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朋克养生不如自律生活,金晨带你修炼健康秘笈|解忧电台

2022-08-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7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欢迎收听

愿你拥抱生活,勇敢前行。

熬夜、久坐、点外卖……这些透支身体的“一时爽”,换来的是担忧健康的“久久忧”。

可谓放纵的白天不懂夜晚的焦虑。

何以解忧?唯有自律。

本期《解忧电台》,金晨与你共读战胜“恐病”情绪的秘笈,一起收获满满元气能量。

凌晨。

和往常一样,24岁的设计师卓正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不过这一次,并非因为她刷剧刷得不亦乐乎,舍不得和手机说晚安。

在不久前的体检中,卓正被检查出了甲状腺结节。自打那一刻起,“结节”就成了卓正心中的一根刺。

“少年老成”之烦恼

卓正在搜寻有关甲状腺结节的信息时,第一次感觉自己离癌症这么近——结节有癌变几率,尽管几率很小。

当卓正看到引起甲状腺癌的因素中,不健康作息赫然在列时,便更加恐慌了——工作日时常熬夜加班靠咖啡“续命”,麻辣烫、炸鸡、可乐是夜宵菜单上的常客;休息日直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在手游和直播的陪伴下,每个夜晚的她都是“人间清醒”。

卓正还想起不久前的一条新闻——27岁知名时尚博主在飞机上由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潜在的健康问题成为年轻人猝死的导火索。她更加害怕了。

其实卓正早就深知,自己迟早要为种种不自律的生活习惯“还债”,就像现在这样——在恐慌与自责的裹挟下,卓正感觉自己没有动力去做任何事情,“病”这个字总是在她的脑海中跳跃。

与卓正经历相似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对健康——这个曾是中老年人才重视的话题,感到焦虑?

年轻人意识到,越来越多的疾病开始了年轻化趋势:《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指出,我国20岁至29岁的心脑血管患病或高风险人群占比已达15.3%;由中国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30至3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6.3%……

当谈到这些疾病的诱因时,不自律的生活方式往往榜上有名。正如卓正一样,“恐病”青年却常常“明知故犯”,直到看到体检报告那一刻,惶惶不可终日……

解忧还须系忧人

“恐病”情绪真的无解吗?

社会心理学的“态度—依从—行为”法则告诉我们,行为在某些时候会影响态度。不妨尝试通过改变行为,将自己从无法自拔的情绪中拉出来。

“恐病”青年需要改变的行为,便是直面疾病的诱因——不良作息,即刻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之自律地持续下去。

看到自律这个词,也许年轻人会反感:被996、内卷等标签贴满了身体,身心疲惫的我们只想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好好放松,自律只会累上加累。

但自律和放松从来不是顾此失彼的关系,放松也从不等于放纵。康德的著名哲思“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早就道出了自由与自律的奥妙。

那些我们自认为放松的方式,比如躺在床上刷手机刷到凌晨,也许并没有让身体获得休息。

自律不单是一种形式,

更是一种改变内心的能量

什么是自律的行为?不少人认为,自律就是要买个计划本,按照时间表起床、跑步、吃饭,自律就是彻底与炸鸡可乐告别。

其实,自律的目的并非用条条框框把生活拆分、排序,而我们只能在设计好的“任务清单”中枯燥、艰难地闯关。

自律更像是一种能量,推动我们在每一次行动中作出更理性的选择。

当我们在每一次点外卖时,尽量避开垃圾食品,肠胃便能减少一些负担;当我们在加班久坐时,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腰椎颈椎就能获得放松的机会;当我们在睡觉前看短视频娱乐时,适度地控制时间,眼睛和大脑就能得到更多的休息……

久而久之,当这些小小的自律行为通过坚持变成了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离我们越来越近。

正如歌德曾说,“了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为”,化解这“少年健康之烦恼”的最好方式,不是一味地恐慌、逃避、自责,而是靠自律的行动。

不要害怕自律会束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恰恰需要自律的能力。

毕竟,放纵自我,只能成为欲望的仆从;而当你开始实践自律的生活,对疾病的恐惧,对压力的焦虑才会逐渐消失,自由也会渐渐向你靠近。

出 品 人:张 坤 陈琳琳

总 监 制:毛 浩 伍文杰

总 制 片:闵 捷 付豪杰

刘佳泽 冯晨飞 吴秋实

监 制:王俊秀 王 帝

策 划 人:丁汪敏 杨莉文

作 者:田沐冉

编 导:田沐冉 黄 欢

统 筹:范冬宁 靳苓艺 陈琼波

宣 发:张浩祯 陈国庆 张 胶

嘉 宾:金 晨

供 图:《解忧电台》节目组

音 视 频:《解忧电台》节目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特别鸣谢 :金晨工作室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如果觉得《朋克养生不如自律生活,金晨带你修炼健康秘笈|解忧电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