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除了这些(你家乡过端午还有哪些独具特色的节俗和饮食)

2023-07-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7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转眼间,又到了柳叶青、桃子红、黄瓜熟、辣椒出的端午时节。一说起端午,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我们小时候经常唱的那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五月五,是端午。扒龙船,喜洋洋;吃粽粑,洒白糖;插艾叶,香满堂;佳节日,最欢乐。”还有清朝李静山写的那首《节令门·端阳》:“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当然说起端午,更能让大家想起的是屈原,还有伍子胥、曹娥等等与端午等同或相关的人物。而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一说起端午,眼中闪闪发光的是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直接相关联的扒龙船、吃粽粑、插艾叶、喝雄黄酒、洗端午澡……等等这些只有端午节才有的独特的节俗活动和饮食生活。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也不管哪个时代、哪个季节,无论是底蕴深厚的传统节日,还是时尚迷人的新潮节日,无不与人们的吃喝玩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任何一个节日的产生,都难以回避吃喝玩乐四个字,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关系及其因果关系。缺吃,人类难以生存;少喝,人们难生激情;没玩,生命难以给力;无乐,人生叶黄枝枯。因此,每个地方每个民族每个人群,无论生活如何艰难,都会利用节日这个公认的公共平台,光明正大地不断创造智造、创新推新吃喝玩乐的品种、花样、方式、方法和品质、品味、品格,最大限度地去享受一下生活分享一下快乐,哪怕是暂时的也在所不辞。

端午节传承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的传承演绎之中,端午节的节俗和饮食也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和发展变化,不断地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元素,同时一些原有的习俗也不断的被淡忘,甚至消失不见,退出了节日的舞台。比如在两汉前,北方就把五月当做恶月,把五月初五当做恶日;扒龙船、吃粽粑、纪念屈原大夫,这些在当时都只是沅湘两岸的习俗。到唐代时,宫廷开始在端午节大摆筵席大赛龙舟;到南北宋朝时,发展到吃喝玩乐射柳娱乐;到了明代,端午节又被称为“女儿节”、“卫生节”,各种夏日卫生保健活动开始掺杂在节日习俗中。但不论怎么演绎变化,扒龙船、吃粽粑、插艾叶等却是我国汉族人民在端午节共同的特色习俗,一直没变,传承至今。

我国由于幅员辽阔,东西南北中的自然禀赋和历史演绎不尽相同,特别是各个地方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的差异性,除了统一的“规定动作”之外,还有各自富有特色的“自选动作”,即在共有节俗和饮食的同时,各自还拥有其独特的节俗和饮食。正如我们国家当今的语言一样,除了共同拥有的普通话这一官方语言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方言、区域官话、土话等,用于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人群中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我们永州为例,端午节除了以上扒龙船、吃粽粑、插艾叶等“规定动作”的共同节俗和饮食外,还有我们永州独特的端午节节俗和节日饮食。这些独特的节俗和节日饮食便是永州的“自选动作”,包括炒血鸭、 酿苦瓜(辣椒)、做粑粑、洗端午澡、喝雄黄酒、吃药膳、佩香囊等。

1、炒血鸭

永州血鸭是永州的一道地方传统特色菜,几乎家家会做,人人爱吃,就如同湖南的辣椒炒肉一样普及。我们从下面的两句话可见炒血鸭的普及程度:不会炒血鸭的人不是永州人,不爱吃血鸭的人不是永州人。血鸭这道菜据说源于太平天国时期。永州血鸭鸭血褐黑程亮,黑里透红,味香辣,肉鲜嫩,色香味俱全,咸鲜适口,风味独特,具有美味、开胃、凉血的特点。炒血鸭最适宜的季节是端午前后的仔姜炒血鸭。这个时候,仔姜、辣椒、鸭子等等这些用于炒血鸭的原材料,都是当年刚刚上市的第一趟最鲜活的农产品,那种味道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因此,在永州过端午节,主打菜永远都离不开仔姜炒血鸭!

2、酿辣椒(苦瓜)圆子

端午节正值本地辣椒、苦瓜新鲜上市的开始,因此端午节的主打菜除了炒血鸭,一般还要酿辣椒圆子和苦瓜圆子,基本上成了家庭一年尝新的大聚会。

在永州本地,酿辣椒、苦瓜圆子都必须选用当地土生土种的品种,一般不会选用大棚种的辣椒、苦瓜作原材料。本地苦瓜个头不是很大、瓜身长、瓜皮薄,便于填充馅料。大致按苦瓜1根、五花肉2两、生姜和小葱适量、辣椒1--2个的比例配料,将苦瓜去瓤后按10厘米左右的长度切成若干段备用;把五花肉和生姜、葱头一起碎成肉泥,放入盐和生抽拌匀(喜欢有点辣味的可以加入于辣椒末),将肉泥填满苦瓜空心。辣椒切成小块,小葱叶切成葱花,生姜切成丝。永州人喜欢比较重的口味,咸、辣俱重。煎后再蒸,纯香辣脆,百吃不厌。

辣椒圆子的做法和苦瓜圆子大致相同。

3、做粑粑

永州人过端午节,在包粽粑、吃粽粑的同时,不少人还要做艾草粑粑、荞麦粑粑来吃,以庆贺端午节的到来。

艾草粑粑的主原料是艾草。做好了的艾草粑粑外表深绿色,里面的馅一般是豆沙、碎花生或碎菜叶,根据各人的口味可做成咸的,也可做成甜的。艾草粑粑清香独特,吃艾草粑粑时,入口就可以闻到一股艾叶特有的清香。蒸好的凉艾草粑粑用少许油慢火煎熟之后入口慢嚼,更是唇齿留香。由于艾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除湿、祛风驱邪的功效,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因而艾草粑粑还是一种妇科良药。同时,艾草也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食材,以艾叶为原料可制做面食、汤品、菜肴、粑粑等不同的食品。

做荞麦粑粑时,将荞麦粉(苦荞粉、甜荞粉)两份、糯米粉(谷芽)一份放入盆中,加水少量和拌,用手揉成团,然后分成若干小块,捏成扁圆型,用桐梓叶包裹,放在蒸笼上蒸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细软而无苦味,清凉润肠,和粽粑、艾草粑粑一样,是永州人最爱吃的食品之一。

如果喜欢甜食,可在揉面团的时候加点糖,但不加糖的是一种纯天然的荞麦味道,同样很好吃,更健康。另外,在干粉里面加水时,一定要把握好适量的“度”,加多了太稀就没办法捏成粑粑了。

4、洗端午澡

永州有句民谚叫“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端午百草是药。”永州人过端午节,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就是洗端午澡。所谓端午澡,就是每逢端午节,自己上山采百草或到农贸市场购买艾叶、菖蒲、车前草、金银花、土黄连、鱼腥草、青蒿、龙船花、香茅、柚叶、香菇、桃叶等药用植物,熬水洗澡,认为洗端午澡可以清热解毒。一般是在中午或者傍晚,将采集或购买的这些药草,放在大鼎锅中加水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当地人把它称为“游百病”、“洗百病”。哪怕现在已经普及淋浴,依然保持着这一洗端午澡的习俗。据说洗端午澡可治皮肤病、去邪气。传说把端午节前后这几天采集到的药草用来煮水洗澡,女人会越来越漂亮,男人会越来越帅气,老人会越来越健康,小孩会越来越走运。

5、喝雄黄酒

相传屈原投江后,渔夫倒雄黄酒入江醉蛟龙,就有了在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流传至今,并有“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端午喝雄黄,四季不生疱和疮”、“端午节,雄黄泡酒五毒灭”的说法,在民间很有市场。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同时它也是一种药材。端午节饮用的雄黄酒,有的是以雄黄和蒲根一起浸泡出来的,更多的是在白酒或家酿的烧酒里调一点点雄黄,制成雄黄酒,全家老少都象征性地稍饮一点,没有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地方涂抹上雄黄酒,有的还抹成“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甚至还把雄黄酒洒在住宅外的墙角旮旯,以驱蛇毒。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

6、吃药膳

这是永州过端午的又一个节俗,一般包括三类。一是药粽。粽粑是端午节的节令食品,同时又是永州人端午节的药膳之一。药粽是在原本普通的粽粑里面,添加一定的药物,以防病保健,即除包裹肉类、板栗、红枣、赤豆之外,还添加各种果实、草药,如在粽粑中增加胡桃、姜、桂、麝香之类。二是养生药膳。药膳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好礼物,是古人最好的防疫法。“药食同源”、“寓医于食”、“同病异食”、“异病同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永州的端午药膳,一般是在平时食材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菖蒲、车前草、牛蒡根等,一起熬成药肉汤喝,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三是端午茶。永州的端午茶,是把本地那些野生的具有祛湿散风、清热解毒、消食辟邪等功效的药性植物,经过蒸、晒、阴干后配置而成,用水冲泡即可饮用,有防治中暑、祛积消食、解渴提神等疗效。

7、佩香囊

在端午节给小孩佩香囊,是永州的传统习俗之一,传说避邪驱瘟。香囊内一般装的是那些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丁香、白芷、甘草、山艾等等)、朱砂和雄黄粉,外包以丝布,再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同时有祛风散寒、芳香避秽、驱虫防病、通窍和预防感冒、鼻炎等功效。端午节给小孩佩戴香囊,是大人对小孩子的祝福,有一种保平安的寓意。此外,香囊也可以作为配饰挂在小孩身上,起到点缀的作用。

网友们,我们永州端午节的节俗和饮食就这些了,你们那里过端午有哪些别具一格的习俗和饮食?不妨在后面跟帖说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分享,也好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

来源丨红网网友@胡道仙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如果觉得《除了这些(你家乡过端午还有哪些独具特色的节俗和饮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