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养生

月夜思念,留连忘返——50字读舍弟后感

2023-09-03 02:33:04
相关推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说是月夜忆舍弟,但是,一上来,既没有月亮,也没有弟弟。有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战乱年代,荒凉冷落的大背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多明。”前一联写行人、写孤雁,都比较实,这一联,一下子进入了一种空灵的意境。

弟弟们没有下落,做哥哥的当然牵挂。诗人多么希望能够打听到他们的消息,能够互通音信,彼此报个平安啊。可是,山遥路远,即便在平时,写信也常常收不到,何况是现在这样兵荒马乱的时候!心不能放下,信却又无从发出,就是这样牵肠挂肚,就是这样无计可施。

这是多么沉痛的心情啊,可是,诗人没有狂呼乱叫,没有痛哭流涕,就用一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收尾,和首联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遥相呼应,写得深沉感慨,却又波澜不惊。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含蓄蕴籍,淡语深情。

月夜忆舍弟读后感50字

本诗作者是诗圣杜甫,杜甫的诗又称为诗史,他为人民的疾苦而奔走呼号,他的家国情怀造就了自己诗圣的名号。他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舍己精神!

本诗写于公元759年,安史之乱的第四个年头,这时战争处在僵持阶段,每一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诗人对朝廷的命运是悲观的。

前两句说战鼓阻断了行人的脚步,秋夜的边塞只有孤雁哀鸣的叫声,这是何等的苍凉之感啊,让人毛骨悚然。下面写的白露时节,哪里的月亮会比得上故乡的明亮啊,诗人背井离乡四年了,四年奔波在外,明日生死未卜,哪里能不怀念家乡啊,可是家乡已经被叛军攻占。弟兄亲朋因为战争杳无音讯,生死不明。战争对亲人的创伤,对生命的破坏达到了极点。家书是无法送回去的,家乡已经陷落,战争看不到尽头,诗人此时悲观至极啊。

每一个受到传统儒家教育的诗人,对国家破乱,人民流离都会表现家国情怀。诗圣的表现更令人动容。假如没有爆发安史之乱,杜甫可能只是唐朝历史上一位诗人,但安史之乱使杜甫的诗得到了升华,灵魂得到了展现,让他成为了诗圣,让他成为了不朽。

月夜忆舍弟读后感50字

月夜忆舍弟读后感

读了《月夜忆舍弟》,我仿佛站在同作者一起来到了边疆。

“戍鼓断人行”,我站在戍楼上,看到拿着长矛叫喊的敌人,他们长得是那样丑陋,像野蛮人一样。

戍楼上不时传来阵阵的更鼓声,这更鼓声是那样的响亮,像是晴天霹雳,隔断了人们的来往。

“边秋一雁声”,边塞的秋天里,大地上没有丝毫植被,一片萧索的景象,只有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他们的叫声是那样的凄惨,像是在为言说战乱之苦。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在夜空静静悬挂着,放着白光。

我远离故土,只能一个人来到大树下,独自看着明月,留下两行清泪,让明月遥寄我的相思。

但是在我看来,还是故乡的月亮最明亮。

在这个时节,我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可以让人探问亲属生死的家。

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只能看着枯黄的叶落下,被风沙掩埋,以此见我心中的那一缕缕思绪埋藏。

因为我知道,现在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因为此刻正是危急存亡的时刻,现在边疆战乱频繁,战事吃紧,战争还没有停止,现在正是我为国效力的时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11-14 11:04水乡人[陕西省网友]202.21.156.113
    月夜忆舍弟,情感真挚,文字优美动人,感受其中的情感沉淀,读后令人深思。值得一读。
    顶9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