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什么哲学家都是单身汉

2023-07-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3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为什么哲学家都是单身汉

老单身汉——柏拉图之死

他的一位即将踏入婚姻深渊的学生邀请他参加酒宴,年逾八十的柏拉图欣然前往。当众人在欢声笑语中欢度良宵时,这位老哲学家退到屋里一处安静的角落,在一只躺椅上小憩。第二天早上,酒宴散场,疲倦的人们走过来想叫醒他,却发现老人已然安详地、毫无挣扎地从小眠进入了永久的长眠。全体雅典人一路送他到墓地。——老单身汉柏拉图死了。

老单身汉——亚里士多德之死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死亡。雅典祭司长欧里米登对亚里士多德——这位亚历山大的老师,同时也是亚历山大的坚定支持者提出控诉,指控他曾经教导祈祷和献祭是无用的。亚里士多德看出自己注定要接受审判和群众的审讯,而他们比谋杀苏格拉底的那些人更怒气冲冲。很明智地,他逃离了雅典城,说自己不愿意看到雅典第二次犯下对哲学的严重罪行。这不意味着丝毫的怯懦,一个在雅典受到谴责的人永远有选择逃亡的权利。到达哈尔基斯后,亚里士多德病倒了;第欧根尼·拉尔修告诉我们,这位年迈的哲学家对形势最终转向不利于自己的一面感到彻底失望,于是饮下毒酒,走了他老师的老路——自杀了。同年,也就是公元前322年,亚历山大最强大的敌人、同样六十二岁的狄摩西尼,也服毒自尽了。

老单身汉——培根之死(有过短暂婚姻)

1626年3月,他一边骑马从伦敦前往海落特,一边在头脑中反复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用雪覆盖的肉体能保持多久不腐坏?他决心马上试验一下。停在一座小木屋旁,他买了只鸡,杀了之后,用雪塞满。在这个过程中,他觉得浑身发冷、无力,发觉自己病得无法骑回城里,便吩咐把他抬到附近的阿伦德尔勋爵家,安置在床上。他尚没有放弃生命,甚是喜悦地写道:“那个实验……进行得十分成功。”不过,这是他最后一次实验了。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不时复发的伤寒早已将它消耗殆尽。如今,他精疲力竭,衰弱得根本无法对抗逐渐向心脏发展的疾病。他逝世于1626年4月9日,享年六十五岁,虽然有过短暂的婚姻,但却未能留下子嗣,做了自己所说的开创“丰功伟业”的人。他在自己的遗嘱中写下这样一段骄傲而独特的话:“我将我的灵魂赠予上帝……将我的躯体随意埋葬了吧。我的名声将流传后代、享誉国外。”后代和世人都接受了他。

壮年早逝的单身汉——斯宾诺莎之死

1677年,剧终的一幕到来了。斯宾诺莎只有四十四岁,可是朋友们知道他的日子不多了:他的家族有肺痨病史,而且他一直生活在租住的狭小空间里,在充满粉尘的环境下工作,这都不利于他克服先天的不足。他的呼吸越来越困难,敏感的肺部逐年衰弱。他安于自己将早逝的现实,只是担心生前未敢出版的书在他死后会丢失或遭到破坏。他将手稿锁在一个小小的书桌里,把钥匙交给房东,并请他在自己离世后将书桌和钥匙交给詹·利乌威茨——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出版商。2月20日,星期日,与斯宾诺莎一起生活的一家人(房东一家)在确定他没有异常不适后去了教堂,只有梅耶尔医生留了下来陪他。当他们回来时发现,这位哲学家已经死在了朋友的臂弯里。尼采说:“最后一个基督徒死在了十字架上,可是他忘记了斯宾诺莎。”

老单身汉——伏尔泰之死

他已经八十三岁,渴望在死前去巴黎看看。他的医生建议他不要进行如此劳累的旅行,但是他回答说:“如果我想做一件蠢事,没有什么能阻拦我。”他启程了,历尽艰辛,穿越整个法国,当他的马车到达法国首府时,他的骨头几乎都散了。他立刻去看望年轻时的朋友让泰尔,称“我是放下死亡来看你的”。第二天,他的房间里就挤满了三百位访客。人们像迎接国王一样迎接他。路易十六都感到嫉妒了。本杰明·富兰克林也是来访者之一,带着他的孙子,希望得到伏尔泰的祝福。这位老人将他瘦弱的手放在年轻人的头上,祝福他献身于“上帝和自由”。他病得太重,牧师前来接受他的忏悔。伏尔泰问:“您从哪里来?”“从上帝那儿。”“很好,很好,您的证件呢?”牧师就这样一无所获地走了。之后,伏尔泰又请了一位牧师戈蒂埃来,可是戈蒂埃拒绝宽恕伏尔泰,除非他签署一份完全信仰天主教教义的文件。伏尔泰非但没有签,还反其道行之,写了一份声明交给他的秘书瓦格纳:“我至死敬神,热爱我的朋友,并不仇恨我的敌人,厌恶迷信。伏尔泰,1778年2月28日。”虽然病情很严重且步履蹒跚,伏尔泰还是去了法国科学院。夹道欢迎的热情的人们爬上他的车,将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送给他的贵重披风撕成碎片留作纪念。“这是本世纪的历史性事件之一,经历艰苦卓绝战斗而凯旋的统帅也未曾得到过如此礼遇。”他的戏剧《伊雷娜》正在剧院上演。他不听医嘱,坚持去剧院。这场戏并不精彩,但是人们没有惊叹一个八十三岁的人写出这样一个不怎么样的剧目,而是惊叹这个人什么都能写。为了表示对作者的敬意,人们大声欢呼,淹没了舞台上演员的声音。一个陌生人走进来,以为自己进了疯人院,仓皇逃到大街上。当晚,这位文学巨匠,哲学家,回到家时,几乎已经可以安心地死去了。他没能战胜死神,最后的日子还是到来了:1778年5月30日。他被拒绝葬在巴黎。朋友们使他阴森地坐在车里,假装他还活着,送出了城。1791年大革命胜利后,国民议会迫使路易十六将伏尔泰的遗体迁至先贤祠。昔日光辉的余烬穿过巴黎大街,两旁站了六十万人。灵车上写着:“他给人类动力,他让我们准备好迎接自由。”他的墓碑上只需要一句话:“伏尔泰长眠于此。”

从未离开家乡的老单身汉——康德之死

康德体质虚弱,不得不采取严格的养生措施,但他觉得没有必要看医生。他的养生之道让他活到了八十岁。七十岁时,他写了篇散文《论精神凭借坚定意志克服病痛》。一位传记作者说,康德的一生过得就像规则动词一样,非常有规律。海涅说:“不管是起床、喝咖啡、写作、授课、用餐,还是散步,康德都设定了时间。”当康德身着灰色大衣、手执拐杖走出家门,朝菩提树小道——现在仍被称为“哲学家之路”进发时,邻居们就知道是三点半了。一年四季,不管是天气阴沉还是乌云密布风雨欲来,他都坚持散步。他的老仆人兰普则夹着一把伞步履艰难,焦虑地跟在他后头,像是谨慎的象征。1724年,康德生于柯尼斯堡(今天属于俄国),一辈子都没去过其他地方,一直到1804年2月12日病死。让·保尔·里克特写道:“上帝赐予法国土地,赐予英国大海,赐予德国天空的帝国。”

老单身汉——叔本华之死

叔本华没有伴侣,只有一条狗陪伴。他把这条小卷毛狗叫作“阿特玛”,但镇上爱开玩笑的人喜欢叫它“小叔本华”。叔本华通常在一家名为“英伦花园”的餐馆吃饭。每次吃饭前,他总是会把一枚金币放在桌上,吃完后再放回口袋。最后,也在意料之中,一位愤愤不平的服务员上前问他这个日日不变的仪式到底是什么意思。叔本华告诉他,这枚金币是他的一个无声的赌注——如果英国官员在吃饭的时候能够谈点马、女人或者狗以外的话题,他就把这枚金币投进慈善箱。尽管年事已高,吃晚饭时,他总会忘情地吹起长笛,感谢时间让他从青春的火焰中解脱了出来。1860年9月21日早晨,他独自进餐,身体还相当硬朗。一个小时后,女房东发现他还坐在桌边,但已经去世。

老单身汉——斯宾塞之死

随着斯宾塞更多作品的面世,预订者纷纷退却,许多人甚至在收到作品时拒绝付费。斯宾塞不得不为每次发行产生的亏损埋单,但他没有因此而止步。最后,斯宾塞弹尽粮绝,既耗尽了资金,也失去了锐气。他向剩余的预订者发了一个通知,告诉他们自己已经无法继续完成计划中的著作。

最后,人类历史上一件鼓舞人心的事发生了:斯宾塞最大的劲敌给他写了一封信,日期为1866年2月4日。在《第一原理》出版前,这位劲敌曾把持着英国哲学高地;如今,他发现自己已经被进化论哲学家取代。他的信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阁下:

上周抵达这里时,我发现了您12月份出版的《生物学原理》分册。不用说,看了您附后的通知后,我深感遗憾……我建议,您应该接着写下去,而且,我会向出版社保证,不让他们有任何亏损……我希望您不要把这个建议当作我对您个人的恩惠,即便是,我仍希望您允许我向您提议。事情绝非如此,我只想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助成实现那个重要的公共目的,为了这个目的,您已经不辞辛劳,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您真诚的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谨上

斯宾塞婉拒了。穆勒找到他的朋友,并成功说服其中几位每人预定了二百五十份。但斯宾塞不为所动,对穆勒的做法表示反对。突然,斯宾塞收到尤曼斯教授的一封信。信中说,斯宾塞在美国的崇拜者以他的名义购买了七千美元的公众证券,证券的利息全归斯宾塞所有。这一次,斯宾塞投降了。这份大礼蕴含的精神让他重整旗鼓。四十年来,斯宾塞奋力拼搏,直至《综合哲学》全部卷本顺利付梓。这种心灵与意志对病痛以及无尽坎坷的征服,是人类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斯宾塞目睹了自身名望的潮起潮落。回眸过去,那段不辞辛劳的日子,斯宾塞觉得自己很傻:他没有去追生命中更为简单的快乐,而是去追求文坛虚名。1903年斯宾塞去世,至此,他觉得自己的著作都白写了。如今我们站在斯宾塞通过斗争和努力才达到的高度上,似乎显得比他还高,但这是因为他把我们放在了他自己的肩膀上。

我最敬爱的老单身汉——尼采之死

1889年1月,最后的猛烈一击——中风,在都灵向尼采袭来。几近失明的他跌跌撞撞地回到自己的阁楼,仓促又疯狂地把几封信写完:给科西玛·瓦格纳的,他仅写道——“阿里阿德涅,我爱你”;给布兰代斯的信稍长,以“被钉死者”署名;给伯克哈特和奥弗贝克的信如此荒诞,以至于奥弗贝克匆匆赶来救他。赶到时,他发现尼采正用双肘猛击着钢琴,带着酒神般的狂喜,歌唱着,喊叫着。尼采被送进精神病院,但很快他年迈的母亲前来认领并带走了他。母亲宽恕了他,开始亲自照顾儿子。多么感人的画面!一位执着的母亲,儿子曾经背弃她真爱的一切,而敏感的她却承受了这一切。如今,他对儿子的爱依旧浓烈,重新将儿子抱起在臂弯里——这难道不是一副圣母怜子图吗?1897年,尼采的母亲去世,它被妹妹带走,来到魏玛居住。在魏玛,有一尊克莱默所作的尼采塑像——一副可怜的模样——曾经强有力的心灵,现在已经破碎、绝望,变得百依百顺。但是,尼采也并非全无快乐:如今,他享受着神志清醒时从未体会过的安宁与平静;大自然对他仁慈,才让他中风的。有一次,他发现妹妹望着他,在哭泣,他无法理解妹妹的眼泪,问她:“伊丽莎白,你为什么哭?我们难道不幸福吗?”还有一次,他听到别人在谈他的书,苍白的脸上突然泛起红光,说道:“啊!原来我也写过一些好书。”这些清醒的瞬间很快被时间淹没。1900年,尼采去世。很少有人为成为天才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

每次写道尼采我都会忍不住落泪!他有如此高的成就,却忍受着如此艰辛的人生境遇,使人在昂头仰望他那高入云霄的辉煌后,却不免到生活的深渊中去寻找他落魄的身影。他那么刚强,却又那么柔弱;他那么成就,其结局却又那么凄惨——伟人以自己一生的苦难铸就了一座矗立千年、万年不倒的丰碑,使人每每遥望着,遥望着,遥望着,……不觉迎风留下泪水……我不想再写其他人了,尼采死后,只有哲学工作者,没有哲学家!

为什么这些哲学领域里的巨擘,他们都是单身汉?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作答:

叔本华:

一切正常的有机体在成熟以后都会为了完成繁殖后代的任务而加速死亡。从蜘蛛、黄蜂到人类,皆是如此。雌蜘蛛受精后,雄蜘蛛会主动让雌蜘蛛吃掉自己,而黄蜂会全身心地为后代搜集食物,尽管自己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见到它们;人类为了孩子的温饱,为了孩子的教育,含辛茹苦,不辞辛劳。生殖就是一切有机体的终极目标,也是一切有机体最强烈的本能。因为唯有通过生殖,意志才能征服死亡;而且,为了确保成功地征服死亡,生殖意志几乎是完全不受认识或反思的控制的。即使是哲学家,也偶尔生育孩子。

爱情是大自然设下的骗局。在婚姻中,爱情会慢慢消失,人类对爱情的幻想也会随之烟消云散。唯有哲学家才能在婚姻中感到快乐,但哲学家是不结婚的。

斯宾塞:

智力的发展似乎与生育是相悖的。拥有强大的生育能力的个体一般在思维方面较为迟钝;反之,如果个体在学习期间过多地进行脑力活动,该个体往往无法生育,或者在生育时遇到障碍。因此,我们可以预测,人类进化的下一步便是生殖力下降。哲学家臭名昭著,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总是极力避免为人父母。而女人,从做母亲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脑力活动通常就会减少;而且,她们的青春之所以会缩短,也许就是因为她们过早为繁衍后代作出了牺牲。

培根:

世人的确可见,最伟大的功业历来都由一些无后嗣者所始创,这些人因没有后嗣再现他们的肉体,便努力实现其精神之再现,所以无后嗣者往往关心后世。未立功业而先成家者大都溺爱孩子,他们不仅把孩子视为种族的衍续,而且视为他们事业的继续,因此孩子于他们就如同创造的产物。有妻室儿女者对未来已只能听天由命,因妻室儿女乃成就大业之妨碍,不管要成就的大业是善是恶。无可否认最有益于公众的丰功伟业历来由无妻室或无子女的人始创,这些人在感情上已娶了公众,并用他们的钱财替公众置了嫁妆。

总结

生命不是为幸福,而是为成就而来。如果说成就本身不是一种幸福的话,那么没有成就的幸福又能算得上什么幸福呢?如果说成就是一种幸福的话,那为什么他们的人生总是因为孤独的身影而给人一种难以逃脱的寒凉?当他们背靠着他们成就的高山与世长辞的时候,并不使他们看上去如他们的成就一样伟岸,而是给人一种溢满酸楚的凄凉——他们无一不是以自己的残年与成就的辉煌迎面。

如果觉得《为什么哲学家都是单身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