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五谷为养何意 具体怎么食用 怎么调养五脏 (论十五)

2022-12-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8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本文是公众号作者“有能氏”的原创)

(文前说明:有读者分不清楚阴虚与阴实,所以本篇说五谷还得首先说清楚阴实,这样五谷的食用才有选择的依据,五谷不是随便食用的,要依据五脏状态的。)

所谓阴虚是指五脏之精不满甚至亏空,具体就是指五味食用太少。所谓阴实是指某一脏精满而其他各脏亏空,具体就是指某一味食用过多,造成其他各味食用过少。

造成阴虚的原因主要是过劳,人的精神泄露严重,对外物的追逐导致神游于外而不归,精损耗过多而得不到及时补充。常见的比如邪术辟谷,还有为了挣钱而长期加班,还有争夺名利而损耗心神。

造成阴实的原因主要是攀比与羡慕,造成对外物的追求,出现对外物的过度索取,造成精神泄露严重,为人出现偏爱作为标准当做处世方法,于是出现饮食偏颇,五味严重不调和,有的过多,有的过少,类似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穷的穷死,富的富死,不论贫富都没有好结果。五味不调和也是一样,味过多会生病,味过少也生病。过多的是阴实,那么过少的就是阴虚。

由此可见,少数人体虚严重,五脏具虚,典型的虚症,那么五味的食用就是全都进补,可以做五宝粥,将五味之食混成粥来饮用。而多数人属于阴实阴虚并存的病症,所以应该先找出哪一个性味过多,找出后减少食用,同时可以用五味相胜的方法加快减少多余的味,这就是泄阴实。然后进补阴虚的其它各脏。

诊断阴虚阴实就是第一步。

另外对于前篇作者说的泄阴盛的说法,需要做个纠正。如果没有外邪入侵,人体本来的阴阳运动顺序是白昼阴盛阳衰,和夜晚阴盛阳衰。这是正常的盛衰变化,不需要泄阴盛,夜晚就该阴盛,就该阴胜过阳。

如果被外邪入侵了,就会出现24小时要么阴盛要么阳盛,这就造成阴阳不能运动了,这种情况就是阴实。所以盛衰不能变化就用阴实来称谓,就不会理解错误了。所以作者用泄阴实来替代泄阴盛或者泄阴胜。

当然人体因为欲望膨胀,出现追逐外物导致精神泄露,那么同时出现阴虚阴实。这种阴实症是内邪造成的,内邪就是欲望膨胀,喜欢炫耀和攀比,可谓是内贼。和外界寒暑邪气类似,也是邪气,为内邪。

有了以上依据,我们的五谷食用就有了大体选择方法了。阴虚就是吃五谷的五宝粥,或者一天之内分别食用五谷饭,都可以。

比较麻烦的是阴实症,五谷就不能一股脑的混用了,得去除多余的性味之食,然后进补不足的性味之食。。

从诊断来说,应该先判别是否有阴实症,而后再判断是否阴虚证。哪个性味过多,哪个性味过少,就是诊断的任务了。所以先看阴实症的诊断,再看阴虚症的诊断。

从学习来说,应该先学五味所生五脏,进而明白五谷食用对应的五脏。

五味生五脏“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

这些老读者都熟悉了。《论十二》里阐述过了的。

再来学习一下五谷对应五脏遵循的五入,即五味各走其所喜欢的脏器

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五味的五入,意思是说五谷进入胃中,不同的性味首先奔跑到喜欢的脏器中。古语的“走”是跑的意思,现代人理解的走在古语叫做“趋”。五味入其脏的五入,其实是奔跑到五脏的形式实现五入的。

当然也会出现某个脏器性味满了,但是对应性味的谷子还是在食用,从而出现阴实症。这就得学习一下阴实症的表现了

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

这段原文是说某味食用过多的后果表现,“癃”是小便不利。本段具体何意会在《论十六》阐述,到时候加深理解阴实症的后果。这里限于字数,暂且不能说出。

过食某种性味后果就是内部邪气产生,出现阴实症。阴实症就是五味过食造成的伤害。以上症状大概解说一下,更多内容会在下篇展开。

补阴虚好说,吃对应性味的五谷即可,哪个虚吃哪种谷,都虚都吃。

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五味之合,是五味所喜欢的。也就是吃对应五谷的依据。心脏喜欢吃苦味,肺脏喜欢吃辛味,肝脏喜欢吃酸味,脾脏喜欢吃甘味,肾脏喜欢吃咸味。

此段话说的是阴虚者的五味调和方法。肝虚则多吃酸,肺虚则多吃辛,心虚则多吃苦,肾虚则多吃咸,脾虚则多吃甘。阴虚就该多吃对应的性味食物。

当然在没有实症之前,也就是吃得不是过多的情况下,以五味为食可以敞开了吃,作为粮食。阴虚就多吃,当做药即可补阴虚。

一旦性味吃多了,就得泄掉多余之味。依据相胜之味,就可以达到泄掉多余的目的。但黄帝内经之所以难学难继承,就在于世传所有版本全部失真,受了宗教影响外,还受了儒家的影响。当今流传版本,全部被儒生篡改了,比如正气是真气,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此二者都是邪说,公开造假,却少有人识破并能找出错误原因。作者对此错误的分析放到《论十六》详细展开。

儒家篡改的黄帝内经,里面的以下观点全部错误“真气是正气,是正风。邪气是虚风,是虚邪。正风是四季之风,即春风、夏风、秋风、东风。正风生长万物。”

按照道德论的虚无思想,正确的黄帝内经观点为“真气是季节的虚风,来于天的虚无,没有具体方向,人体不易感知,是四季变化的原因,虚风生长万物。正气就是正风,来于某个具体方向的风。邪气就邪风,是与季风相反的风,邪风破坏万物生长。邪风是八风之一,与季风的虚风起点方向相反,剩余七个方向的风就是正风。正风与邪风都是具体方向的风,为实风。实风侵害虚风,所以正气是半个邪气,也会影响人体,由于斗不过真气会自动退去。但邪气会胜过虚风的真气,不会自动退去。实风之所以害人,在于风势大,又以邪风最大,故而伤人,会消灭人体真气”

再次理清真气与虚风是人体需要的,正气不是人体需要的,邪气是得驱赶的,那么我们才能彻底抛弃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论,恢复天之五行的寒暑燥湿风。寒暑燥湿风就是虚风,就是真气,造成天气变化的原因。但天气不可以多得,所谓天气为大,人体为小,就算虚风的真气也不可以过多获取,满足自身需要即可,否则同样中邪。也就是说人若贪多真气,那么真气会变成邪气侵蚀人体的,因为人体不能接受过多的天气。寒暑燥湿风,五者任何一个都能把人病倒的。所以虚风之时,多户外活动即可,但不可久呆,还得避免过多接受做号措施。

避开世传邪说谬论,五味调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阴实症是吃的某种味过多,解决方法要么减少吃,要么吃相胜之味。来看原文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此段话说的阴实者的五味调和方法。简单说就是不要多食性味。

所谓阴实,就是某个性味过多,会出现阴胜阳而不变的状态,常见的体寒怕冷、体热怕暑,还有的上冷下热、下冷上热,总之冷热不调,对于四季变化跟不上趟,要么春夏还好但是秋冬受不了,要么秋冬还好但是春夏受不了,都是实症表现。阴实症,必定阳虚证,所以怕冷怕热都是一块调和的。五味调和,就是阴气调和,也就是阳气调和。可见调阴阳还得从调五味开始。

肝病食辛,心病食咸,脾病食酸,肾病食甘,肺病食苦。

这段话说的是阴实症可以通过五味所胜来快速调和。

所谓五味所胜,即“辛胜酸,咸胜苦,酸胜甘,苦胜辛,甘胜咸”,以此原理可以泄阴实。

肝脏实症,即吃酸过多,则吃辛可以泄掉多余酸。心脏实症,即吃苦过多,则吃咸可以快速泄掉多余苦味。脾脏实症,即吃甘过多,则吃酸可以快速泄掉多余甘味。肾脏实症,即吃咸过多,则吃甘可以快速泄掉多余咸味肺脏实症,即吃辛过多,则吃苦可以快速泄掉多余辛味。

来看五谷都是什么食物

“粳(应为稷)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这是内经的一种五谷说明,结合其他篇章记载,发现五谷说明不一致。依据五味对应五脏,来看这一段是比较准确的。需要修改一处的是粳米甘,应该为为“稷”,内经其它记载有稷米味甘,所以此处粳米应为稷。

稷就是不粘的粟,粟就是当今小米或者小黄米,不粘的粟就是粳米,也就是说粟和大米一样也区分粳与糯,粟中不粘的就是粳米,也就是稷。但后人不懂五谷,所以把稻米的粳米理解为粟米的粳米了,看得出这是文字手工传播带来的错误。

黄黍,就是黍米,就是当今说的大黄米,归于肺经,所以味辛。

那么如何吃五谷就有方法了

阴虚者吃全部的五谷。

阴实者挑选所胜之谷,可以快速泄掉多余性味。或者暂且不吃多余性味的谷子,等五味调和了再吃。

这次商品就推荐二个黄色的米。

第一个推荐的是粟米(也就是稷),就是小黄米,就是小米。补脾,脾脏对应的腑就是胃。所以阴虚者吃小米饭或者喝小米粥,可以增加甘味,让脾胃热起来。这是食用的一般功能。

脾虚症者,应该多吃粟米。脾虚症具体表现:拉肚子、肚子胀、不消化,怕冷。

肾实症,以海边吃咸太多的朋友为主,需要吃粟米来泄掉多余的咸味。肾实症表现:吃咸过多的容易口渴,腹胀、容易咳喘、睡眠多汗、怕风吹。应该吃粟米用甘味调和多余的咸味。出于调和咸味过多的目的,所以粟米甘味要留意食用,别造成粟米又吃多了。

第二个推荐的就是大黄米,也就是古代的黍(shǔ)米,这是很黏的米,补肺脏,肺脏对应的腑为大肠。吃黍米可以润肺通气,呼吸通畅,同时大肠消化畅通无阻,大小便顺利。另外还是睡眠第一方的组成部分,利于睡眠。这是食用的一般功能。

肺阴虚者应该多吃黍米进补。肺阴虚表现:喘咳逆气,肩背痛,多汗,屁股、下阴、大腿、小腿、膝盖、小腿肚子、足,都会疼痛。

肝实症,是吃酸过多,就得吃黍米让辛味调和过多的酸味,可以快速泄掉多余酸味。肝实症具体表现:容易愤怒,两胁下疼痛。出于调和酸味过多的目的,吃黍米辛味要留意用量,别吃过多了。

剩余的三谷下次推荐。再细说对应的病症

(微信公众号作者“有能氏”原创)

如果觉得《五谷为养何意 具体怎么食用 怎么调养五脏 (论十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