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酱釉在宋代前没有诞生(汉唐的褐釉是酱釉前身)

2023-07-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9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今天面对众多颜色的陶瓷,我们很容易忽视古代工匠与文人最初的愿望,那些出于本能的愿望实际上包含了文学、美学、哲学等诸多含义。在陶瓷中,釉色与纹饰为装饰的两大手法,前者比后者抽象,表达的内容复杂甚至玄妙。古人实际上一直在摸索,历朝历代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未必一致,所以让后人兴致盎然。我们有理由怀疑酱釉的产生确实受漆器的影响,否则无法解释在素漆流行的宋代多数名窑都烧过酱釉作品。

西汉《盐铁论》有“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其为害亦多矣”的说法,从侧面说明了制漆成本远远大于制瓷成本。当生活用具成为商品,以低廉仿高贵是个再普遍不过的现象,尤其在商业发达的宋代,以瓷之成本仿漆之效果是酱釉瓷器取悦市场的手法,也不外乎一条生存捷径。

长沙窑褐釉瓜棱瓶 唐湖南省博物馆藏

褐釉六系罐 三国江西省博物馆藏

酱釉的美学追求所包含的内容多是精神层面的,漆之色泽不仅代表一种深沉的高贵,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漆的身份用另一种不相关的物质表现,至少说明两个方面:物质方面,尽可能地将其普及至上流社会,并影响大众;精神方面,展现陶瓷表现力的多能与开拓。

褐釉印纹罐 东汉浙江省博物馆藏

褐釉双管多足砚 唐江西省博物馆藏

和有关 网络图片

没有证据或逻辑证明汉唐以前的酱釉是刻意追求的结果。我们所说的酱釉是赭石色系为主的乳浊釉,这种色泽,在瓷器上天然形成的概率很小,它的呈色原理一度高深,不去刻意追求很难成功呈色。尽管酱釉的呈色剂与黑釉的呈色剂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烧造的难度明显增高。

严格意义的酱釉在宋以前未见实物,至于汉唐之际类似酱釉的瓷器多数是偶然生成之作,呈色不美。浙江省博物馆藏东汉褐釉印纹罐,沿袭浙江早期青瓷粗朴的施釉方法,对色泽不施控制,大量暗褐色的酱釉类似作品充斥,不见追求。这件作品在褐釉作品中少见的呈酱黄色,与后来的纯正酱釉虽有很远的距离,但不失一个先行的样板。这种几何形印纹的早期陶瓷,在浙江出土最多,显然其装饰风格受早期印纹陶的影响。

和有关 网络图片

褐釉陶壶 网络图片

进入三国时期,陶瓷依然是青瓷的天下,偶有褐釉问世。江西省博物馆所藏三国褐釉六系罐,褐釉偏黄,积釉点多,为早期南方褐釉的普遍现象。由于积釉问题,褐釉不受市场欢迎。当时的人,还没能将积釉问题上升至美学欣赏,还不能变缺陷为缺陷美,如哥釉的审美那般化腐朽为神奇。

本文摘选自《紫禁城》2009年5月刊《玉碗盛来琥珀光——酱釉 》

如果觉得《酱釉在宋代前没有诞生(汉唐的褐釉是酱釉前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