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丁溜村的“吕氏春秋”)

2023-07-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编前: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中华民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终于快要实现。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村级班子的带头人,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按照县委要求,前不久,县融媒体中心组织记者对全县11名优秀村支书进行了采访。从今天起,沛县发布特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题报道,讲述11名优秀村支书的故事,激励全县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昂扬的姿态,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

33年前定亲时,父亲告诉她,丁溜是个能饿死人的地方。

她不信,执拗地成为了丁溜村的丁家媳妇。

十几年前,她从徐州贩卖完苹果回家,恰巧看到村里一群人围着下村的镇干部讨救济,便情不自禁地说,“有胳膊有手,吃救济光荣吗?!”这句话引起了组织的注意,也为她后来入党、当村支书埋下了伏笔。

她是个喜欢争第一的人,在丁溜村她是第一个买得起“金蛙”农用三轮车的人;第一个种植牛蒡的人;第一个购买打沟机的人;第一个村子里的女性当家人;第一个在村支书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的人……她就是河口镇丁溜村党支部书记吕夫梅。

2008年底,吕夫梅当选为丁溜村党支部书记。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妇道人家,能领好1800多人的丁溜村吗?不少人持怀疑态度。毕竟在吕夫梅接任村支书前的10年里,丁溜村走马灯似的换了7任村支书,有本村的也有外调的,而每一位都是无功而返。

丁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都姓丁,作为一个丁家媳妇,撑得起丁溜这方天吗?吕夫梅用11个春秋的不懈奋斗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一、吕夫梅的眼睛模糊了,世上除了命之外还有比把家托付给你更大的信任吗!

吕夫梅说,她接任村支书时,虽然村里的经济在镇里排不上名次,而村里的“上访户”却在县里镇里大大有名。为争救济的上访,争地边子也上访,似乎不上访就找不到说理的地方,在不少人眼里,村组织形同虚设,没人当回事。

你不理我我理你!吕夫梅和村里的41名党员分头找到“上访户”听其诉求,对诉求有理的立马解决不推不拖,对诉求错误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组的叔侄俩因为争几十公分宽的地边子,反目了十几年,每逢收种季节,总会叔说叔有理、侄说侄有理,闹得不可开交。

这叔侄俩,吕夫梅一个叫爷爷一个叫叔叔,前去调解时,她便撒出了晚辈的娇。说,老人家有本事出去挣钱啊,窝在家里争这一线头的地能富不?!骂人?俺家也姓丁,都算骂俺的了。

最后,吕夫梅带人丈量土地后,在两家承包地之间挖出了一条分界线,一锨化解了叔侄俩十几年的矛盾。

去年底,70岁的丁汉排老人病危,弥留之际最想见的人是吕夫梅。他告诉女儿,自己一辈子没服过谁,就服你二嫂(吕夫梅)。

原来,丁汉排曾经在原孟庄乡多种经营公司里工作过,一直想讨个说法要点照顾,为此没少去了县里市里。为了解开丁汉排的心结,吕夫梅拎着一瓶酒到了丁汉排家中:“叔,今天侄媳妇没事,来陪你喝点。咱爷俩拉拉心里话。”

得知丁汉排上访的原因后,两个人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叔,当时在乡里干过事的就咱爷们不?”

“多了。有干三年五年的,也有一年半载的。”

“那他们现在都在乡里领钱吗?”

“没有。”

“人家为啥不上访呢?”

“……”

后来,吕夫梅打了包票,说以后生活有困难二侄媳妇顶着。

吕夫梅不仅说到了,更做到了。以后的每一个节日,吕夫梅都会去看望丁汉排老人,雷打不动。

丁汉排老人过世后,老伴徐传云跟女儿去了连云港。临行前,徐传云把家里的钥匙交到了吕夫梅手里。

当时,吕夫梅的眼睛模糊了,世上除了命之外还有比把家托付给你更大的信任吗!

二、“村干部就是为村民办事解愁的”,吕夫梅用一件件为民实事让乡亲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村干部就是为村民办事解愁的!”这句话是吕夫梅的口头禅,也是她工作的座右铭。担任丁溜村党支部书记11年来,想村民所想,为百姓所为,吕夫梅用一件件为民实事让乡亲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河口、丁溜,总沾着一个“水”字。历史上的黄河夺泗入海,给这里的水系冠上了黄河古道的名称,也给这里的土地铺上了厚厚的沙土。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这里的农业生产还是靠天吃饭,是郑集北支河及我县西南片3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才让这里的农业生产有了生机活力。

静静的郑集北支河从丁溜村西南擦身而过,它在送来生命之水的同时,也把丁溜村的100多亩耕地隔在了对岸。水漫桥、简易桥,村民想方设法厮守着赖以生存的耕地,桥险且危。

吕夫梅跑市里、县里,找水务局、财政局……如今郑集北支河丁溜段上终于横跨起了一架20多米长的水泥桥。

在丁溜村,有一条1000多米的水泥路。说起这条路,不少村民都会为吕夫梅竖起大拇指。那是2008年的事情了,当时吕夫梅刚刚上任村支书,许多村民就找她说,看能不能整修下村里的道路,改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走”的生活环境。

吕夫梅满口答应了下来。

村里还背着20多万元的债务呢,拿什么修路。班子会上,大家一筹莫展。“募捐!”吕夫梅一锤定音,带头捐了5000元。

丁溜村尚文之风浓厚,先后走出了190多名大学生。吕夫梅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分片包干,与在外的丁溜人一一取得了联系。大家为村干部一心为民的情怀所感染,纷纷慷慨解囊。天津的丁恩银捐款4万元;包头的丁允平捐款3.8万元;种植大户丁光雷捐款1万元……短短月余,丁溜村募集修路款23万多元。

有了钱,修路又碰上了麻烦事。有几户村民家的树需要砍伐,可就是做不通工作。吕夫梅急眼了,“不就是想要几个钱吗,我去处理。”吕夫梅拎着斧头、赤着脚来到现场,一边砍树一边说,修路的钱都是捐来的,你家的树碍事还砍不得了,要赔偿找我。那几户村民被吕夫梅的“疯狂”镇着了,不仅没再张口要钱,而且主动帮忙砍树。其实他们心里也巴不得早早修好水泥路呢,只不过私心重点罢了。

三、建强农村党支部堡垒,仅靠“向上伸手”远远不够,必须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到“不竭活水”!

在丁溜村村口有一个地标性建筑,造型是一高两低三排房子紧密相连的横切面,说的是几百年前丁姓叔叔带领俩侄子在这方土地落户并繁衍生息的故事。

进入丁溜村不远,就到了村里的红色教育基地。在这里一个用建筑材料拼成的“国”字很有讲究,里面的“王”由整块小瓦组成、“点”是一块破碎的玉佩。一个“国”字既体现了当地百姓世代传承的家国情怀,也表明了他们追求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品质。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引领下,丁溜村的大多数农民依靠特菜种植、多种经营腰包渐渐丰满了起来,不少村民盖起了小洋楼,可是村党支部、村委会却在一瞬间没有了栖身之地。

那是2014年夏季的一天,吕夫梅和班子成员正在办公室开会,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房顶开始掉土……“不好,房子要塌!”大家刚刚跑出办公室,村里唯一的办公用房就成为了一片废墟。

吕夫梅把家里的东屋腾出来作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办公室,一用就是5年多,直到去年秋天,才搬进了省“党费暖基层”援建的450平方米的丁溜村党群服务中心。吕夫梅深深感到,建强农村党支部堡垒,仅靠“向上伸手”远远不够,必须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到“不竭活水”。

把集体闲置的土地整理出来,把村里的坑塘利用起来,为集体经济发展开源;把服务跟上去、市场活起来,创办合作社,在牛蒡经营中增加集体收入……

坐着想都是困难,动手干都是办法。在吕夫梅的带领下,2019年丁溜村集体经济收入接近20万元大关。

前不久,县委书记吴昊在全县夏季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大会上,对吕夫梅的工作和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昨天已成过往,未来前景可期。今天,已过天命之年的吕夫梅依然在丁溜村的土地上书写着自己的“吕氏春秋”。她说,她要和乡亲们一起完成好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工作,把这个曾被人叫做可以饿死人的地方建设得更加富裕安康、更加生态美丽。

瞧,那个风风火火、干净利索,人称“女人身子男人性”的中年妇女,就是丁溜村党支部书记吕夫梅!

融媒体中心记者:夏凤华

通讯员:黄浩

编辑:周涛

制作:沙沙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丁溜村的“吕氏春秋”》

如果觉得《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丁溜村的“吕氏春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