执着的一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赶上了定向委培的最后一波,没有高考及就业的压力,特别是当初的时代对教师职业近乎完美的歌颂,让我们觉得荣耀。至今回忆,仍能想起上学时的模样,钢琴、二胡、小提琴、三字一话,篮球场、音乐楼、礼堂说唱课、队列训练、迎新晚会、基本功过关……情景如同电影呈现的那样,节奏欢快,色彩斑斓。

中师生,既是生又是师。上学除了文化科目的学习,更多的是我们自导自演的自助学习、冥思后的顿悟以及在嬉笑怒骂间心智的成长。

入校时的军训,是对口班级的队列训练,饭前午后、大课间,师哥师姐抓紧一切机会让我们练队列、走正步、喊口号——“淳朴严谨文明奋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次次、一轮轮,每天汗流浃背,但也欢歌笑语。

每天说唱课30分钟,学生轮流主持,唱着走调的流行歌曲、调侃着青涩的青春,成语接龙、击鼓传花、视唱练习,每当“新闻联播”准时响起,你是不是还沉浸其中,独自发着呆呢。

音乐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学得最辛苦也是最认真的一门学科,从简谱不识到五线谱清唱,从“万马嘶鸣”的二胡运弓到活跃在弦上“万马奔腾”的《赛马》,还有坐在钢琴旁,从两手“戳鱼”练音阶,到最后“水边的阿狄丽娜”从指间流淌——如今我们在KTV声嘶力竭,纪念青春时会不会感谢曾经的过往,感谢音乐老师把自己拎到讲台前一遍遍试唱呢

“三字一话”是师范的必修课,多少个周末,小凳子、小黑板堵塞了阳台,一笔一画、一竖一横,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王羲之——激情澎湃的年华却也练就了内心的宁静、从容,时间就这么在指间慢慢流过。

教育实习时,还记得我们初上讲台的模样,虽然言语稚嫩、能力一般、内涵不足,但如果坚持当时的心境和理想,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教师吧。

……

当然,青春总回避不了荷尔蒙的味道。当年的怦然心动、青涩思绪,在岁月的积淀中是不是如醇酒般而历久弥香。至今回想,是不是仍能撩动心弦,黯然神伤

岁月是柔软的,也是无情的。毕业,就业双选。从此命运殊途。留在城区、落魄回乡、改行转业,在“规则与实力”面前,有些人也不再有高昂的志气。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许多中师学校开始转型,或撤并,或向大学靠拢,在我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师范生芳华放尽的时候,学校的芳华也已落幕。中师已经丢掉了原来中师的味道。

年华老去,规则、公平、爱恨情仇都不再重要。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想不通的事情要想得开。人生总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只是我想——曾经自认为优秀的你,还能够自认为优秀就够了。至于别人如何认为,那是别人的事。

谨以此纪念逝去的师范生活、师范学校和一起走过青葱岁月的我们。

如果觉得《一代中师生的芳华原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