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怎样理解基本权利的保障和界限

2023-07-22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9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公民基本权利及保障制:

1.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具体包括两大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3.人身自由权利 广义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以及与人身自由密切联系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社会经济权利 社会经济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它主要包括:

第一,财产权第二,继承权第三,劳动权第四,休息权第五,物质帮助权第六,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5.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各种教育事业。

6.特定人的权利 所谓特定人,这里是指包括妇女、母亲、儿童、老人、离退休人员、烈军属、华侨、归侨和侨眷在内的人员。其权利包括:第一,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第二,保障离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第三,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

7.监督权利 宪法规定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是指:

(1)剥夺一部分主体的基本权利。一般作为刑罚的附加刑采用。如选举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之一,是进行政治活动的基础。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停止行使某种基本权利。出于某种原因,对基本权利主体的活动加以暂时性的限制,等条件恢复时再准予行使基本权利。

(3)出于社会公益,对基本权利特殊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如对公务员的政治活动、 军人的政治权利进行限制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如果觉得《怎样理解基本权利的保障和界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