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生态文明建设看示范」一头牛肥一亩茶 两亩茶养一头牛|凤冈创新“牛(沼 茶”模式发)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一片山上,山顶养牛,山坡种茶。原本各不相干,却因1500立方米的沼气池和2万米的沼液管网联系了一起,组建成“牛-沼-茶”立体循环种养系统。

近日,记者来到凤冈县花坪镇鱼跳村,连片的茶山绵延700余亩,在冬日里铺就了一抹耀眼绿色。这里是凤冈县朝阳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种植基地。与其他茶园不同,该基地与养牛基地紧密相连,实现了种茶和养牛一体化运营。 “牛吃茶园的草,茶园用牛产的肥,如此循环,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茶叶质量,更解决了污染问题。”据朝阳茶业公司负责人练朝阳介绍,该公司从2007年开始种茶,一直施用原生态有机肥。最初通过收购农户的农家肥提供肥料,不仅成本高,而且用量难以保障。

为了解决肥料供应问题,朝阳茶业开始养牛,2009年建成了一一座1000头牛的标准化大型种、肉牛养殖场,并配套建设了几个大型沼气池。据介绍,牛的粪便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转变成为无菌有机肥。尿液和废水等经发酵后可产生沼液、沼渣、沼气。从而实现茶园肥源的自给自足。“目前年产沼液、沼渣2万吨,茶园每施肥一次需3至4吨肥,平均算下来,一头牛能管一亩茶。茶园每年能节约80万元用肥成本。”练朝阳说。至于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供茶叶加工厂进行茶叶杀青、烘干使用,在冬季不加工茶叶的时候,可供厂区或家庭煮饭、取暖。实际上,养牛不仅能积肥,还能除草。“我们每年都要请人对茶园进行人工除草,养牛之后,这些草就成为牛的饲草,弥补了饲草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除草的务工费。”练朝阳说。据估算,一头牛需要2亩茶园的杂草饲养,可谓“两亩茶养一头牛”。安全高效、生态有机,2015年,凤冈县朝阳茶业有限公司“牛—沼—茶”生态循环农业被农业部遴选为推广模式。 坚持生态理念,发展循环高效农业,该公司沿用“牛—沼—茶”模式已十年。目前肉牛年出栏量1000头(含绥阳镇养殖基地),产值2000余万元;茶叶年产量2万斤,产值达400万元。

凤冈县朝阳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练朝阳和妻子在茶园查看管护情况

练朝阳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农民致富,公司还成立了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社员”模式,将能繁母牛发放给农户和社员喂养,并按高于市场价的方式进行回购牛犊和肉牛,带动全镇牛产业发展。村民付开强今年71岁,2014年起开始和基地合作养牛。记者在他家看见,一个标准的小型养殖场修建在住宅附近,不仅有20头养殖规模的圈舍,还建了一口配套的沼气池。 “这是公司和政府共同投入修建的,一方面建设能繁母牛养殖基地,另一方面带动农民增收。”练朝阳介绍说。

付廷美在茶叶基地务工,每天收入100多元。

据了解,付开强老人每年养殖10头牛左右,去年养8头牛,就得到了10万元以上收入。 在花坪镇,除了养牛致富,除草也能挣钱。村民付廷美常年在茶叶基地务工,也解决了收入问题。“除草100元一天,采茶35元一斤,去年200多个工期,收入约20000元。”付廷美笑着说。

据凤冈县农业农村局肉牛办吴仲超介绍,除了“牛-沼-茶”模式,全县着力推进“畜—沼—茶(林、果、蔬、粮)”多种循环发展模式,目前已覆盖各乡镇数百个种植和养殖基地,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苏颉

编辑韦依

编审王璐瑶施昱凌

「生态文明建设看示范」一头牛肥一亩茶 两亩茶养一头牛|凤冈创新“牛-沼-茶”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如果觉得《「生态文明建设看示范」一头牛肥一亩茶 两亩茶养一头牛|凤冈创新“牛(沼 茶”模式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