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龙城好警」王琦琮:警营“生物学博士”(用“利剑”守卫生态环境)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海缸’里的珊瑚和五爪贝算不算国家保护动物?请王博士‘掌掌眼’”“这种‘龟’是我们一起案件里的宠物爱好者所养,麻烦博士看看”“王博士,养殖场驯养、销售人工繁殖的野生动物是否违法?比如陆龟和一些鹦鹉?”……

大家口中的“王博士”,就是常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四级警长王琦琮,也是全省公安食药环侦战线上有名的动植物专家,被同事和同行称为警营“生物学博士”。

王琦琮,今年34岁,2015年开始将自己业余学习掌握的保护动植物知识,融入到打击生态资源环境犯罪中,用“利剑”守卫着龙城的绿水青山。6年来,他共侦破此类案件50余起,其中包括两起全省首例 “国际保护动物案”和“国家保护植物案”,以及“河豚中毒案”“锡溧漕河污染环境案”等重大案件。从警以来,曾荣立三等功1次,并受到多次嘉奖。

敢于创新,从“全省第一案”开始,屡破环境资源案件

王琦琮从小就喜欢动植物,在大学就读期间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华盛顿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更是烂熟于心。2013年,他通过社会招考进入公安队伍,两年之后,平常积累的“课知识”第一次有了用武之地。

2015年5月,他发现有人在“闲鱼”上卖“闭壳龟”。“这些‘闭壳龟’不就是‘华盛顿公约’里的保护动物吗?”王琦琮立刻循线调查,在多位卖家、买家家中查获龟类动物。经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王琦琮查获的龟类动物中,有两种龟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种国家贸易公约》附录II中,参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管理。最后,此案的两名嫌疑人因非法出售、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刑。这是我省破获的首例“国际保护动物案”。

案件侦破后,他多了一个外号“龟博士”。“老王对那些保护动植物特别感兴趣,也经常和一些动植物保护组织进行交流,所以对于此类案件的侦破很有心得。”王琦琮当时的同事、茶山派出所民警王家君说。侦破“国际保护动物案”之后,王琦琮对“异宠市场”加大了关注,先后侦破了十多起涉及野生动植物的环境资源案件。“很多宠主虽然知道一些鹦鹉、陆龟、箱龟都是保护动物,不能买卖,但并没想到会触犯刑法”王琦琮说。

努力钻研从不言弃,侦破野保植物大案再立新功

2018年,因在打击生态资源犯罪工作中成绩突出,王琦琮被遴选到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他刻苦专研《刑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在侦破此类案件时,王琦琮有两样“法宝”:熟知“异宠市场”暗号、与相关保护组织联系密切。到支队一年多后,他刻苦专研、盯案不放,再立新功,成功破获全省第一起“国家保护植物案”。

2020年9月,浙江一动植物保护志愿者向王琦琮提供线索称:常州一个苗圃经营者公然在网上出售国家珍贵保护植物“金毛狗”。王琦琮立刻警觉起来,他知道“金毛狗”其实是一种学名叫“金毛狗蕨”的蕨类植物,系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经汇报领导后,王琦琮迅速进行研判,发现了苗圃的具体位置,并立即会同天宁公安分局焦溪派出所对涉案嫌疑人实施抓捕。经审查,嫌疑人陈某交代了两名上家。

两名嫌疑人到案后坚称,出售的“金毛狗蕨”是收购的老家福建农民培育的人工植物,并非野外挖掘,使得案件陷入僵局。福建当地警方也迟迟找不到突破口。王琦琮不言放弃,他多方联系两位植物学专家,刻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很快,他确定“金毛狗蕨”这种蕨类植物,培育难度很大,幼株移栽死亡率极高,同时根茎生长很缓慢,市场上这种大小的起码要生长十年以上,都是野外挖掘以后假植到人工大棚内。而且嫌疑人指认的培育基地也根本不符合“金毛狗蕨”喜阴、不能积水的生长环境。

“王琦琮审讯时,从这种植物的生长周期、生长环境入手,两名嫌疑人没想到这个民警这么专业,始终无法自圆其说,最终承认其出售的金毛狗蕨来自老家漳州的山上,是老乡专门从山上挖来装盆售卖的。”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副支队长沈肖渊介绍。

勤奋刻苦,全力指导基层办案,在专项行动中屡立战功

王琦琮深知,基层民警缺乏办理野生保护动植物类案件经验,甚至难以识别动植物的种类。于是,他通过线上照片识别物种,线下专业审查突破,指导和帮助基层办理了大量野生保护动植物案件。王琦琮首创保护动物特殊饲养用品研判法和购物平台非法交易保护动物检索法,通过警营夜校、微视频等方式授课后,在基层所队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打击长江非法捕捞专项行动中,王琦琮夜以继日,不怕苦不怕累,连续几周深入长江周边,全天候进行侦查排摸。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通过一句不起眼的笑话,破获了一起涉及长江非法捕捞的重大案件。去年7月,食药环侦支队在调研涉及长江非法捕捞现状时,王琦琮无意中听当地人说“有人吃河豚中毒住院了”。“人工养殖河豚,能刻意营造黑暗环境防止产生水藻,只有野生河豚食用水藻才能够产生大量毒素。”王琦琮立刻汇报支队,对此案展开调查,经过一系列深挖,最终赶赴上海摧毁一个非法捕捞野生河豚的犯罪团伙。在我市警方加大对长江非法捕捞进行打击的同时,很多非法捕捞人员将目光瞄准了内河流域。今年8月,金坛公安分局接区长荡湖渔政执法大队提供的线索称:有多名人员长期在长荡湖驾驶改装快艇,以“电捕”方式实施非法捕捞犯罪活动。接此线索后,王琦琮和金坛公安分局同事们立即开展立案侦查工作。为精准掌握嫌疑人作案用的快艇具体停放位置,明确嫌疑人身份,王琦琮和金坛公安分局的民警利用无人机对周边河道开展高空侦查,拍摄可疑快艇高清图片给渔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辨认,成功锁定快艇停放具体位置,且发现快艇上有用于非法捕捞的电捕工具。王琦琮还发现该犯罪团伙成员时分时合,且每日作案人员不固定。他又依托大数据开展分析研判,明确了该团伙架构,理清了犯罪团伙成员之间的关系。经过一个月的缜密侦查,专案民警于9月25日凌晨在金坛、苏州、南通、响水等地集中收网,成功抓获陈某龙等11名非法捕捞犯罪嫌疑人,王某华等3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嫌疑人。经审查,2021年6月份以来,陈某龙、成某宝等人通过自制“电捕”设备非法捕捞水产品5万余斤,后销往省内苏州、南通等地,严重破坏了长荡湖生态资源。从警以来,王琦琮始终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坚守职业操守,对每一起环境资源类案件谨慎把关,把经手的每一起案件都办成了铁案。

【来源:常州长安网_平安常州】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如果觉得《「龙城好警」王琦琮:警营“生物学博士”(用“利剑”守卫生态环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