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林迈可:投身抗战的燕京大学英国教授(上)

2023-07-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7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人物小传

林迈可(Michael Lindsay,1909—1994):英国人,无线电专家。1937 年来到中国,担任燕京大学的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1940年,在重庆任英国使馆新闻参赞,后复返燕京大学执教。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他与妻子李效黎经八路军帮助,进入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延安边区参加抗日工作。1942 年,正式受聘为晋察冀军区无线电技术指导顾问,参与组建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1945年抗战胜利后,返回英国。著作有《 抗战中的红色根据地》等。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共同的法西斯敌人,许多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中华民族解放的进程中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作出无私奉献。其中有一位以非共产党员身份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斗争的国际友人,他的名字叫林迈可。

初识抗日根据地

1937年 12月,应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聘请,林迈可来华担任燕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途中,他结识了同船的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后二人在日本横滨分手。之后,林迈可辗转到了沦陷区北平,到燕京大学进行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实验。工作之余,他几次利用假期到平西、冀中抗日游击区考察,目睹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并予以高度同情。

193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林迈可与燕京大学几位年轻教师一起,利用复活节假期访问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在那里,他们得到了热情、高规格的接待,看到到处都在举行抗日集会和操练新兵,并获邀请参加了一次游击队破袭平汉铁路的战斗。之后,他和同事在冀中八路军的护送下,越过平汉铁路,深入到晋察冀边区。在这里,他遇到了此前同行来华的老朋友白求恩大夫。1939 年,他再次前往晋察冀根据地考察,并在山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会晤了彭德怀等中共领导。由于日本方面已经开始密切关注林迈可的行踪,因此他深入根据地的行动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在长时间没有收到他的消息的情况下,燕京大学很多人甚至认为他已经在旅途中被日军杀害了。

对抗日根据地的访问,使林迈可深感边区抗战物资的匮乏,也为边区军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坚持抗战的精神所感动。当得知根据地急需无线电器材和药品时,他决定利用自己外国人身份的便利条件,为抗日军民做点贡献。

1908年夏,伴随着蒸汽发动机的轰鸣,一列火车缓缓地接近高大的北京内城墙。26岁的约翰·拉贝坐在列车靠窗口的位置。他刚刚结束了4年的非洲闯荡。生活的颠沛,给了他一副沉稳的干练模样。

“林迈可小道”

从根据地考察归来后,林迈可与燕京大学总务长蔡一谔、美籍教授夏仁德等人,秘密组织了“破交队”,专门研究破坏日军交通运输线的问题。同时,他奔波各地,想方设法为根据地筹集各种物资,私下为根据地购买和运送药品、无线电零件、炸药制造教科书等。当时日伪当局对药品等战略物资控制极严,为保护药品和药品来源的安全,他把商品外包装撕掉,隐匿其来源,还把一些进口化学品或药品的订货单交给自己的学生李效黎,请她翻译成中文,将药品名称和功用整理成药签,然后通过平西秘密交通线送到根据地。从北平到抗日根据地的这条秘密补给线,被称为“林迈可小道”。从“ 林迈可小道”源源不断输送过去的物资,支持了白求恩医疗队,以及晋察冀军区和无线电研究组。当时有许多爱国青年和国际友人就是在党的地下交通站帮助下,通过这条小道翻山越岭,到达抗日根据地的。

1939 年,林迈可第二次探访晋察冀根据地回到北平后,对李效黎说:“如果英国对日本开战,我想我是会去参加八路军的。因为在英国像我这样的人很多,而八路军里只有极少数有技术知识的人。”林迈可同情、援助中国人民抗日的行为感动了李效黎。不久,二人确定了恋爱关系。1941年6月,林迈可和李效黎结为夫妇。

林迈可与中国的情缘是如何延续的,请您关注下期内容。

文章引自:《国际友人在北京》,北京出版社2020年版。如需查阅图书完整版,请您至方志馆三层阅览大厅。

如果觉得《林迈可:投身抗战的燕京大学英国教授(上)》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