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70年不停歇接力(守护“健康连云港”)

2023-07-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3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70年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秉承“精诚、仁爱、和谐、求实、创新”的医院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尽我所能,为病人提供最高水准的服务”的医院宗旨,守护港城人民的生命健康。

从建院之初的仅有15名职工发展至今天拥有员工3026人;从仅有15张病床的小诊所发展至今天2610张病床、一院四区、5家专科医院;从6个小诊所和厂医务室合并的小医院发展为徐淮东部地区知名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70年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与连云港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正朝着打造一流区域性现代化医学中心的目标迈进。

“我要为家乡百姓治病救人”

连云港市高新区有条一麟路,北起振华路,南至玉兰路,全长2.3公里,宽30米,路的尽头是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院区,每天许多医生和患者经过此路进入医院正大门。这条路的命名,正是为了纪念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我国杰出的儿科专家——刘一麟。

刘一麟,1908年6月出生于东海县浦南乡富安村。1924年中学毕业后,他胸怀“医学救国”的宏愿,报考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医学系,以优异成绩被录取。1925年,在刘一麟就读上海同济大学的第二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他以一腔热血参加了在租界举行的反帝宣传示威运动,目睹13位热血青年倒在了帝国主义的枪口下,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

“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为家乡百姓治病救人。”1933年,取得汉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的刘一麟毅然选择回到祖国,回到了生养他的家乡。要知道,25岁的他刚攻克了寻找布氏杆菌嗜菌体的难题,在德国医学界引起了轰动,各种高薪聘请不断,但他没有留恋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而是回新浦筹建“益龄医院”。

“在当时,刘院长是东海、赣榆、灌云、沭阳四县里唯一一位留德医学博士,又因为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所以当时除了新浦的患者,还有许多四县的患者慕名前来医院就诊。”91岁的连一医专家许乃禄那时居住在民主街附近,他回忆说,“刘院长总是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对病情较重的病人亲自看诊守护,对经济困难的患者,除了免除他们的医疗药物费用,还会给他们回家的路费……由于他医德高尚,四县百姓无一不知晓这个名字——刘一麟。”

1938年4月,日寇侵占新浦,刘一麟坚决不向日伪势力低头,毅然关闭医院,携家小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1947年春才回到家乡重开“益龄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有山东某医学科研机构、白求恩医科大学等单位盛情邀请刘一麟去工作,他都主动放弃了,自愿留在连云港;公私合营之际,他带领益龄医院部分医务人员,并携带所有药品、医疗器械及家具参加由市总工会创办的工人医院;“文革”后,68岁的刘一麟争分夺秒地搞临床科研,以景天三七治疗过敏性紫癜,以国产驱虫净、红霉素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以民间柿皂散治疗肾病综合征,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受到了本省和全国儿科界的重视。

几十年来,刘一麟置身于清贫和艰苦的环境中,与各种各样的患者和病菌打交道,为奠定连云港市新生的医疗事业的基础,为改变连云港医疗事业落后、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大师远去,风范长存。如今,爱国爱民,成为连一医人的共同信仰;一麟精神,在这里一代代传承下去。

穿过一麟路,刘一麟的雕像静静地坐落在医院中心广场。每年新员工都要在雕像前进行入职宣誓:“我将以刘一麟精神为指引,一生忠诚于党,听从指挥;一生对得起病人,爱护病人……”

“隔着防护服,都能感受到白衣战士的温暖”

2020年2月10日夜,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再次接到紧急通知:由该院组建全市第三批援助湖北黄石医疗队。半小时内,333名党员骨干报名,最终选出11人组成“硬核”团队,由党委书记李小民挂帅出征。

作为11人中的一员,该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谢永鹏在阳新县人民医院担任治疗任务最重的ICU治疗组组长。在随后的救治过程中,他在导师李小民的指导下,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精准施救,与病魔作战。患者说,“隔着防护服,都能感受到白衣战士的温暖。”

经过44天奋战,由李小民带队的江苏省支援黄石市医疗队阳新分队66名队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果。阳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确诊患者及复原患者数全部清零,该院在湖北县级医院中第一个实现确诊病例清零。

在这场战“疫”中,11人“硬核”团队极大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背后,正是源自党建文化的积极影响和家国情怀的感召。

从建院伊始,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就将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刘一麟作为一名有浓烈家国情怀的归国爱国人士,为连一医“党建+”大厦培上了第一抔土,由此拉开了该院70年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幕。

连一医七易其名,从新海连市工人医院、新海连市市立医院新浦分院、新海连市新浦人民医院,到连云港市新浦人民医院、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人民医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党组织也逐步发展壮大,从1951年仅有4名党员到目前,该院设党总支4个、党支部27个,全院共有党员1002人,其中高级职称508人。

“战争结束时,爸爸带回来了一台已经不能用了的外文打字机和一个子弹盒,作为一次凯旋的纪念品。但是他从来不把自己的成绩、功劳挂在嘴边,他立过三等功还是他去世后我们从医院档案中得知的。”曹静怡的爸爸,是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大外科主任曹华棣。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曹华棣参加江苏省赴朝医疗队,荣立三等功,并被评为“白求恩式大夫”。他终身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港城的卫生事业和连一医外科的发展。

国有召,召必应!从“五卅运动”到抗美援朝战争再到抗疫一线,在国家急需之时,总能看到连一医人的身影。多年来,这一宝贵精神代代传承、根植于心,成为职工高度一致的价值取向,为医院发展提供了原动力,铸造成医院发展的灵魂。该院多次选派医护人员加入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四川雅安芦山地震、昆山爆炸事故、3·21爆炸等发生后的救灾救助队伍;响应国家号召,援藏、援疆、援陕、帮贫扶困,无偿输送优质医疗资源,并派医方人员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和知识创新优势的竞争”

“我1957年来院时,医院只有7名医生,其中刘一麟院长是唯一科班出身,人才非常缺乏。”今年87岁的沈来龙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前身),是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历史上首位接收的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刘一麟博士特别重视,手把手教我看病做科研。”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沈来龙依然在高血压防治领域研究不辍。

1951年10月,6家小诊所和厂医务室组成了“新海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院上下只有15名职工、15张病床,由于人才缺乏,直接影响了医院的专科设置和医疗技术水平,限制了医院的发展。时任院长刘一麟敏锐地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铆足干劲打造人才队伍。至“文革”前,医院相继从苏州博习医院、南京工人医院等引进了曹华棣、冯顺德、金毓麟、徐明达等专家,培养出一批高校毕业来院的沈来龙、舒其懋、刘临祥、李维本、胡紫琴、陈覃、李世滢等年轻人才,开创了连云港市众多学科先河,开展的许多技术为百姓解除了疾病痛苦,医疗技术逐渐为大家所认同。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自1962年起开始承担徐州医科大学(原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培养任务。近50年里,除了开展正常的临床诊疗工作外,连一医开启了积极与国内、省内知名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历程,通过建立完善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为医院的科研创新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慧动力。

如今,院史上第二位博士、从医30年成功实施5000余例开颅手术的党委副书记、院长李爱民,在抗血管生成方面研究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的副院长蒋晓东、何明利,获评省新技术引进一、二等奖3次、发表SCI论文11篇的麻醉科博士张小宝等人都已成为医院优秀人才标杆,并在全院形成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

“十三五”期间,连一医坚持“科教兴院”和“人才强院”战略,加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科研创新工作厚积薄发,将医院发展引入高、精、尖的快车道,先后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省医学科技进步奖等一批较高层次奖项。

“一所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面对的医疗行业变革大潮汹涌更迭和激烈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和知识创新优势的竞争。” 李小民介绍,建院70年来,连一医将人才视为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医院已拥有博硕士7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者700余人,这一批“双700”人才团队,成为医院高质发展的原动力。

“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健康红利”

2020年底,家住东海县的邱老伯因高血压突发脑中风,经过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但肢体功能受到影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老伴儿为此犯了愁:“我们家住东海,可我们希望老邱能在连一医进行康复训练,即使两头跑我们也认了。问题就是连一医有没有床位,要是没床位岂不是还得等?”

医生告诉邱老伯夫妇,连一医医疗集团在东海有成员单位,邱老伯病情稳定后可以转回东海县人民医院就近接受康复治疗。如今,邱老伯的身体状况日渐好转,还省了不少医疗支出,他逢人便夸:“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真是太方便了。”

邱老伯的经历得益于连一医建立的医联体模式。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国家提出了“医联体”这一全新概念。其实早在2010年,连一院便启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的筹备工作,2011年10月,连云港市最大的医联体——连一医医联体正式宣告成立,这一举动走在了全国前列。连一医医联体以连一医为核心龙头,与16个县区医院、民营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疗合作协议,实现专科联盟、心电、影像检查资源共享、双向转诊等模式,让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十四五”期间,连一医将围绕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奋力拓展全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构建医防养护康复服务新格局,全力打造急危重患者目的地医院;全面推动智慧医院建设,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争先进位;以“公益性、高质量、创新型”为方向,建成政府认可、百姓信赖、员工幸福的区域性现代化医学中心。

新时代、新起点,正如李小民所说:“作为本地区最大的一家‘三甲级’综合医院,我们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连云港’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健康红利。”

本版撰稿 江荣 刘慧洋

本版图片由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 2021-05-27 00:00:00:0—— 写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9274280270年不停歇接力 守护“健康连云港”/enpproperty本文来源:新华日报

如果觉得《70年不停歇接力(守护“健康连云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