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探讨苏州市职教发展之路:职教周活动‘大家说’②探讨苏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2-02 分类:知识

TIPS:本文共有 40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苏州市职教周活动“苏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家说②旨在促进苏州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本次活动将邀请多位教育界专家、知名企业家和产教融合领域专家共同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行业对接与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活动还将举办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学生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旨在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此外,还将举办职业院校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和特色专业。通过本次活动,将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推动苏州市职业教育事业迈向更加高质量的发展。

近年来,苏州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职业教育规模稳步扩展,结构逐步优化,资源多方汇聚,内涵不断提升,特色日益彰显,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作为苏州市职教周活动之一,苏州市教育局面向各市、区教育局、职业院校师生组织开展了苏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家说”征稿活动。

今天给大家带来

第二期“大家说”

来看大家如何建言献策

为苏州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

提供智力支撑

徐健

张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长

以“三融”为抓手,赢取职业教育发展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这是职业教育优化类型定位,赢得发展主动的重要抓手。

一是以职普融通推动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沟通协作。张家港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建立了交流机制,派遣职业学校教师到普通学校开展专业认知教学,面向普通学校学生开展职业体验,帮助中小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做好发展规划。探索建立职业学校、普通中学学生互转机制。

二是以产教融合推动不同组织类型之间的资源集成。张家港职业教育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和增设专业。发挥行业企业专业技术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企业生产典型案例,联合企业建立工学结合实践基地,与企业协同设立一定比例学徒岗,开展校企师资互聘,推动校企教学资源深度互融。

三是以科教融汇推动不同发展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张家港职业学校联合属地高等院校建立创新共同体,积累和发挥职业院校、高等院校技术优势,在企业建立技术服务流动站,服务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革新和项目开发,助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企业技术优势,服务职业教育教学技术创新。

丁亮

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教育发展和青年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供了行动指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太仓中专将做到“三个坚持”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太仓中专作为太仓唯一一所中职院校,将学习好、传达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二是坚持校企合作。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职业教育的系列制度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双元制”本土化办学实践,坚持“面向世界,面向学生,面向地方经济”的开放办学理念,走“主动适应社会,主动服务社会”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三是坚持特色发展。持续擦亮“领航现代学徒制、培育未来大工匠”领航学校建设品牌,锚定建设江苏省“双优”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积极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办学举措,为中国特色学徒制提供“太仓路径”,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徐建华

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将职业教育作为“适合教育”的“优质选项”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初步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未来,职业教育将不再是“无奈之举”, 而是“适合教育”的“优质选项”。

作为一名苏州职教人,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把职教“大情怀意识”放在心上。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这就需要我们树立职业教育的远大理想和使命感,要有职业教育的“大情怀”。

二是要把职教“大格局责任”扛在肩上。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大局,职业学校要细化好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在现有的体系上,不断尝试、敢于破局,强化顶层设计,推进产教融合,树立国际视野,打通“断头路”、构建“立交桥”,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是要把职教“大视野措施”抓在手上。职业教育要有“一盘棋”的全局观念,既要有“国内大视野”,也要有“国际大视野”。针对苏州职业教育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建设,坚持点线面、立体化、多渠道讲好苏州职教故事、传播好苏州职教声音、展示好苏州职教形象、阐释好苏州职教特色,提升苏州职业教育满意度。

俞宏松

江苏省昆山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数字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一专多能”高质量人才培养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到来,传统专业的智能化升级越来越紧迫,学科交叉越来越深入,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学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为例,需要着手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优质生源,加大力度宣传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扩大职业教育活动周的影响力,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改变基础教育师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理解,稳步提升职业教育的生源。

二是优秀师资,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汽车行业加速渗透,师资团队的组建和培养至关重要,加大新型专业师资的再学习再培训,了解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突破技术难题和迭代升级,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同步发展。

三是前沿设备,紧跟产业行业加大设备设施的投入,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可视化操作平台,培养学生智能驾驶汽车、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新技术的应用、装调、测试、运维等工程能力,做到一专多能。

王颖

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继续拓宽职业教师准入渠道。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的到校兼职任教,采用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一对一结合的形式,努力造就了一支技术能力强,学术水平优的兼职教师队伍。未来希望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招收一些具有一定年限的相应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达到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的社会人士为学校的专任老师。

二是持久提升现有教师技能水平。学校注重利用各类培训对教师进行长期的技能培养,并着重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师资培训纳入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特别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师资培训的长效机制,专人负责安排教师到企业的实践,促使教师及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不断提升教师技能水平。

三是优化激励职业教师考核制度。学校逐步出台双师素质考核评价标准,将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和实践能力考核基本要求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的基础条件,以此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

四是打造“产学研用”教科研团队。学校主动出击,联系企业、高校、教科研等单位,打造“产学研用”团队,加速中职教师对新技术等认识,缩短教师创新到教学实用的过程。

周爱雯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字媒体专业学生

不懈奋斗,成就精彩人生

我是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设计系的一名学生,我所学的专业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入校以来,我学习了设计构成、图形创意、装饰画、制图基础等一系列专业课程,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些基础的专业知识,为我将来职业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地基。在校的这两年,我参加了苏州市“普通话、苏州方言、英语口语”比赛,“盛世诵经典 筑梦向未来”苏州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苏州市文明风采大赛,主持学校的校园好声音大赛、迎新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参加校内外各项志愿服务工作。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突破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是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我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我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进的实训场地,合理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技能。职业教育不再是考不上高中的退而求其次,而是企事业单位技术人才的产出地。

“人人皆能成才,人人皆尽其才”。职业教育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只要不懈奋斗,我们依然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成就精彩的人生。

马建峰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经理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依托本地教育资源优势,自以来,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5月,常熟开关与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签订《数控技术专业群校企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项目协议书》。通过探索实践,构建了 “分工协作、合力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岗位、合创共享”的课程开发模式、“双重导师、合作共教”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接生产、合资共建”的基地建设模式、“多元协同、合力共评”的复合评价体系。逐步构建了工学紧密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项目签约后,我企于-连续招收了六届共计167名学徒,经过考核评定,有82名学徒毕业后留在公司一线技术岗位,70名学徒还在培养阶段,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不俗的技能水平,项目培养质量初显。

公司通过多种途径推进深度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高水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在此基础上公司入围江苏省第二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成为校企合作的典范。

来源:职业教育处

编辑:海琳

审核:殷冬雪

核发:王云峰

投稿邮箱:szsjyjxxc@jiyj.

如果觉得《探讨苏州市职教发展之路:职教周活动‘大家说’②探讨苏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2 10:21公子杦鸦[甘肃省网友]203.33.68.15
    “作为苏州市的一名学生,我希望职业教育能够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顶6踩0
  2. 2024-02-02 10:03大青山人[江苏省网友]1.0.56.227
    “‘大家说’活动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促进苏州市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吧!”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