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司马光的真实面目 身为史书作者的他(却沉迷于党派斗争)

2023-07-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4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作为《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具有很高的地位。但陈如凯认为,司马光才是北宋的罪魁祸首。我们从哪里开始?

北宋中期,朝代逐渐衰落,国库出现巨额赤字。宋神宗即位后,决定改变这种局面,于是大胆任命王安石进行改革。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建设富强的国家和强大的军队。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金融改革,但也有国防和外国军事活动的改革

然而,历史上的任何改革都会损害保守派的利益,因此王安石的改革遇到了强烈的反对。此时,北宋的政治派别可分为改革派和保守派两类。如果说王安石是改革派的领袖,那么司马光就可以看作是保守党的领袖。

1069年,在王安石变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旧党派之争开始于北宋时期,即保守派与改革家之间。

改革要想成功,就必须有人支持。但是,许多朝廷大臣不支持王安石的改革,不仅是因为王安石的改革内容存在问题,而且改革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因此,王安石为了保证改革的推进,为北宋政治开了一个坏先例。

改革后,韩琦、曾巩良等高官敦促宋神宗停止改革。面对大臣同盟,宋神宗也产生了一些担忧。此时,王安石曾扬言辞职。于是宋神宗便把反对者们都肃清了,同时,王安石迅速提拔支持改革的大臣。当然,支持改革的机会主义者也不少,受到王安石的赏识。

此后,北宋变法运动屡遭阻挠。1070年,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列举了实施新法的弊端,要求王安石放弃新法,恢复旧制度。王安石已显示出坚持改革的决心。

司马光最后辞职离开了北京。

事实上,多年来一直有政党斗争,这并不奇怪。司马光不肯改过自新,目光短浅,这是很正常的。但司马光有两件事做得太过分了,这才是他受到后人的批评的原因。

随着改革以失败告终,保守党上台了。在司马光的支持下,他们立即对改革派进行了清理,并严厉地对待他们。几乎所有的改革者都被降职了。蔡科、张盾被流放到岭南地区,也由此开创了北宋官吏道德败坏的先河。之后,新老党员上台后必须互相报复。党内的的新旧斗争已经沦为士气和权力的斗争,而不再以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朝廷内部的斗争氛围变得和晚明的党内斗争一样激烈。就连苏轼也看不下去了,直接站出来批评司马光。直到北宋灭亡前夕,新旧政党之间的斗争才告结束。

与此同时,对于王安石改革的军事成就,司马光并没有予以正面评价,完全是先入为主地认为不是好事,应该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压。在司马光看来,这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因为只要不放弃那就一定会引发战争,从而使得国家再度陷入到战时状态。保守主义者称赞这种神圣的逻辑。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甚至认为宋朝的土地扩张是像贼偷东西一样不道德的行为。

当然,宋朝一些有思想的人很不满意。他们拿起地图,向司马光质问说:如果河湟地区在唐朝消失,回鹘人和吐蕃人就会直接进入关中。现在要把这些区域都归还了,你还想让它再发生吗?因此,司马光也就不敢派河湟到西夏去。相反,他坚持要把安江、嘉陵、伏图和米脂送回去。对于司马光的礼盒,西夏根本不欣赏。相反,西夏看到了北宋的现实情况,对北宋的入侵更为频繁。

如果说北宋之所以灭亡完全是司马光造成的,这种结论也未免太过绝对,但司马光的所作所为的确是扼杀了北宋自救的机会,毫无疑问是加速了这一过程的。

在我看来,司马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实际上是最可怕的,因为他是以正义的名义,坚信他是为国家和人民,但实际上伤害这个国家和人民。

如果觉得《司马光的真实面目 身为史书作者的他(却沉迷于党派斗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