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驻泊医官制度|医学生“下基层”(看宋代是如何分配医疗资源的)

2023-07-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医疗制度,一直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动力,而宋代伊始,存在着一种颇为特殊的医学制度,那就是驻泊医官制度。这种驻泊医官制度,就是指朝廷会派遣大量的医学官员前往地方,作为地方医疗资源的补充。

虽然看起来只是一种派遣措施,但其实驻泊医官制度在宋代的医疗制度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说这驻泊医官制度达到了补充地方医疗资源的效果,但是一开始,这个制度却是出于统治者其他的目的进而确立的。

宋代太医院发展迅速,冗官现象下的驻泊医官制度确立

能够产生大量的派遣医学官员,与宋代太医院的迅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也与当时大量的冗官现象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关系。

(一) 宋代医学发展前景较好,太医院医学生数量过于繁多

宋代太医院是一个十分发达的机构,再加上宋代特有的一种冗官现象,使得太医院也是冗官现象频发的一个机构。在这种局面之下,统治者为了缓解这种太医院的冗官现象,采取派遣太医院医学生,前去地方医疗机构进行补充的措施,也就是所谓的驻泊医官制度。

在《宋会要辑稿》当中就有记载这种太医院严重的冗官现象:“外方难得医药,在京医学等员数甚多,并令尚书省措置。契勘翰林院见今医官至柢候七百余员,并无职事。”

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医疗资源和地方医疗资源的极度不平衡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翰林院的医官人数,竟然达到了九百七十九人的顶峰,可谓是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正是因为有如此庞大的中央医疗官员的数量作为支撑,这驻泊医官制度便有了最基础的人员来源。

(二) 由向州县派遣医学生,到正式的驻泊医官制度的确立

为了实现中央与地方医疗资源的平衡,统治者采取向地方派遣医疗官员的做法,来达到目的。久而久之,这种派遣措施,慢慢的也就演变成为了正式的驻泊医官制度。

驻泊医官制度的正式确立,使得驻泊医官的派遣规模更大,政策也更加细分和完善化发展。当时的驻泊医官派遣,主要分为八类地区,根据不同的地区划分,派遣不同规模和种类的医学生。自然而然,这种驻泊医官的划分标准,也是根据当地的医疗资源和人数来进行确立的。

完善的驻泊医官制度还包括对驻泊医官的业绩考核制度,这种业绩考核标准,当然是来自每个驻泊医官在当地的治愈率。驻泊医官的派遣时间固定、派遣规模扩大、正式的考核制度和细分制度的形成,都表明了当时这种驻泊医官制度开始在宋代确立起来。

从驻泊医官来源变化当中,体现出宋代驻泊医官制度的发展和变迁

一开始的驻泊医官制度就是为了解决太医院的冗员现象而产生的,但随着驻泊医官制度的不断发展,驻泊医官的来源也有了不少的变化。

(一) 宋初时的驻泊医官地位十分低下,主要来源于太医院

驻泊医官的地位比较低,一开始除了被分配的太医院学生,谁都不愿意去赴任。在面临着极大的冗员压力,以及无事可做的情况下,太医院的学生,必须履行担任驻泊医官的主要任务。

北宋时期的驻泊医官的主要来源,就是当时的太医院的医学生。因为太医院的医学生一直是作为翰林医官的储备军而存在,不是正式的官员,因此在翰林医官尚且冗员的情况之下,太医院的医学生就必须被派遣到地方,分担中央冗员的压力和地方的医疗压力。也正是因为大量的驻泊医官都是来自于太医院,所以当时的驻泊医官的地位不会太高。

(二) 宋中期开始,地方医学生、州县医学生都可担任驻泊医官

直到后期,大量的地方医学生和州县医学生,都可以通过考核,从而去担任驻泊医官。虽然驻泊医官地位比较低下,只到八品,但却是不少地方医学生和州县医学生担任官员的主要途径。

“补授”,是当时地方的医学生担任驻泊医官的主要途径。据史料记载:“诸州医学博士、助教阙,于本州县医生内选术优效者人充;无其人,选能者比试,虽非医生,听补。”

这种“补授”制度,基本上就为当地的医学生甚至是民间医生提供了一条最基本的入仕之路。从中可以看出,这种“补授制度”拓展了驻泊医官的主要来源,使得驻泊医官又有了充足的后备军。

驻泊医官补充了地方医疗资源,也参与当地的赈灾治病事宜

那么驻泊医官却“驻泊”,到底是去做些什么呢?不用多说,他们的主要职责自然就是治病救人,这是其最基本的职责,但是大多数的驻泊医官都会参与当地的赈灾治病的一些事务。

(一) 大批驻泊医官被派遣到地方,增加了地方医疗人员的数量

“行医”,是驻泊医官被派遣到地方的最主要的职责,从这一方面来看,他们是地方医疗人员的补充资源,对于一些医疗制度不够完善的地方州县来说,大量的驻泊医官的入驻,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大量的驻泊医官到了地方之后,履行最基本的治病救人义务,也产生了不少的神医故事。南宋时期的驻泊医官刘舜臣,“昨晚人从郡中来,言新驻泊医官刘舜臣其技甚高盍使,云视之”。可见,作为驻泊医官,刘舜臣的医术是非常高明的,甚至还留下了注入此类的精彩故事。

(二) 除了担任基础的医疗任务之外,驻泊医官还参与当地的社会救济

除了治病救人之外,一些地方的社会救济事宜,凡是涉及到医疗方面的,都会有驻泊医官的参与。宋代的养济院、安养院等等,都不乏有驻泊医官的存在。宋代的社会救济制度是十分完善的,特别是针对医疗制度方面,福利是非常丰厚的。“治病不花钱”,是当时穷人的标配。

那么,担任这种义诊和义医义务的,自然就是当时从各地所派遣过来的驻泊医官了。驻泊医官负责此类医疗救济的事务,也并不是没有报酬的,而是会根据其医疗诊治效果,获得一定的奖赏。从这一方面,其实也可以看出当时驻泊医官制度考核制度的完善,以及宋代“惠民”政策的推动。

宋代驻泊医官制度推动了宋代医学发展,但带来了新的隐患

宋代的驻泊医官制度的发展,一方面对于宋代地方医疗以及医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给宋代的官僚制度带来了新的隐患。

(一) 驻泊医官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完善地方医疗制度,促进医学发展

大量的驻泊医官到地方的补充,的确是丰富了地方医疗资源的配置,增加了地方医疗人员的数量,这是毋庸置疑的积极影响。而且驻泊医官,在不断的医疗实践当中,却是能够增进医术,从而带来宋代医学的发展。

为何大部分驻泊医官的医术都会高于当时的民间医生呢?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的驻泊医官的主要来源都是医学生,都受过传统的医术训练,就算是从民间选拔的驻泊医官,都是医术十分精湛,才能脱颖而出的。

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驻泊医官在不断的实践当中,也可以不断的精进自己的医术,从地方医学当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用来不断发展自己的医术。从这一方面来看,这种驻泊医官制度的确立,不仅仅有利于地方医疗资源和中央医疗资源的平衡,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当时的医学发展。

(二) 驻泊医官的来源广泛,使得大量的违法买官现象发生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因为这种驻泊医官的来源比较广泛,而且后期还增加了“补授”的制度,使得当时宋代中央的官员冗员现象开始延伸到了地方,大量的违法买官的现象开始出现。

因此,这也就造成了当时的驻泊医官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局面。很多侥幸之人,为了完成自己的仕途理想,享受朝廷的俸禄,用钱财交易来获得“驻泊医官”一职,只是为了成为所谓的“官员”,而在出任驻泊医官之后也不履行义务,逃避公差,造就了当时驻泊医官当中的弊端。

总结

宋代的驻泊医官制度的确立,最开始来源于统治者解决太医院冗员现象的目的,但是确实给地方医疗资源的完善带来了积极作用。从一开始的派遣措施,到后面形成了完善而系统的驻泊医官制度,体现了宋代医疗制度的完善。

医学生在“基层”的主要义务是行医和负责当地的医疗福利事务,弥补了地方福利医疗的缺口,同时也给宋代医学的进步带来了充足的动力。但是,驻泊医官制度,也给宋代带来了大量的买官卖官现象,成为了地方官僚制度当中的隐患。

参考文献:

1.《宋会要辑稿》

2.《续资治通鉴长编》

3.《宝庆四明志》

如果觉得《驻泊医官制度|医学生“下基层”(看宋代是如何分配医疗资源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