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俩豆是什么字

2023-07-14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8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这两个字,一个是“处”,一个是“登”。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也。”

这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的解释,意思是处暑是农历七月的中气,处暑的“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就是止暑,表示“暑将退伏而潜处”。

《集解》里的解释很清楚,但处暑为什么是止暑“处”,难道不是处于、位于、处理、处所这些意思吗处暑为什么不是处于暑热之中,而是“止暑”呢

其实,“处”的处于、位于、处理、处所这些都是“处”的引申义,处暑是先秦就出现的名称,处暑的“处”是“处”的本义,“处”的本义就是“止”。

“处”字的繁体字形有主要有“処”“處”两种。“处”在历史上字形变化如下:

“处”字最早的字形是周朝金文,基本字形就两种:

第一个字形上本部是“虍”,是“虎”字的上半部分,读音为

下半部分是横放的“止”

和“几”

“止”是脚,“几”是几案,“處”表示人走到几案边上,“虍”是声旁,表示“處”字的发音。

第二个金文字形由“人”和“几”组成,表示人靠着几案。

上古没有椅子,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倚靠着几案。大致是这个样子:

“处”就是人靠着几案休息。

《说文解字》对处的解释是:“処,止也,得几而止。”

“处”的本义是止息、停止、休息的意思。读音为chǔ。这种用法在先秦文献里特别多。如《孙子兵法·军争篇》里的“卷甲而趋,日夜不处”,《易经》爻辞“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

因为有几案能止息、休息的地方是家里,所以“处”就有居住、栖息的意思,比如《易经·系辞传》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就是住在山洞或野地里。“处女”是指居住在家中待嫁的女子,“处士”则是藏在家中不外出做官的人。处于,位于也是“处”的居住栖息的引申义。

处暑里的“处”用的是“处”的本义,是停止暑热,而不是处于暑热。

在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中原地区,处暑前后,暑热的确退去了,尤其是夜晚已经不需要开空调了,“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是中原地区的真实写照,而此时的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往往还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处暑前后还有秋老虎的高温闷热。

第二个字是“登”。

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后,天高云淡,是能见度最好的季节,鹰大量捕杀鸟类。处暑二候时,北方准备入秋,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肃杀之气显现。处暑三候时人们陆续开始收获小米了。

“禾乃登”的“禾”是“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禾”是谷子,北方的谷子是粟,即小米,小米农历二月时播种,农历八月成熟,处暑三候时,正是小米开始成熟收获的时节。

“登”表示丰收,这种意思现在还保留在“五谷丰登”这个成语里。

但“登”用得最多的意思是往上走,为什么“登”表示丰收

甲骨文里,“登”字形有三种:

其中

“止”表示脚

表示双手

是“豆”,“豆”是象形字,是装祭品的高脚容器(上古的“豆”不是现在的豆子)。三者合在一起的

表示手捧装着祭祀物品的豆,走上高处的祭台祭祀祖先和神明

这两个字形或省略了双手,或省略了双脚。上古丰收了都要用最先收获的粮食祭祀祖先神灵,禾“登”之时,便是小米作物成熟收获之时,所以“登”便有了农作物成熟的意思。

处暑三候之后,除了小米之外,玉米、高粱、水稻等各种作物都会陆续成熟,秋收开始了。农谚说“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三日割黄谷”“处暑十日忙割谷”“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谚语里一派丰收景象,辛勤一年的成果此时陆续呈现,五谷丰登在望。

此时的丰收被称作“小秋”,即初秋时的小秋收。禾登之后,用新收获的作物向祖先报告收获,请老祖宗尝新,被称为“秋尝”,这是古时皇家四时祭之一,《礼记·王制》记载:“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yuè),夏曰禘(dì),秋曰尝,冬曰烝。”《礼记·月令》也记载:“是月(孟秋之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处暑前后的七月半鬼节源头便是秋尝祭祖。在后代秋尝祭祖和佛教的盂兰盆节、道教的中元节逐渐合流,发展成了七月半鬼节。

处暑时,三伏出,秋收始,止暑、禾登,是处暑节气的两大重要特点。酷暑退去,天气凉爽,粮食开始收获,食物有了保障,可以不再饿肚子,这在远古是多么重要的两个事情啊!

古人在处暑诗词里的喜悦,正源于止暑禾登:“且欣酷暑从兹减,渐有凉风快夕眠。”“月色如霜不粟肌,月光如水不沾衣。”初凉未冷的天气,预示一年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即将来临,“正宇宙澄清,一天寒碧,凉飙动秋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四个一年里最诗意的节气,马上带着秋色和诗情来了。

如果觉得《俩豆是什么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