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从《诗经》中飘出来的袅袅炊烟——浅析中国先秦饮食文化

2022-08-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从《诗经》中飘出来的袅袅炊烟——浅析中国先秦饮食文化

《诗经》既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诗歌的开端之作。曾有人说读有一部《诗经》,就可以透彻了解先秦的政治文化、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形态。虽然这样说有一点片面之嫌,但《诗经》所囊括的内容,确实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劳动与爱情、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甚至在某些诗篇中还描绘了天象、地貌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经》其实是一部古代纪传体经典史集。

年轻人在阅读《诗经》的时候,相信一定会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样朦胧的爱情所感染。但对于一些文学爱好者来说,他们其实更关注“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这样关乎政治和民生的诗句。

但对于大多数吃货来说,其实他们在浏览《诗经》的时候,其实最关注的就是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饮食宴乐描写场面。《小雅·鹿鸣》堪称宴饮诗的经典之作,草原上鹿鸣呦呦而主人正在等待好友赴宴,在管弦丝竹奏声中好不惬意。

一、从《小雅·鹿鸣》解析古人宴饮之乐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这首仅有一百多个汉字组成的三章小诗,从头至尾都洋溢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惬意,通过对“呦呦鹿鸣”和“鼓瑟吹笙”的描写,充分展现出了殿堂上嘉宾们觥筹交错、互敬互融的饮宴场面。

虽然很多人在读这首《小雅·鹿鸣》的时候都有不同见解,比如,有的人这就是古人聚会场面的和谐气氛描写,但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通过讽喻的手法,描写当时的统治者畅怀玩乐、不理朝政的荒唐生活。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从文学角度上来看《小雅·鹿鸣》,其实还可以看出其中的饮食文化以及礼仪。

“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描写的是参加宴会的人并没有空手而来,而是给宴会的主人带了礼物,这让主人感觉到了朋友对他的友善之情。同时,也可以看出古代社会人们的礼节十分周到,即使参加一个普通的宴会也没有忘记携带礼物,这既是对周礼的尊崇也是对主人的尊重。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其实是宴会主人看到宾客携礼而来,对宾客们遵守周礼行为的夸赞。夸他们品德高尚值得想要成为君子的人仿效。也是主人为了感谢这些宾客,用“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的实际行动款待这些懂礼数、有礼貌的朋友。

二、《诗经》里传播的饮食文化

在古代先秦时期人们都以遵守“周礼”为荣,并且以“周礼”为基础所衍生出来的饮食文化,也备受当时人们的推崇。在古代上层社会中,宴会其实也是体现饮食文化的一个索性。用比较直白的话说就是宴会的时候,人们是否遵守饮食之礼可以作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有文化和礼仪的标准。

在古代社会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但是千万不能无礼仪,否则不仅会受到大家的嘲笑,而且即使在社会中也无法立足。

《诗经》中所宣扬的饮食礼仪活动中,其实还有两项非常重要的文化礼仪,其一是食必举乐,也就是说举办宴会的主人,一定要让参加宴会的宾客感觉到快乐或者玩的尽兴。其二,有丝竹等音乐助兴,如果宴会上没有音乐那么即使是珍馐美馔,也会让宾客们觉得主人有失礼仪之处。

饮宴之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礼仪和文化。而饮食礼仪和文化其实,也是古代人际交往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原则性问题。从《小雅·鹿鸣》的诗句中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宴会已经不仅仅限于“填饱肚子”,而是在饱腹的同时还要有礼仪文化和享乐之情。

在先秦时期虽然“周礼”已经出现了“礼乐崩塌”的现状,但在那个礼仪和文化盛行的时代,人们对礼仪和文化的向往热情却从未减退。尤其是在《诗经》十分流行的年代,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将赖以生存的餐食,上升到了礼仪和文化的高度。这说明当时不仅文化和礼仪非常盛行,而且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无论在上层社会还是普通人民阶层,人们在饮宴或日常饮食中都在不断改进饮食文化,其中“尊老”的饮食文化逐渐推广起来。在《礼记·王制》中说: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脩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尊老爱老的品德,而且在饮食文化也加入了老者“上座”的文化特色。

三、《诗经》里的炊烟袅袅

在《小雅·瓠叶》中有这样的描述:“幡幡瓠叶,采之亨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诗句里面的“燔、炙、炮”其实是三种不同的烹饪方法,将“瓠叶、兔斯首”等食物,通过“燔、炙、炮”制作成美味的食物后,“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诗经》中烹饪食物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小雅·六月》:“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小雅·楚茨》: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等,食材未必是最好的但烹饪方法一定要讲究,只有这样才能用美味的食物去招待亲朋好友,这其实也是对古代饮食文化和礼仪的一种描写。而且在这个阶段人们对饮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不同的烹饪技艺制作出“美食”,才是对饮食文化和礼仪的尊重。

《诗经》中所描绘的“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其实强调的就是饮食平衡和健康的关系。如果平时经常吃五谷杂粮,那么身体就会越来越健康,反之每天都吃大鱼大肉反而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礼记》有云:“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这说明饮食健康的理念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被提上日程。

四、结语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诗经》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诗经》中不仅包含了对美好爱情上,同时也饱含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虽然也有一些关于战争和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诗经》中,关于饮宴之乐、烹饪方法和养生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诗经》都是一部散发着书香的圣典,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诗经》其实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社会史。在《诗经》中既有美好也有讽刺,既有饮宴时的欢声笑语和文化礼仪,也有劳苦大众的哀痛和和悲伤。如果能熟读《诗经》并参透其中的奥义,相信将会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更多提升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修明《饮食文化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2. 刘鹏《中国古代食育思想述论》

3. 刘厚琴《先秦饮食文化特征探论》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

如果觉得《从《诗经》中飘出来的袅袅炊烟——浅析中国先秦饮食文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