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七旬大伯两次麻痹大意对心动过缓拒绝治疗(还好上天给了第三次机会)

2023-07-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王回南 程丹丹

11月21日上午8点,由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主办的第十九届“关心您的心脏,健康从心开始”大型健康教育活动如约在省人民大会堂和大家见面了。

活动紧随着“1120”心梗日举办,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脏保健与管理”为主题,由该院院长沈法荣、副院长赵旭、心内科钟诚、何浪、孙国建、欣明花主任、内分泌科王东主任和泌尿外科王鑫洪主任联袂带来干货满满的健康知识,吸引了900余名市民前来。

一年一度的健康教育,已经坚持到第十九个年头,前来参加的新老朋友们热情不减。由于今年活动进场名额有限,许多市民都是早早赶来。许阿姨说:“我们家就住在附近,本来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但是听说名额很少,我和老伴7点半就到这里了,生怕进不去,这样听课的机会一年可只有一次啊!”

现场有一位李大伯,76岁,多年前因房颤做过射频消融手术,最近又复发了,心律失常,在该院进行手术。他成了绿城医院的忠实粉丝:“我自己做完手术,更关注心脏健康了,因此听说有这样的讲座,肯定是要来听一听的。”

气温骤降

心肌梗死高峰期到来

沈法荣说:“每年11月~次年1月是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尤其是气温骤降时,心肌梗死发病率会急剧上升。”

医学研究发现,气温每下降1℃,心梗风险就增加2%。75至84岁的冠心病老人更易受影响。

冬季人的生理机能反应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寒冷刺激下,人体末梢血管会处于收缩状态,由此导致动脉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突然从暖气房到室外,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突然收缩,造成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

因此,冬天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外出时最好戴口罩,避免迎风疾走。在室内不要将门窗开得过大,以防冷空气刺激心脑血管。

两次麻痹大意拒绝治疗

还好上天给了第三次机会

78岁的张大伯年轻时心跳就比较慢,在考取杭州歌舞团的时候,体检出心动过缓,因此失去了报考的资格。

随着年纪渐长,40多岁时他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上下楼梯走两步就得歇会儿,要是逞能一口气走到家里,就会胸闷、气喘。早已忘了自己心动过缓这毛病的张大伯,只是感叹自己老得太快,缺少锻炼。他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次宝贵的自救机会。

2016年3月,张大伯在晨练时突然感到严重的胸闷,一阵揪心,冷汗连连,他感到有些不同寻常,赶紧到当地医院就诊。

急诊冠脉CT显示前降支严重堵塞,“堵得像藕一样一节节的”,医生好说歹说,他最终同意植入了支架,打通了血管。术后,医生建议他植入起搏器改善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的情况,能够减轻心脏负担,他本着“能少挨一刀是一刀”的想法,第二次放弃了自救。

直到那一天,张大伯的病情突然发作,胸闷气短,瞬间感觉背上大汗淋漓,摔倒在地,救护车紧急将他送到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急诊检查确认他是严重心动过缓导致的心律失常,经过和家属的沟通,一枚起搏器顺利植入张大伯体内,平息了这一场心脏“风暴”。

张大伯醒来后直说后悔:“上一次还是应该听医生的话,装个起搏器,这回发作太可怕了,我还以为自己醒不过来了……”

心脏骤停急救牢记两个“120”

希望更多人学会使用AED

如果长时间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或出现“窒息感”,甚至是“濒死感”等症状且不可缓解时,一定要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争取最佳抢救时间,构筑起固若金汤的心梗防治战线。

沈法荣反复强调:“不要觉得‘只是一时不舒服’,如果抢救不及时、不得当,很可能会迅速进展到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11月9日,杭州市为“救命神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立法,这是一个好消息。“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傻瓜式的操作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有能力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我们多年前在杭州东站投放了一批AED设备,已经发挥了好多次作用,这让我们感到欣慰。”沈法荣说,希望有更多的AED能在公共场所投放,更希望越来越多人学会如何使用、敢于使用,让杭州成为一座爱“心”城市。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如果觉得《七旬大伯两次麻痹大意对心动过缓拒绝治疗(还好上天给了第三次机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