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从江苏足球俱乐部停止运营(看2万亿市场前景下的焦虑和光明)

2023-07-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4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金馆长学院》是XPORTS悦动平台推出的针对于线下体育场馆运营和管理的专栏节目主要输出运营干货、案例剖析行业介绍及走向等内容为场馆方提供新的思考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本栏目不定期更新,敬请关注!)

大家好,我是金馆长。

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足球。

2月28日,上赛季中超联赛冠军江苏苏宁俱乐部(现更名为江苏足球俱乐部)宣布停止运营。

在这一纸公告之前,江苏苏宁俱乐部就已经传出欠薪、负债、集训推迟等消息,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也表示,苏宁2021年的工作将主要聚焦在零售主战场,对于不在零售主赛道的,该关的关,该砍的砍。

虽然停止运营并不等同于解散,但选择接手的企业寥寥无几,即使是0元转让,也要背上5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前景依旧不容乐观。

而这无疑给其他俱乐部敲响警钟,在“金元足球”的盲目跟风之后,中国足球未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

图源江苏足球俱乐部微博

赔本赚吆喝下的“多米诺骨牌”

无独有偶,除了江苏苏宁,天津津门虎(原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同样走上“悬崖边”。

据知情人士透露:“报道说泰达控股在年前就想官宣解散,是否是年前这个无从考证。但据我了解,泰达控股在此前就已经跟天津市体育局和天津市市级部门上交了放弃俱乐部的决议。”

接二连三的俱乐部危机,很容易让人想起去年天津天海俱乐部因为资金问题宣布解散。

天海足球俱乐部(图源网络)

多米诺骨牌效应?

众所周知,投资足球不是一门容易赚钱的生意,数据显示,中超俱乐部2018年平均收入为6.86亿元,平均支出11.26亿元,平均亏损4.4亿元。

其中,动辄几千万的转会费、上千万的年薪比比皆是,高价引进外援、国脚的背后,是一场资本掌控的狂欢。

可光赔本赚吆喝只能让俱乐部“名噪一时“,不足以“活下去”。

在江苏苏宁欠债5亿、天津泰达欠债9亿的压力下,被母公司抛弃或许是板上钉钉的事,不注重实现盈利以及自身造血功能的俱乐部,都只是风光一时的“棋子”,终将成为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空无一人

(图/人民视觉)

“金元足球”背锅?

多支中超劲旅退场,整个足球大环境也萎靡不振,很多人都将原因归于“金元足球”。

其实有点片面,诚然,“金元足球”给国内带来一片虚假的繁荣景象,俱乐部不再注重青训人才、足球技能等,而是陷入“买买买”的无底洞,让引进外援、高转会费成为一种“死循环”。

可另一方面,“金元足球”是资本入局带来的变化,而世界各大足球联赛成功运营的背后,离不开资本的运作。

放眼西甲、德甲和英超等国际联赛,总有不少俱乐部是大投入,注重球队知名度和赛事成绩,剩下大部分定位准确,合理经营,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共同维护职业足球氛围,这背后也归功于资本的良性运营。

归根结底,还是“金元足球”现象下的盲目跟风导致,一个良好的职业足球环境,不应该充斥流于表面的“伪繁荣”,陷入恶性竞争、疯狂攀比的深渊,而是注重青训体系、盈利体系、运营体系才能有望成为“百年豪门”。

中超冠军奖杯火神杯(图源网络)

一系列举措下的“利与弊”

把时间拨回到2011年,恒大入场,在国内足球界掀起了一场“金元风暴”。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国内转会费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261万欧元的转会支出,一下升到2008万欧元,涨了近10倍。

直到2017年,达到4亿欧元,中国足协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比如限薪、支出帽、中性名等,资本主导的足球市场开始慢慢冷静下来。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统计,过去10年间,有45支球队从中国足球版图消失,其中2020年有多达16支球队消失,其中包括球迷耳熟能详的延边、辽宁等队伍。

有球迷认为,今年实行的中性名措施,成为压垮中国足球俱乐部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无法获得品牌效应、广告宣传等作用,大批资本纷纷选择了撤离。

国内足球一时间出现“资本撤退—俱乐部难以维系—球员失业—赛事精彩程度下降”的“阵痛期”。

长远看来利大于弊

其实,从长远看来,足协的一系列举措利大于弊。

限制薪水、转会费和支出帽等措施不难理解,让“金元足球”不在盛行,而中性名这一政策则是将中超最核心的广告职能拿掉了,相当于俱乐部变成母公司自负盈亏的独立子公司。

这时候,俱乐部的核心不再是“买更好的球员、教练”,而是专注于足球本质,以自身造血和实现盈利为目标,比如更加重视青训、俱乐部IP培养、周边产品生产和打造更精彩的赛事等。

让俱乐部改变几乎完全依赖大企业现金注入的现状,迫使俱乐部变得更加可持续发展和职业化。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将走上分水岭,一边是向死而生专注于足球本质的任重道远,另一边是渐渐没落最终消失于历史的归于尘土。

图源网络

2万亿市场前景下的“星星之火”

根据2014年46号文提出的"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5万亿"。

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足球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按照国际体育产业中足球40%的占比,若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有5万亿,则足球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

另外国内对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大规模投资也已经遍地开花,并在数千所学校中生根落地。

因此,中国足球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

星星之火能否燎原?

职业足球从来不是一条赚钱捷径,在经历虚假繁荣之后,国内足球泡沫将渐渐散去,而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旨在吸引和留下真正关心足球、热爱足球的人,让俱乐部减轻资本的依赖性,从而追求足球竞技最本质的激情。

只要方向是对的,哪怕脚步慢一点,星星之火也能燎原!

当目光聚焦于线下体育场馆时,结合上述分析以及未来足球产业发展趋势,体育场馆又有哪些应对措施呢?

首先足球仍然是一条炙手可热的赛道,场馆需要先帮助群众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在培训指导、硬件设施、场地条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满足群众踢足球的需求。

另外,如果想开展足球培训、足球赛事等业务的话,场馆方需要静下心来,不要看到“足球热”就一股脑的大张旗鼓,先做好师资、课程、运营、赛事服务等工作,把基本功做扎实了,再去实现“足球梦”!

如果觉得《从江苏足球俱乐部停止运营(看2万亿市场前景下的焦虑和光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