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经历屈辱的靖康之耻后 宋朝人如何报仇雪恨(700金人只余10万)

2023-07-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屈辱的靖康之耻后,宋朝人如何报仇雪恨?700万金人只余10万

“靖康耻,犹未雪”——《满江红》岳飞

前言

整个宋朝,乃至所有由汉族建立的封建政权里,经受过最屈辱的事件就是“靖康之变”。经此一变,北宋正式宣告灭亡,满朝文武及赵氏一族皆被金人掳至北方,其中还包括北宋的两位皇帝徽宗和钦宗,几乎没有人能够活着回来。

这件事情激发了中原百姓抗金的决心,岳飞甚至怀揣着满腔的报国之志写了《满江红》,抒发的就是一雪靖康之耻的决心,虽然在他所生活的朝代,没有能够灭掉金朝,但抗金的信念已经刻入了宋朝百姓的心中。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由武将开国,身为开国皇帝赵匡胤深知武将掌握兵权之后的危害,采取各种措施削弱武将的地位,重要的官职均由文官担任。赵匡胤之后的皇帝也基本沿用他“重文轻武”的思想,到北宋末年,武将在朝堂之上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真正能够掌管国家大事的都是文官。

“重文轻武”给宋朝带来了不少好处,有效抑制了内乱的发生,但同时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一个无法修复的弱点,那就是对外政策的软弱。

一个国家要想在周边国家中拥有话语权,军事力量最具说服力,宋朝以文立国,军事实力不如周边地区的辽国和金国,再加上制定决策的均为文官,这些舞文弄墨之徒怎能制定出良好的军事策略应对辽金的进攻?

除此之外,北宋末代的徽宗和钦宗又是出了名的“艺术皇帝”,爱好吟诗作乐、书法绘画,对朝政那是一点不上心。当金朝人打到帝都之时这才慌了神,殊不知自己早已是瓮中之鳖,打也打不过,逃也逃不掉,只得被金人抓去严寒的北方之地,忍受无尽的屈辱后溘然离世。

这一年,正是靖康二年,故而被后人称作“靖康之耻”。

南宋的反击

南宋虽偏安一隅,也不乏抗金之士,结蒙灭金就是最好的证明。南宋刚刚建立的时候,为了稳定政局,对外政策依旧保守,但这并不代表生活在南方地区的宋朝人忘记了曾经的屈辱。

国家大势基本稳定之后,南宋开始了同金国长达多年的征战,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对金战争中处于下风地位,不仅无法一雪金靖康之耻,还不得不继续向金人俯首称臣。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又一游牧民族兴起,它就是被欧洲人称作上帝之鞭的“蒙古人”。蒙古人从小生活在草原之上,骑马射箭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与中原地区稳定的农耕文明不同,他们想要生存,就必须对外进行扩张,因此击溃金国成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

既然蒙古人和南宋人都拥有同样的目标,结盟之事自是顺理成章。南宋有了暂时坚固的盟友,实力大增。与此同时,金国内部出现动乱,宗室斗争不断,昏庸的领导集团正带领着国家走向末路。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南宋与蒙古举全国之力对金发动战争,在蔡州取得了抗金战争中最为关键的胜利,逼死了当时的金国皇帝哀宗,一雪北宋末年的靖康耻辱。

根据史料统计,金国在灭亡北宋的时候,人口高达700万人,到快灭亡的时候,只剩下了10万余人,如此恐怖的人口变化,说是宋蒙联军将金人灭族了也不为过。

结语

靖康之耻的历史事件告诉我们,对于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屈辱史一定不能够忘记,只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支撑,方可在国际斗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自己国家的民众才能真真正正有尊严的生活下去。

如果觉得《经历屈辱的靖康之耻后 宋朝人如何报仇雪恨(700金人只余10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