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最能喝”的山东省为何没有名酒(这家酒企太可惜)

2023-07-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5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南北居中,拱卫京畿。

山东省是工业大省、经济大省,文化浓厚,全国白酒消费量排名第三,产量排名也在前十。但是,就是这个“很能喝”的山东,却没有名酒!

说起中国的名酒产地,大家都能想到贵州仁怀、四川宜宾、山西汾阳、江苏宿迁,这四个地方并称中国四大酒都,而这些地方产的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等品牌白酒几乎占了全国白酒一大半市场,这些品牌妇孺皆知。

那么,山东作为全国酒水消耗大省,为什么就没有个能叫得上来的名酒呢?

其实,山东的好酒不少,之所以不出名,原因有四:

第一,鲁酒自古度数较低,不能迎合现在消费者的需求。

由于技术的限制,古代白酒的酒精度数普遍比较低,战国时期就有“鲁酒薄邯郸围”的典故。改革开放后,鲁酒率先开启了白酒降度的篇章,培养了一大批低度白酒消费者。

但是后来因为产品市场逐渐减小,低度白酒不再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全民追求高度数白酒的时代,低度数酒再难有出头之日。

第二,鲁酒不擅长讲故事和资本运作。

纵观白酒市场,最会讲故事的非茅台莫属了,甭管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不是茅台,都能让他们以假乱真,讲成自己家的。他们就很喜欢拿巴拿马大奖赛、红军长征、国宴第一用酒等事儿来说事儿。一个有故事的酒企就是有文化的,文化底蕴深厚的酒企就是可以拿来炒作的资本。

但是,山东人自古以来都不太会炒作。在短视频时代,只要你会炒作,产品的销量就完全不是问题,你看现在的网红产品,层出不穷,可是却鲜有山东的产品,山东在资本运作这块儿还真是差点儿意思。

第三,缺乏战略眼光和品牌推广能力。

当年山东本地的孔府家酒,曾经是央视的标王,“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

但是后来,孔府家酒出现了品牌战略的误判,10元——300元产品全线扩充,虽然短期内销量提升不少,但盲目的扩张使长期的品牌形象被拆解的四分五裂,自此孔府家酒慢慢从公众视野消失。

再例如山东的威海卫啤酒,在改革开放初期参加广交会,因其品质优、价格低的优势,广受好评。自此,威海卫啤酒开始了接订单接到手软的日子。结果,当时厂领导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冲昏了头脑,就打算创立名牌,把“威海卫”名字改为“金城”,提高价格,而原来的“威海卫”品牌定位为更低档次的啤酒,价格不变。

但是,事情未能如愿发展,“金城”一个新品牌突然闯入市场,没有历史、没有背景,消费者怎么可能会为其买单呢?结果就是,金城因为缺乏知名度而无人买账,威海卫因为档次降低而失去了原有的消费群体,销量大不如从前,酒厂就彻底凉了。

错误地解读品牌概念,轻视品牌口碑的积累,不重视消费市场等原因,也是一些山东酒企最终没有做出全国名酒的原因。

第四,缺乏政策支持,酒厂鱼龙混杂。

山东大大小小的酒厂数不胜数,甚至有一些小酒厂从不酿酒却生产成品酒,这样一来,白酒的品质很难得到保障。1997年,一条秦池酒从四川购入基酒进行“勾兑”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一消息给鲁酒当头来了一棒,加速了鲁酒的崩溃,这是其一。

其次,政府的支持对于地方白酒的发展相当重要,例如四川、江苏两省对于白酒发展的鼎力支持颇有成效。而山东政府之所以不在意山东白酒的发展,是因为山东的经济较为发达,白酒做强与否影响并不大。

现如今,山东虽然没有名酒,但是景芝酒、兰陵酒等还是有机会发展成为名酒的。只要谨记前人的教训,在白酒品质与品牌战略上下功夫,鲁酒振兴有望!

如果觉得《“最能喝”的山东省为何没有名酒(这家酒企太可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