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冯鹏:让现代化的中药走向世界|企业家夜读

2023-07-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5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点击收听节目音频

导读

今天的《企业家夜读》,中科健康产业集团总裁冯鹏将朗读星巴克前董事长舒尔茨的传记《一路向前》片段。

冯鹏,中科健康产业集团总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兼任江苏省中药现代化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加入中科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以中药现代化为战略发展方向,持续深耕灵芝领域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科特色的中药现代化之路。

“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要鼓起勇气做出选择。而这些选择也许不仅违背了理性、违反了常规,也可能让我们不顾我们深信之人的忠告。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执迷不悟,因为,抛开所有的顾虑以及理性分析,我们相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做了最该做的事,我们拒绝袖手旁观,哪怕并不晓得这样的行动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这种充满激情的判断会迸发出浪漫的火花,会让强者打响战役,会激励人们追求那些他人不敢实践的梦想。相信自己,相信我们认为对的事会带我们冲破障碍,开启我们新的人生。”

“人生是所有抉择的总和。”阿尔贝·加缪这样写道,我们的行动成就了我们的未来,还有可能激励其他人也勇往直前。

想到那些已知和未知的众多挑战,我的脑海中出现了那个熟悉的词:“一路向前。”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态度,它似乎有着双重意味:星巴克将如何战斗,以及如何在这日益复杂的前景暗淡的时期开展业务。

“一路向前”包含着乐观与放眼世界的态度,向前是一个永无休止的旅程,我们要向过去致敬,同时重塑未来。

“一路向前”意味着不仅要为精神和希望而战斗,也要追求创新,对业务严格要求,不断追求道德与责任的平衡。

“一路向前”意味着就要有坚定的信心,把顾客需求放在第一位,尊重竞争对手,稳步前进。

“一路向前”意味着要出淤泥而不染,在对股东的责任与社会良知间保持平衡。从本能和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平衡财务需求和调查研究结果之间的矛盾。

“一路向前”还诠释着星巴克在保持平衡方面的努力,我们为此在困境中挣扎,也因此而发展壮大。我们目标高远,脚踏实地,这是我们取胜的方式。

《一路向前》

[美] 霍华德·舒尔茨 乔安·戈登

《一路向前》激励着我奋进前行

我之所以选择朗读《一路向前》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一路向前”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劲头。我最早看到这本书是它的英文版,2013年我到美国去,在星巴克的咖啡店里看到这本书,本来的计划可能只是在店里待半小时,后来待了两个半小时,把这本书大致地翻了翻。其实中国人去阅读英文的原著,还不是那么的流畅,特别是在语言文化背景这方面,但是它还是吸引了我。这样的时代,我们需要阅读这种书籍,从中汲取如何能快节奏地发展经济,同时让我们的灵魂能够留住,我觉得这是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

后来,2015年,我买了《一路向前》的中文版,并且买了很多本送给朋友们。我第一遍看得很快,后来反复读这本书。我应该说是一个科技企业家,原来是从事科研的,后来做企业,很多经历和星巴克有相似之处。所以我后来把这本书放在我的案头,经常会去翻一翻,从中寻找力量的源泉。

看这本书,其中一个很吸引我的点是什么呢?星巴克从事的是重度烘焙的咖啡经营,尽可能让咖啡香、浓,它一直是用传统的方式来做咖啡,但是后来舒尔茨引进了一位科学家叫唐·瓦伦西亚,唐做出了又香又浓的非传统的咖啡。这样一个火花,跟我们企业当年曾经用我们中科院的一个技术,通过一种非传统的方式——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把灵芝孢子里面的脂溶性成分给萃取出来,做成中科灵芝孢子油,是非常相似的。

从这本书里一方面是学习,另外我觉得更多的是共鸣。当然星巴克公司无论是规模还是市值,都是很大的一个公司,但是它很多管理上的细节跟我们是很相似的。比如说对于原料的重视,它只采购全球最好的3%的阿拉比卡咖啡豆,而不是说选择其他更高性价比的咖啡豆,我们选择灵芝孢子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只选择最好的。

另外就是我们讲到的不丢失自己的灵魂,它在道德和利润之间的平衡做得非常好。因为一个企业无疑要去获取更多的利润,扩大自己的规模,但是怎么样在道德和利润之间寻找到一种很好的平衡,让你的企业能够永续健康地发展,这是最重要的东西。

《一路向前》我们讲是四个字,其实在英文里面是一个单词Onward,这个词很简洁,但是它会激励你在逆境中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要求你有强大的内心,要有韧性,向着目标一直奋斗,一直前进,我觉得这种精神是我从这本书里面汲取到最重要的财富。

2003年,冯鹏向法国科学院教授介绍

中科灵芝孢子油抗肿瘤机理

从理论学习走向应用研究

我是江苏徐州人,江苏是个高考大省,其实我高中之前学习都还是在“划水”,就是跟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节奏,差不多就行了。到了高中阶段,可以说是我自己觉醒了,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真正努力地学习了。我高中时候是住校的,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学习,晚上可能要到十点半甚至十一点才睡觉。但当时包括现在想来从来没觉得苦过,因为心中的目标很明确,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同时我觉得我的同学当中确实有很多人是非常努力的,也激励着我。

中学时候的阅读,当时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很厚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那时我还是用很多的时间把它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另外我在高中阶段把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面能看的书,基本上都借出来翻了翻看了看。在我的同学当中,其实爱好阅读的人还是蛮多的。我记得我们当时还创办过一个文学社,会把读书的心得油印出来,还有人会写出小诗、写出杂文,当时在学校里面成为我们大家共同传阅的一个小杂志。

我1991年考到南京大学,选择了化学专业,因为当时的理想还是想做科学家。南大化学系当时有六个学部委员,也就是现在的院士,在全国的化学专业里面可能也是最多的了。

告别了高中时代,进入大学我觉得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大一的时候我可能还是因为惯性,成绩还是很好的,拿到奖学金,专业课、基础课成绩都很好,到大二的时候可能更多地接触一些社团,更多地从事社会工作,锻炼自己的整体的能力。

我后来也在思考未来我要做什么,我觉得应该选择一个应用型更强的一个专业。因为大学里面学的化学是一个纯粹的化学,应该说偏理论的基础的化学。后来也是机缘巧合,我就选择了药物化学作为再深造的专业,因为药物化学是从事药物的合成、分析、制剂,和社会联系得更密切一些。

到研究生阶段的时候,像我们做药物化学的,搞理科的,其实更多的是做实验。从简单的原料合成复杂的原料,合成新的别人没有合成过的原料。我一般的作息的节奏,早上大概8点就到实验室了,然后开始做我的化学反应实验。这个时候我再去处理其他事情,处理一些数据或者前一天没有完成的工作。甚至当我的化学反应很稳定的时候,我可以去楼下的球场打打篮球,或者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我晚上一般要11点半到12点才会回到宿舍去就寝,整个一天十几个小时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我三年最大的成就是帮助我的导师王尔华先生申报了一个国家一类新药——加替沙星,这个药物后来也上市了,也造福了很多患者。

其实药物化学通俗地说就是合成西药,把很多来自于化工产品的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我们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说常见的像阿司匹林、氨基水杨酸等等。在我们国家的药物分类里面,化学药就是西药,还有中药,还有生物制品,也就是来自于基因的这种药物。化学药物是一个非常大非常广的类别。

我的硕士阶段,中国那时候还没有加入WTO,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在路上。所以我们当时做的主要工作其实是仿制药,当西方发达国家的制药公司有一种新药面市,或者说在临床阶段的时候,我们去研究它,我们也从我们的路线或者跟他们相近的路线去合成这个药物。

博士期间在实验室工作的冯鹏

走上中药现代化之路

其实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当时也面临很多选择,我当时在研究药物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惑。那个时候我们正在加入WTO,加入WTO之后,那么我们就不能再从事仿制药了,我们中国人是讲信用的,要尊重知识产权,这种仿制药的路会越走越窄。而原研药就是原创性地研究化学药物,这是非常辛苦的,而且投入也非常大,很多时候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开花结果。

基于这种种考虑,我当时决定了要选择一个领域,外国人没有做过的,其实就是我现在一直在做的中药现代化的工作。当时中科院我们有一个开发公司,它是从事中药的开发的,那个时候中科也正好需要一个人来从事中药现代化的深入研究工作,所以我当时就选择了中科。

公司有自己的实验室,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我们当时选定了灵芝,《本草纲目》里认为它是上药,没有毒副作用又有疗效,安全而有效的这种药材,要探寻到它里面究竟是什么成分在起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个路虽然没有原创性的西药那么艰辛,但是要做的工作也是非常大量的,而且很多是前无古人的,我们要靠自己去摸索。因为中药是我们民族文化、民族医药的瑰宝,很多药材它里面的成分,深入研究之后,你会感到很神奇。而且由于文献的报道并不多,你每做的一个工作都有可能发表论文、获得成果、获得专利的,所以我们开始的工作是非常有成效的。

在我们发展历程上,我们觉得真正让中科做大做强的一年,应该是2003年SARS那一年,非典之后可以恢复外出了,这个时候大家对于健康产品的选择就更加有热情了。所以到2003年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发展就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了。

这个时候我去回顾我自己,我也刚好30岁了,所以那一年我就下定决心去念一个博士了。我们中科院的博士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要发表SCI的论文,要通过盲审,这个过程很难,我是数度想放弃。因为当时我开始这个课题是纳米材料,还是想结合着自己的专业,我就把灵芝孢子里面提取出来的成分,想用一些材料把它结合在一起,从而控制它的释放,让药物能够更加精准地作用于人体。

我的博士课题在做的过程中也像唐僧取经一样,是九九八十一难。我记得是在2006年的时候,也是我博士研究工作最后一年,那个时候很频繁地出样品,出来之后被毙掉,再出来一个,不对,有的时候是欲哭无泪,人是很崩溃的。很幸运的是,最后我大概在倒数第三、第四个样品的时候,得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参数了。这个参数拿到之后,我迅速去复核再去重复实验,做出更多样品再去送检。2006年的时候,做一次实验当时也不贵,大概一个样品做下来可能千把块钱,我这个项目总共花了可能是几十万,经历了将近1000次的失败。

其实博士的研究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工作,你走通了固然是一件好事,是一个优秀的文章。如果你证明走不通了,你可以向后来的人宣布这样做是做不通的,也是一篇好文章。

冯鹏向三江学院大学生授课

辩证看待中医药

我们国家的中药现代化工作,可以说是后发的,虽然我们有几千年的使用中草药的历史,虽然我们有《本草纲目》,有更早的《神农本草经》的记录,但是很多时候,中医中药更强调的是师徒传承。而日本和韩国做中药现代化的工作,它们使用了现代的仪器,所以说在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可以说是领先我们很多的。但是后来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力,现在我们在很多领域赶上了日本、韩国,甚至超过了它们。

我们讲到中药现代化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就是青蒿素。青蒿素就是在实验室里用乙醚在低温的时候,把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青蒿素拿出来。实际上很多药物都是跟青蒿素一样,你要在什么样的温度,什么样的条件,用什么样的溶酶把里面有效成分拿出来,这是我们这些科学家应该去探索的事情。

我们中科的关键词,一个就是肿瘤,因为我们在肿瘤的辅助治疗方面应该说很有心得的,而且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工作;第二就是中药,因为中药是我们的独特的东西,如果我们去做西药,那完全是和西方在一个红海里面去竞争了,我们不排除灵芝以外的其他药材,比如说像人参、冬虫夏草、三七等等药材,我们也要把它的里面的结构、成分、药理、药效把它弄清楚;第三个关键词是现代化,我们认为只有现代化的中药才是能够走向世界的中药,同时它的作用机制明确以后,它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未来的影响力是能够和西药完全去并驾齐驱的。

随着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中国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但是中药现代化的产品走出国门,应该说还是刚刚开始。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其实最终是质量和价格的竞争力。一方面就是治疗效果要和西药相当,另外中药的优点就是它的毒副作用小,我们要用它的话语体系和验证体系去验证产品,这样接受度就会更高。

对中医药的看法,我觉得应该是辩证地看。我们既不神话中医药,同时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把中药里有效的成分用先进的仪器、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方法把它提取出来,然后用西方的循证医学的方式去做实验,做药理实验,做毒理实验,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道它的药理,它的药效,它的作用机制,这样的现代化的中药,走向世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企业家夜读

夜读歌曲

节目的最后,请听今天的夜读嘉宾冯鹏推荐的歌曲——《真心英雄》。

《企业家夜读》

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的一档

专注于企业家群体的阅读朗读节目

每周六、日晚八点准时播出

在微信、微博、央视频、云听

新浪财经、搜狐、爱奇艺、百度百家、

优酷、咪咕阅读、喜马拉雅FM、

阿基米德FM、蜻蜓FM等同时呈现

徐和谊《相信未来》

陈忠伟《热爱生命》

谢伟山《孙子兵法》

刘自鸿《必然》

胡葆森《循道追光 感恩时代》

程虹《我感到了阳光》

夏华《生如夏花》

张跃《九三年》

刘棠枝《平凡的世界》

谭文清《财富的福音》

曾强《雨巷》

艾路明《阿拉善之歌》

刘昕《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梁建章《给我未来的孩子》

苗鸿冰《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余钢《门前》

俞敏洪《给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信》

尹烨《大医精诚》

陈荣华《只有一个人生》

刘积仁《远方》

宋志平《再别康桥》

阅读的价值

读书,获得更多的生命经验

慢下脚步,感受宁静和自由

诗歌就像给灵魂洗澡

心灵深处有风景

采写 | 王 莹

编辑 | 焦 浩

合成 | 秦梓元

视觉 | 刘思琪

旁述 | 杨 曦

如果觉得《冯鹏:让现代化的中药走向世界|企业家夜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