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赵天麟:壮志凌云(殒身蓝天)

2023-07-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3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赵天麟(1936一1954),瑞安城关人。儿时丧父,靠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成人。从小意志坚强,好学不倦。1950年,以优良成绩考入瑞安中学。在校期间,关心国家大事,1952年7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报名参加志愿军军干校,先后在金华第十三步兵学校、徐州第五航空预备学校、沈阳空军第八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任空军2345支队无线电领航员。1954年8月,在军事演习飞行中,为保卫机长安全,在河北故城县上空失事牺牲,年仅18岁。

少年学子 关心国事

1950年9月,初秋的早晨,蓝天白云朵朵,大地金风送爽。14岁的赵天麟迈着健步,跨入位于城区仓前街的瑞安中学。他踌躇满志,思绪万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自己终于考上了这所心仪已久的名校,这对多年来含辛茹苦、盼子成龙的母亲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赵天麟家世居瑞安城关,他儿时丧父,靠母亲一人抚养长大。他从小就很懂事,意志坚强,好学不倦。进入瑞中后,更是如鱼得水,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瑞中百废待兴,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教育,将天王寺、玄母宫及国民党县党部的旧址,统统划归学校,还将校门以东10700平方米的菜园和空地,圈做瑞中初中部的大操场。

校园内,更是风正气清 ,校长管文南以身作则,不仅注重文化课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校风建设也抓得很紧。赵天麟虽是初一新生,也同样参加了学校举行的“工读运动”,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瑞中也不例外,成立了抗美援朝领导小组,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学校还专门在下午停课一周,组织师生学习政治时事,针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展开热烈讨论。赵天麟深受启发,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躬身报国的激情空前高涨。

1950年底,瑞中在天王寺东侧简易礼堂里召开学生大会,传达上级指示,动员学生报名参加志愿军军干校。会后,各班级团支部一齐行动起来,共青团员纷纷带头报名。管文南校长也动员自己的两个子女报了名,为全校师生做出了表率。经过招生委员会的挑选,共有12位同学被批准,名字登上了光荣榜。

名单公布后,校园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参军同学的班级召开了欢送会,拍照留念,互赠礼品。学校还举行聚餐联欢会,各单位送来了镜框、锦旗,瑞安县委书记郑加顺、县长张洪勋都亲来参加,还讲了话。尤其是家属代表林允明先生的现场即席发言,很是风趣生动。他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是旧社会的事。现在新社会,好男就是要当兵,好铁还要打螺丝钉呢!”话音刚落,博得了一片掌声。第二天,参军的同学个个胸佩大红绸花,在响亮的锣鼓声中,被大家送至东门埠头上了船。

看到眼前的这一切,赵天麟的心里除了激动兴奋,更多的是羡慕。这次报名参军的大多数为高中生,如果下一批能轮到自己,该多好啊!现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正在浴血奋战,中华好儿女,就得扛枪上战场,打败美帝野心狼!祖国在召唤,自己也要随时做好投笔从军,保家卫国的准备。

投笔从军 保家卫国

1951年7月,在那个如火如荼的日子里,赵天麟的“从军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此次获批参军的同学,除了张建业、孙经瓯、林仁杰、俞海等高中生外,初中生也为数不少,有春三班级的李继朗、李建华、管可夫等;秋三班的王鉴深、杨景辉、项尓康等。赵天麟所在秋二班还有叶信坤、张正书和章海生。7月6日这一天,瑞中师生与参军同学在西岘山下集体拍照,合影留念。

7月7日,瑞安县政府在人民戏院举行隆重的欢送大会,由校长管文南主持。当赵天麟和20多名参加军干校的同学在军乐声中佩戴上大红花的那一刻,他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自己终于梦想成真,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随后,赵天麟等人排列成队,满怀豪情,踏上征程。大街两侧都是夹道欢送的群众,彩旗飞舞,锣鼓喧天,鞭炮声响彻县城。同学们高呼“响应祖国的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倒美帝国主义”等口号,场面热烈、壮观、感人。

参军同学还高唱志愿军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冮”和共青团之歌“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等歌曲。唱着唱着,赵天麟回头看了看跟在队伍后面前来送别的母亲,一丝伤感袭来,眼角湿湿的,泪水差点就要夺眶而出。他不由地在心底里默默说道:“再见了,母校的同学!再见了故乡的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妈妈!”

轮船启动离开埠头的那一刻,赵天麟拼命地朝站在岸边的母亲挥手,他发现妈妈正在偷偷地抹泪……那感人肺腑的一幕,永远定格在他的人生记忆里!

一行人途经温州、台州,于第三日抵达省城杭州。在省人民大会堂,浙江省人民政府为全省各地参加军干校的学生,举行隆重盛大的欢送仪式。第二天,宣布分配名单:赵天麟等瑞中来的学生,大多被分配在金华第十三步兵学校,只有少数几名分配到军医和装甲兵学校。

名单一经宣布,大家匆匆道别,各自奔赴学习和战斗岗位。在第十三步兵学校,瑞中学生基本上被分在第二大队,只是分属不同的中队和分队而已。李继朗、李建华等人分在第八中队,赵天麟等人分在第九中队。军校过的是集体生活,平时以分队为单位,各中队队员很少碰面,只有在星期天,大家才会相聚一起,这也是赵天麟最为开心的时光,身处异乡,能与母校老同学欢聚,大伙儿都有说不完的话。虽然,天麟的性格有点内向,不善言辞,但那浓浓的乡情,伴着熟识的乡音,他就是不说话,在旁边听听,也是一种享受。

艰苦磨炼

梦断蓝天

步兵学校的学习和训练紧张而又艰苦,与当初在瑞中是没法比的,每天都要听从号令早早起床,进行正规有序的军事操练。最累的是操练迫击炮,那炮筒加底盘起码有四五十斤重,扛在肩上,没有听到“炮下肩”的口令,是不能放下来的。赵天麟是学员中最年轻的,体力较差,每次训练,都是咬紧牙关,拼尽全力,硬挺过来。小小年纪,能在这么艰苦的磨炼下坚持到底,实属不易!

1952年4月,为加快共和国空军的建设,中央军委下达命令,将好几所步兵学校的学员转为空军。十三步校二大队的多数学员,都调到了徐州第五航空预备学校。赵天麟与李继朗、李建华、胡绍圣4人被一起分在第二大队。当时的任务除政治学习和军训外 ,主要是补习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几门课程,为进入本科航校的专业技术学习打好基础。8个月的文化课突击补习,对赵天麟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不至于落伍。为此,他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学,连学校放电影都不去看,留在宿舍里自习。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终于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考试。

当时,五航预校地处徐州的九里山下,这里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虽然已过去三四年,山上仍然弹坑累累,足见当年的战斗有多激烈。那天,李继朗、李建华见赵天麟学习这么辛苦,硬是把他拉出来散散心,三人还一起拍了张照片(见图)。这张照片李继朗一直保存至今,从发黄的相片中,依然可以看到他们身后的弹坑痕迹。

1952年11月,赵天麟从预校结业,此时,学员们都被分配到各地去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只有他与李继朗、李建华,还有胡绍圣,又一块被分配到沈阳空军第八航空学校,而且同为特种设备专业。赵天麟和胡绍圣在无线电班,李继朗在航空电气班,李建华在航空仪表班。虽然不在一个中队,但同住一座营房,同吃一个食堂,同在一幢教学楼里上课,彼此经常见面。学习之余,他们总能找机会凑在一起,谈天说地,逗乐开心。

在沈阳经过一年时间的本科学习,1953年11月,赵天麟毕业了。这一次,他们4位瑞中老同学是真的分开了,各自被分配到空军不同部队服役。临行前,大家依依不舍,握手言别,互道珍重。赵天麟被派往空军2345支队,任无线电领航员。他壮志凌云,期待着能运用自己学到的航空专业知识,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万没想到,1954年8月,在河北故城县机场,赵天麟乘坐的那架轰炸机,在执行军事演习飞行任务时,因天气不好,突然撞山失事,导致机毁人亡。据说飞机失事前,他在机舱内还有保卫机长安全的壮烈之举。

赵天麟殒身蓝天,噩耗传来,令与他一起参军的瑞中战友悲痛不已、惋惜万分。他牺牲时,年仅18岁,正值绽放灿烂的青春年华,经过部队的教育培养,也正是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时候,却不幸以身殉职,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本文资料主要参考赵天麟烈士的战友李继朗与俞海两位先生相关回忆文章;资料图片由何光明、李继朗先生提供)

本文来源:瑞安日报

如果觉得《赵天麟:壮志凌云(殒身蓝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