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江门中医药事业源远流长(一代广东名医陈伯坛就来自江海……)

2023-07-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昨天

众多媒体聚焦江门

报道了江门市中医药大会的召开

《江门日报》通过整版报道

重点关注江门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

江 / 海 / 名 / 医

亲们知道吗?

在江海

就有这样一位名医

他是近代岭南伤寒派医家中声望最著者

近代广东四大名医之一

他就是陈伯坛!

勤奋好学 考取科举

陈伯坛出生于一个破落、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见他少时聪颖遇人,且刻苦好学,便设法供他读书,一心希望儿子考取功名。陈伯坛不负所望,21岁应科第试中秀才;1894年(光绪二十年),考取广东第七名举人。

刻苦钻研 精通国医

陈伯坛从少年起便对中国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书院读书时,他向一位同窗学友借阅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阅后深为书中精辟的医学理论所吸引,此后他废寝忘餐地钻研医学。为了积景资料,他节衣缩食,购买医书,有些书一时买不到,他就四出求借、转抄。他曾说过:“余读仲景书几乎揽卷死活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景月积年,陈伯坛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等典著均能融会贯通,并吸取精髓、自成一家,成为一代名医。著名学者、词家朱祖谋(号强村,清礼部侍郎)曾书赠联云:“知君一身皆是胆,与人着手便成春”,著名学者左霈赠联云:“中原麟凤,上相夔龙” 。

胆大心细 施药精准

由于陈伯坛医术高明,药到回春,被人们誉为“长沙再生,仲景后身”(长沙即张仲景)。1885年(光绪十一年),陈伯坛开始在广州行医;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在广州府学院前租一诊所,挂牌行医,坚持“富者多取而不伤,贫者减免而受惠”的宗旨,名噪一时。

当时,两广总督谭仲麟患外感,缠绵一月不愈,其好友南海知事裴景福推荐他请陈伯坛医治,并叮嘱伯坛说:“谭曾经服过三分桂枝便流鼻血了,你切不可用桂枝。”伯坛诊时,正值初夏季节,谭却穿着棉衣,汗则涔涔出而不自觉,切脉浮弱。于是,伯坛大胆落处方以桂枝汤原方,主药桂枝,重用一两二钱,为总督初时所服的四倍。裴知县见了,即时被吓出一身冷汗,他深知如服药后,发生医疗事故,不独医生人头难保,自己做介绍人也难免要丢“乌纱”,因而当场向伯坛提出劝阻。伯坛当即写脉论,根据经旨和谭的症状,洋洋千言。谭看完脉论,甚为信服,并说:“此公下笔千言,定有真知卓见。”于是煎服此剂一饮而尽,次日痊愈。

设馆授徒 传承国药

陈伯坛在广州行医时誉满羊城,不少从医的人慕名而来,拜其为师,伯坛不辞劳苦,竭其所能,向求学者传授医疗技术。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两广陆军医学堂”,伯坛被任为总教习,主教中医,培养出不少医学人才;1924年,时局变化,军医学堂停办,伯坛在广州芳书街开办“广州中医夜学馆”,学员达四五十人。他开办的中医学校学制为六年,所定教材,所编讲义,早为世人所传诵。

1925年,伯坛携同家眷到香港定居,在香港中环文成街设“陈伯坛寓”挂牌行医。他素有扶携后进之志,亦择人而教,故满门桃李。如在江门行医的第四医院趟景明、陈仲明、吴味范、邓义琴、林清珊、旭日华,在广州行医的广州中医研究所主任程祖培、钟耀奎,在香港行医的陈甘棠、陈遂初、陈仿周、陈柳一、陈鉴人、陈子石、陈习之、谢瑞甫等;还有既是医学家,又是革命家的彭泽民也是伯坛的学生。

诊术独特 人称“怪医”

陈伯坛以精、警、整、醒四字为行医要术(精,是精通三阴三阳、五运六气;警,是警觉那些有误的,对医书不生搬硬套;整,是整理有层次,或从表而人里,或从里而发外;醒,是头脑清醒,临机应变);对医理坚持“四不”:不剥削、不阿附、不随便敷衍、不拾人唾余;他往往用速效主治方对病人大胆下药,处方味数不多,药简效专,对加减掌握十分严谨。

伯坛还有“广东四大怪医”之称。中医传统的切脉一般是:望、闻、问、切,而伯坛则望色而知其症、闻声而知其病,即或问不过三言两语,对病者的病情便了然在胸。

乐善好施 不为名利

陈伯坛一生不务名利,不重钱财,为人慷慨,乐善好施。陈伯坛的亲朋,因经济困难而求助于他,他统统慷慨解囊相助。曾有一位乡亲,因经济困难,愿把田产卖给他,他说:“你急需要钱,我给你,但田不可卖,田契暂时代你保管,以免你贱卖与他人”。

曾有一个友人,筹办药局,欲借“陈伯坛”的大名,以招徕生意,愿给伯坛一份红股,送一部小车,但伯坛拒绝了。他说:“我行医以济世活人为宗旨,拿我做招牌做生意万万使不得。”

薪火相传 贡献显著

陈伯坛将一生的教学讲义收集整理,著有《读过伤寒论》(1930年出版)、《读过金匮》、《麻痘蠡言》(1939年出版)等共80多万言的著作。其中《读过伤寒论》篇卷大,评议详,理论独特精辟。全书十八卷,卷首为张仲景原序,谈原序并释,后依次为叙言、序、凡例、门径、图形、读法;卷一至卷十八,依次为六经各篇及霍乱篇、阴阳易差、劳复篇、痉湿暍篇;而门径与读法两章,则为书中开宗明义的重点。

《读过伤寒论》与《内经》、《难经》、《温病条辩》同为医学四大经典。新中国成立后,陈伯坛的著作得到国家卫生部的高度重视和评价,指示要重刊《读过伤寒论》以供世人研究。

文/图 张叶青 外海街道

关注 “看江海”抖音号

(建议使用最新版抖音扫码)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江门中医药事业源远流长!一代广东名医陈伯坛就来自江海……》

如果觉得《江门中医药事业源远流长(一代广东名医陈伯坛就来自江海……)》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