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解析成语唇亡齿寒的出处及典故】

2024-01-31 分类:其他

TIPS:本文共有 11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成语唇亡齿寒”源自《左传》,原文是“晋阳虽远,唇亡则齿寒”。这句话指出唇齿密切相关,如果一个国家或组织的利益受损,那么与其密切相关的其他国家或组织也将受到影响。成语在后来演变中,形成了对人际关系,团队合作以及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独特表达。 关于此成语的典故,据说是春秋时期,晋国和齐国都是东夷的一个部落。在某次战事中,晋国准备受齐国帮助对抗周国,可是齐国却因为某种原因放弃了援助。最终导致晋国被周国攻打,这个典故就是从中衍生而来。这个典故形象地说明了唇亡则齿寒的含义,也成为了后人广泛引用的成语。

【唇亡齿寒的意思】

1、《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3、宋·文莹《玉壶清话》卷六:“时虽已下荆楚,孟昶有唇亡齿寒之惧。”

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5、清·孙枝蔚《甲申述忧》诗序:“何况关中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而虞、虢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他们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处的十分和睦。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个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

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活捉了虞公。荀息特意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如果觉得《【解析成语唇亡齿寒的出处及典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1-31 11:48淡漪清波[甘肃省网友]101.102.126.188
    @是谁苍老了离别之心学习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感觉又增加了一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顶1踩0
  2. 2024-01-31 11:34是谁苍老了离别之心[广西网友]116.214.179.48
    @夏胜军没想到“唇亡齿寒”这个成语还和国际关系有关,历史渊源很深啊。
    顶7踩0
  3. 2024-01-31 11:19夏胜军[江苏省网友]121.192.66.21
    @众人醒我独醉看完典故后,觉得“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更加形象生动了,感觉用起来更能体现其含义。
    顶7踩0
  4. 2024-01-31 11:05众人醒我独醉[湖北省网友]103.245.131.1
    原来这个成语出处于《战国策》里的一个故事啊,古人智慧真是非常丰富。
    顶7踩0
  5. 2024-01-31 10:50淡泊&风叮咛[陕西省网友]203.22.99.135
    这篇解析很详细,让我对“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