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花岗岩区有地层产状吗

2023-08-23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6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夹皮沟太古宙绿岩带中的太古宙花岗岩断续分布于大红石砬子—老牛沟—夹皮沟这一北西向长为45km,宽4~10km,面积约315km2的长条形地域内花岗质岩石出露约占总面积的65%,绿岩约占35%,二者之比为5:3。

太古宙花岗岩可分为同构造期和构造后期两大类,前者主要为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片麻岩,由于与绿岩同变形,部分地段片麻理与绿岩整合化,常见包裹绿岩现象或与绿岩条带相间排列产出后者主要为钾质花岗岩类,通常称为“哑铃状板庙岭花岗岩”。

夹皮沟花岗岩-绿岩带的变质变形是多期的,有4期变形构造(戴薪义,1990)。早期变形以现在能观察到的片理、片麻理、片内无根褶皱和布丁构造为代表,显示为深层次的强塑性变形。

第二期变形,使片理、片麻理褶皱,形成一系列的同斜或平卧褶皱及韧性剪切带,其褶皱轴向与剪切带展布方向为NW向。带内A型褶皱及滑断构造所引起的一系列斜歪小褶皱及拉伸线理极为发育,表明此期变形和第一期变形均是在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条件下进行的此时,相伴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底辟侵入可能使变形更为复杂化,在进一步的构造置换和构造平行化作用下,形成了TTG岩石(钠质花岗岩)与绿岩带构造在S1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构造格局。

第三期变形的主要构造形迹为叠加在平卧褶皱之上的大型开阔褶皱,轴向也为NW向此时形成一些直立褶皱,反“S”型构造格局以及一些韧性剪切带。从第一到第三期变形的构造方位基本相同看来,可能是新太古代同一构造运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第四期变形形成轴向为NE向的简单开阔褶皱,可能发生在太古宙末期,伴随有退变质作用哑铃状板庙岭钾质花岗岩(2505Ma)的侵入,宣告该区太古宙克拉通化开始。

如果觉得《花岗岩区有地层产状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