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化解孩子的嫉妒心理 家长要先走出教育误区(不要培养“柠檬精”)

2023-07-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0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虽然嫉妒是人性,但是并不是每个人身上都能体现出来,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区别,也是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教育和引导有很大关系。

一个人如果能整理好自己的心态,无论从同学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做到游刃有余。所以,排除嫉妒心理,要从孩子抓起。

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最早的嫉妒心理出现在学步前的婴儿时期

专家们研究发现,即使是小婴儿,也不能接受看到自己的妈妈抱别的小宝宝,虽然还是小baby,但是已经会扭动身体挣扎着抗议了,直到妈妈抱起自己才算完事。

孩子的竞争意识其实很早就有了,他们发现别人能做的事,自己却做不好的时候,会心理产生不平衡,这时,嫉妒心就会尤然心生。

在8岁之前,孩子们产生嫉妒心理会直接的表现出来,不甘于落后于别人。

在8岁之后,孩子们的道德感已经形成,他们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嫉妒心,或者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隐藏不代表不存在,嫉妒心还是有的。

孩子的嫉妒心理,最早来自于家长的教育误区

父母对于孩子之间的对比

“你看人家XXX,又懂礼貌又爱看书,你看看你!”很多家长会用这样的语言刺激孩子,以为会让孩子进步,实则在打消孩子的积极性,甚至让孩子加倍的嫉妒别人。

竞争心理与嫉妒心是有一定关联的,如果自己的竞争对象比自己优秀或者得到更多的表扬,这时自己的好胜心很可能变成了嫉妒心。同理,自己的同学或者邻居家孩子经常被自己父母夸赞,那无疑是对孩子相当大的打击。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评价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不断鼓励和夸奖的,俗话说:优秀的孩子是在夸奖中长大的。尤其来自自己父母的评价是对于孩子非常大的鼓励。

而孩子在平时的一些行为中,也希望能得到父母积极的评价,哪方面进步了,变得怎样优秀了。父母简单的几句话,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把优秀的人树立为自己的榜样去学习。

而父母如果经常给予负面的评价,会使孩子变得做事被动,变得心生嫉妒,甚至对优秀的人怀有敌意。

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从一出生就是需要被不断满足的,这样才能成就一个自信,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

很多父母忽略了情感上的沟通,使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轻者不屑于把自己变优秀,重者会产生自闭心理,觉得自己活得不够明朗,从而嫉妒别人的生活。

嫉妒心会使孩子遭遇哪些困境?

影响孩子社交

孩子一旦有了嫉妒心理,就会影响童年就开始的社交生活。小朋友之间本来是应该懂得分享和帮助,嫉妒心强的孩子甚至会有“腹黑”的想法。如果看到比自己强的孩子,不仅变得不友好,还可能有一些攻击行为。

本来应该与优秀的孩子做朋友,结果优秀的孩子都成了自己的敌人,这样是不会进步的,对于成长过程也是不利的。

使孩子内心脆弱,容易受伤

嫉妒心会使内心变得脆弱,严重者就会变成“玻璃心”,很可能对于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感觉到受伤,容易“想太多”。仿佛得了“迫害妄想症”,感觉自己被针对,从而对他人产生敌意。变得多疑和嫉妒。

而内心脆弱在未来的情商发育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无论在以后工作中还是婚姻中,拥有强大的内心,总是会让事情变得简答得多。

对他人造成伤害

艾青说过: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

嫉妒心强的孩子,在小时候可能只是表现出不友好或者孤僻。长大成人后可能在社会上做出一些害人之事。

不仅有害于社会,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都是因为嫉妒心冲昏了头脑。

父母帮助孩子化解嫉妒心理,需要这样做

孩子产生嫉妒心理是正常的人性,父母也不用为此过于担心或紧张。只要有合理的引导,孩子自然会调整好自己。

认可孩子的努力。很多父母只是看结果,不关心过程,这很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很可能家长的一次嘲讽,就变成了孩子的最后一次努力。

所以,孩子的努力是需要被父母认可的,即使结果不理想,但是只要孩子努力过,就值得被表扬被认可。

帮孩子理解嫉妒心理。如果孩子已经产生了嫉妒心理,父母不要直接指出,要侧面的去让孩子明白这种心理叫嫉妒心理,而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因为自己没能正视自己不如人这个事实。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强于自己的方面,也都有不如自己的地方。不要把别人优点与自己的短板作比较。

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擅长的方面,懂得欣赏自己增加自信心,自然就会变得佛系很多。

引导孩子的心态。嫉妒心强的孩子,其实内心是充满矛盾与自我怀疑的。如果孩子愿意与父母敞开心扉聊时,父母一定要抓住机会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嫉妒会让人失去方向。

鼓励孩子自身已经很优秀,不差于别的同学,所以,只需要做自己就已经足够。看得到别人的优秀,可以作为榜样去学习。多与优秀的孩子沟通,听听他们的心得,自己可能从中受益。这比到处树敌好得多。

写在最后

孩子的嫉妒心理是需要家长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引导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观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分数,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发育,其实是大错特错的做法。

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家长们也不要操之过急,一点点渗透,只要坚持对孩子的心态做出引导,孩子一定会走出困境。

如果觉得《化解孩子的嫉妒心理 家长要先走出教育误区(不要培养“柠檬精”)》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