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揭秘协和骨科:坐拥百年底蕴 国家多次表彰(培养出多位知名大家)

2023-07-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全体协和人共同书写了璀璨的协和百年史册。这里既有令人高山仰止的临床大师、教育大师、科学大师,也有推动医院管理变革、服务创新的管理大师、护理大师,同样离不开行政后勤岗位中敬业奉献的协和工匠,他们共同谱写了百年协和的交响乐章。本期,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建国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协和骨科的百年发展历程。

仉建国,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控制委员会脊柱畸形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委,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会员,GSSG(Growing Spine Study Group)会员。担任《中华骨与关节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1918年,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牛惠生教授回国后,开始着手筹建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但协和骨科的第一任主任,是来自麻省总医院的George Wilson Van Gorder教授,他于1921年至1929年主持骨科工作。Gorder教授在中国较早开展畸形矫正、脊柱骨折减压等手术,他在1924年开展的胸椎管减压术是国内最早的脊柱外科手术。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首任主任George Wilson Van Gorder教授

协和骨科的第二任主任是同样来自于麻省总医院的Leo J. Miltner教授,他于1929年至1936年主持骨科工作。Miltner教授做了许多研究,其中关于旧中国妇女缠足问题的一篇论文发表在《骨与关节外科杂志》(The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JBJS)。他还对当时的外科住院医师方先之对足结核的治疗研究和后来成为中国心胸外科开拓者的吴英恺有关骨生长调节的动物试验研究进行了指导,相关文章均发表于JBJS。

▲Leo J. Miltner教授根据旧中国很多妇女缠足因而出现各种足部畸形的情况,撰写了相关论文并发表于JBJS

孟继懋教授是协和骨科第一任中国籍主任。1936年,他在国内率先引进三刃钉,1937年参与创建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学组,同年,与Miltner教授合著了中国第一本现代骨折教材Primer on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中文译本为《骨折与脱臼》。曾宪九的博士毕业论文《脊柱结核病之关节固定治疗法》也得到了孟教授的指导。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首位中国籍主任孟继懋教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被迫关停,直至1948年才正式复院。协和留存了一张珍贵的照片,是协和复院后外科同仁的合影,其中有骨科的孟继懋教授、方先之教授和吴之康教授三任主任。

▲1948年协和复院后骨科组合影

抗美援朝期间,协和曾收治百余名志愿军伤员,骨科人也承担了许多救治工作。孟继懋教授后来还获得了毛主席的接见和表彰

协和骨科是中国现代骨科的摇篮,向许多医院和地方输送了大量人才。方先之教授在1933年创建了天津骨科医院,孟继懋教授1957年创建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冯传汉教授、北京医院骨科王福权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张光铂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卢世璧院士等都曾在协和骨科工作。

▲协和骨科向许多医院和地区输送了大量人才

协和骨科的发展离不开前辈们的辛勤奋斗。王桂生教授于1957年至1981年担任骨科主任,他在1956年率先开展了脊柱结核的治疗,并主编了我国第一部《骨科手术学》。与之同期的乐铜教授对于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发表在《骨科临床与研究》(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CORR)上。

▲王桂生教授主编的我国首部《骨科手术学》

吴之康教授是我国现代脊柱外科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国内率先开展脊柱侧凸的治疗,关于“脊柱侧凸症的研究”于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吴教授注重培养人才,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邀请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主席Armstrong来华讲学,并举办了国内首届脊柱畸形学习班,为国内培养了大批脊柱侧凸治疗专家。他不仅将协和骨科的年轻医生送出国进修学习,还积极联系派送五官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医生,以及手术室的护士出国学习,极大提高了外科总体治疗水平,也为复杂脊柱畸形治疗的多学科协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受吴之康(前排左一)教授邀请,北美脊柱外科学会主席Armstrong来华讲学

▲在国内首届脊柱畸形学习班上,Armstrong(右二)与吴之康(左一)进行手术演示

薪火相传,李世英教授担任主任期间,同样非常注重医学教学,他邀请已经退休的任玉珠教授每周四进行教学查房。任玉珠教授以严谨扎实的学风言传身教,提高了年轻医生的诊治和教学水平。他还拓展了吴之康教授创办的脊柱侧凸学习班,将其发展为国际脊柱外科新技术的学习班,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进一步扩大了协和骨科的影响力。

▲骨科教学查房,前排:邱贵兴(左二)、任玉珠(左三)、李世英(左四)

邱贵兴院士为协和骨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他担任骨科主任期间,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扩大了协和骨科的影响力;加强临床科研,建立脊柱侧凸数据库;在国内率先划分亚专业,加强青年医师的专业化培养;积极争取扩大骨科规模,2003年创立了协和骨科创伤中心,骨科床位由36张扩展到110张;关心关爱青年医生,增强年轻医生的业务和英语能力。

邱院士在2000年当选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创立了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COA(Chi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年会。在2004年创新性地提出了特发性脊柱侧凸协和分型,成为目前的三大主流分型之一,研究成果于2004年获得北京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期叶启彬教授等的中华脊柱通用内固定装置的研制、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也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在邱院士的倡导下,《中华骨与关节外科》创刊,进一步扩大了协和骨科在学界的引领作用。

▲邱贵兴教授于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翁习生主任主持工作期间,骨科亚专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科室的人才梯队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邱贵兴院士的持续带领下,骨骼畸形遗传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骨科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协和骨科。

回首协和骨科走过的百年历程,传承、开放、创新尤其重要。只有传承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只有开放和创新才能更好地突出特色、开创未来。

近年来,我们坚持开放合作,对标国际领先的医院和科室,学习先进技术,并与国际学术组织紧密合作,陆续接收了来自欧美,以及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名访问学者。不仅扩大了协和骨科的国际影响力,还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数据库。

近年来,邱院士带领大家创新性地开展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2018年,邱院士团队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突变机理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邱贵兴院士团队关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原创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影响因子54.42

前辈们为协和骨科的发展呕心沥血,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作为后辈的我们正沿着大师的足迹不断开拓创新:在国际上首先提出截骨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脊柱侧凸,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今年即将出版的第三版The Growing Spine中,协和骨科人贡献了三个章节的内容

▲协和骨科为第三版The Growing Spine贡献了三个章节的内容

协和骨科人将始终牢记前辈的嘱托与教诲,不忘医者初心,砥砺前行,为协和新百年发展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骨科合影

素材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如果觉得《揭秘协和骨科:坐拥百年底蕴 国家多次表彰(培养出多位知名大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