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祭灶吃饺子(就吃这款养生水饺)

2023-07-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4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在北宋时,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南宋时则称为“小节夜”。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中国人有一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出自《汉书·郦食其传》。里面说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意思的是说做君主的以百姓为最重要的事。而对于百姓来说,吃饭就是其最重要的事了。

先秦时代,祭灶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祭祀项目和活动之一。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到了汉代,祭灶成为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如司马迁在《史记·武帝本纪》中记载:“于是,天子始亲祠灶。”

汉代以前,灶神的职责是“主饮食之事”,如郑玄《驳五经异义》称:“灶主饮食也”。魏晋以后,灶神角色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太上洞真安灶经》所云:“有炊母神母,……为五帝司命之官,应天曹为直符之使,变饮血茹毛之化,就炼生还熟之餐,录世人功过之因,上逐月晦朔之事,每被凡情俗态触犯者,多敢以上言,伏候圣旨。”灶神不单司人间饮食,似乎更重要的任务是监察百姓之功过。

古时王者起大事,动大众,必先祭灶神而后行动。魏晋时已谓灶神为天帝督使,“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状”。北宋时为司命灶君。元明的灶神都称“司命灶神”,兼有司命掌寿夭和灶神司功过。清代《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古者大夫祭五祀,今人家惟祭灶神。”灶君地位逐渐下降,由最初国家祭祀演变成家庭祭祀。

《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二说:“祭灶虽同。僧俗神异。佛门是监斋大圣。迹同诸天。应早晨祭。所谓诸天早食也。今规约午祭。亦可矣。迩来僧坊。同俗晚祭。此于鬼食。甚为不可。非时而祭。神不受享。徒费无益。”所以根据这种说法,最好是上午或者中午祭灶,晚上不可。

城市里不乏有家中不开火,世上无炊烟的现象。不做饭,即省时省力又好吃。人们似乎忘却了自家厨房的美和烹饪的香,忘却了厨房灶台对于居家人的特殊重要性。古代起灶生火煮饭是寓意着家庭的兴旺与幸福。人口多并且很幸福才会炊烟袅袅,家中才会其乐融融。

古人言“厨房灶位,乃养命之源,万物皆由饮食而得”,炉灶代表着人丁是否兴旺、财富能否积累,而此后的风水学也会把炉灶等同于女主人,一定要营造出厨房方位应有的迹象,以延续全家安康愉悦。

《易经》之中有七日来复,故灶君腊月二十三归天,七天后的正月初一返回人间。腊月二十三,北方人祭灶,家家隆重包饺子,过小年,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今天就推荐一款养生素水饺给大家,这款饺子不仅鲜美,而且别具创意,特别是今年的特别时空下,对于化痰祛湿很有益处。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豆腐、番茄、枸杞子和冬瓜仁这四样东西。主要功效是化痰、降压、助消化,特别适合老年人。

说助消化,原因在于主料豆腐。豆腐入脾经,可以宽肠健脾。从前的人到异乡,一有水土不服的情况,首先吃豆腐。因为豆腐代表了这一方水土,吃了它,让脾胃首先熟悉和适应这一方的水土,然后身体就会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了。这就是“水土不服,豆腐开路”的道理。老年人脾胃弱,豆腐健脾宽中去浊的特性就适合他们,而且它香啊,补充蛋白质,这让消化不良不敢吃肉类食物的老人受益。

冬瓜仁入肺经和大肠经,善于清肺化痰、利湿排脓。老人很多时候都气管不好,有痰,咳嗽,呼吸不利。吃一点冬瓜仁宣利肺气,非常好。

说降血压,主要是因为里面的番茄。番茄含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P,对维系血管通透性,提高免疫力都有好处。番茄是降血压的常用食材。枸杞子可以补精填髓,有助于延缓衰老。

这就是这份小年养生水饺的奥秘。

如果觉得《祭灶吃饺子(就吃这款养生水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