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什么中国版“联合健康”会是平安?

2022-08-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4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对于平安这家已成立33年的公司来说,现在或许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

前30年,依靠人口红利、经济发展、完善的公司治理等因素,平安发展顺风顺水,即使偶有不顺,也是“一边开飞机,一边换引擎”。

但如今,社会大环境已经有了整体的变化。30年的人口红利已经走到了十字入口,最近两年险企面临较大的压力,保险行业已进入饱和状态。从最新披露的三季报看,五大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增长均不及预期,单纯做代理人团队的提质增效或许不足以应对“人口红利”逻辑改变带来行业大变局。

从另一个社会大背景看,则是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医疗健康的支出不断攀升,保险+健康管理成为需求风口。

环境不同,时代不一样,险企需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打造新的增长曲线。中国平安率先做出了变革,它这样描述新增长点“以健康医疗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医疗健康生态”将是平安的长期战略核心之一。

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将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将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全民健康”这条道路上,平安无疑是一个践行者和开拓者。

作为全球保险行业标杆,联合健康以保险+服务的业务模式长期位居行业龙头,并得到资本市场青睐。这些年,平安在健康医疗领域的一系列布局,就是想要打造一个比联合健康更强大、更适配本土环境的“中国版联合健康”。

这对于平安而言,或许是一个全新的征途,但凡事都要有开拓者。平安的探索更为中国保险业的下一个增长时代找准方向。

保险+医疗深度链接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绕不过的一个坎。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8.70%。而人口老化预期将会导致医院就诊人次增加、对诊断及治疗的需求更高、所需治疗时间更长,从而促进对医疗服务,尤其是慢性病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人们更加重视日常身体健康的维护以及疾病的治疗,我国居民每年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上升。

在此背景下,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如何为人们的健康需求找到更合理的支付方式,成为整个行业探讨的核心问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深,“保险+健康”已经成为一个未来趋势。在健康中国战略下,以治病为中心的医疗方式正转向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生活方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王国军教授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将发挥更重要的功能——通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主,保险公司结合线上线下医疗资源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不仅提高投保人的健康水平,还能达成控费降赔目的。

王国军举了一个例子,多年前湖北某地发生水灾,血吸虫病横行,某保险公司的查勘员前往一线查勘,结果都被感染了血吸虫病。最后保险公司主动发掘地方传染病的源头并且利用无人机代替人工勘察现场,还逐步引导当地居民提高防范意识,最终战胜了血吸虫病。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多项政策的推出,中国健康服务的序幕正在拉开,医、险不分家,平安的选择恰恰是顺势而上。平安在今年的一系列战略重心的铺陈,要做的就是打造中国本土化的“保险+医疗服务”新样本,成为国内的“探路者”。

在"保险+健康"的创新模式下,平安为客户提供的不再是单一保险产品,而是通过差异化医疗服务,建立起融"前端健康管理、中端专业保障、后端高效解决"的综合性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从美国医疗机构排行榜和世界500强排行榜看,排行靠前的机构都是“保险+健康管理”模式的公司。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果不把保险和健康管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的排名都会下滑。

“他山之石”

谈到“保险+健康”,联合健康(UNH.US)是绕不开的商业样本。

虽未曾在中国开展任何业务,但联合健康对来说国内市场并不陌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包括平安在内,几乎每一家险企都梦想并宣布自己在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

美国联合健康成立于 1974 年,目前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商业健康险保险公司,业务主要涵盖健康保险业务(UnitedHealthcare)以及健康服务业务(Optum),公司 2020 年实现营收 2571.1 亿美元,总营运利润高达224.1 亿美元,目前公司总市值超过 4200 亿美元。

联合健康被业内普遍视作“保险+医疗健康生态”业务模式的标杆企业。简单来说,联合健康采取的是“管理式医疗模式”,保险公司与医院连接成为网络,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这样保险业务能够为医疗健康服务导流,医疗业务则能够参与到用户的健康管理中来,帮助保险业务更好地控费,形成相互联动的业务闭环。

而且随着两部分业务的不断增长,规模效应会进一步增强其商业壁垒,业务还可以不断外延,这在联合健康身上已经得到体现。

联合健康已不是一家单纯的保险公司,而是串起了保险、医疗、医药、医疗科技,跑通了从预防、慢病管理、治疗、支付、愈后全流程,拥有自己的服务壁垒与控费闭环。

联合健康在2020年的健康保险业务营收占比60%,贡献55% 的营运利润;健康服务业务贡献营收占比为40%,但贡献了45%的营运利润,体现出成熟的健康生态不但能够与保险业务协同,同时也可以为公司带来大量利润。

“保险+健康管理”的业务模式使得联合健康长期位居行业龙头,为其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2016-2020五年间营收的年复合增速为8.61%,ROE复合增速为20.20%,而传统寿险公司ROE仅在7%到11%左右。

超越“联合健康”

但是,大部分险企都难以复制联合健康的成功,

因为,要实现“保险+健康”模式,主要有两条路径,一个是拥有医疗机构,优秀的保险公司都有线上线下的医疗机构支撑;另一个就是科技化的健康风险管理,保险公司能提供强大的健康风险管理。

这是大部分险企都不具备的。在中国,最接近实现这个目标的莫过于中国平安。中国平安想要打造一个比联合健康更强大、更适配中国环境的“中国版联合健康”。

那么,为什么是平安?

从生态来看,33年的深耕,金融业务是平安的“根”,平安拥有金融全牌照;在保险保障经验积累过程中,平安积累了2.2亿的金融客户,30多年的健康管理经历,让平安创建了全球最大的五大数据库,覆盖3万种疾病;在“综合金融+科技创新”战略下,平安聚焦金融科技、医疗科技的底层技术创新,拥有1000+医疗专利,囊括全球顶尖医疗科技,远程诊疗覆盖2000+疾病,准确度超90%,医疗AI助手更赋能了超92万的一线医生。

与联合健康类似,平安正在打造的“保险+医疗”战略也已渐趋完善。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二十多年的经验,目前其医疗健康生态圈包括了十余个子成员实体,在金融核心主业的基础上,生长出平安健康、平安医保、平安智慧城市等商业实体,形成了涵盖用户端、服务端、政府端、支付端的全方位医疗健康生态圈。

对比联合健康来看,平安健康加平安智慧医疗提供了类似联合健康 Optum 下的业务构成,有健康服务也有技术赋能;而在支付一端,即保险业务的构成上面,平安作为保险起家的公司,不止有健康保险参与,寿险、养老保险等集团业务也同样包含在内,险种覆盖更加全面。

通过大手笔收购方正集团,平安更是将其线下医院资源的短板强势补齐。方正集团旗下诸多优质的医疗资源,特别是以北大国际医院及十余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服务体系,将大大补足中国平安医疗健康版图中对于线下医院资源的相对缺失。

两者的合作正快速落地。10月18日,平安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深圳两地同步挂牌成立,将分别依托北大国际医院和平安龙华医院等医疗资源,为客户提供预防、医疗、康复等全闭环健康管理服务。

未来,平安(深圳)高端健康管理中心还将为客户量身定制专属健康保险产品,致力于满足不同人群提升健康品质、追求生命质量的诊疗和保健需求,全面实现一张保单在手,医疗服务无忧。

做好健康管理,对保险公司是获益的。高端健康管理需求群体在整个行业的渗透率不到13%,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都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王国军表示,平安积极补齐的医疗生态圈元素,正是为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和凯撒医疗提供了底气。

“现在平安拥有自己的线下医院,拥有自己的团队,打造成生态圈,形成产业链,这样就可以把平安科技的能力、平安医疗管理的能力、健康管理的能力,甚至和一些药企、医生、医院等深入协同合作起来。”王国军说。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平安的医疗生态圈已经渐成气候。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平安整体医疗板块已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赋能超4.3万家医疗机构,惠及约112万名医生、服务322万慢病患者。

“平安现在做的大概就像美国联合健康集团一样,可能会比美国联合健康集团看得更远,做得更强。”王国军说。

在下一个周期脱颖而出

按贝叶斯公式说法,如果当你看到一个人总是做一些好事,则那个人多半会是一个好人。换句话说,支持某项属性的事件发生得愈多,则该属性成立的可能性就愈大。从这个角度上说,对平安而言,医疗健康生态圈反哺金融的故事已经开始。

截至今年9月末,在平安超2.25亿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达3.2个,客均AUM近4.0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 倍、2.9倍。

未来增长空间有多大?市场层面,近十年我国健康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显著提升,十年复合增长率超28%。

2020年,银保监会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我国健康管理市场的规模也从2015年的2480亿元增长至去年的8503亿元。

联合健康的运作模式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相似。如果健康管理做的好,也会形成正向循环:保险公司把健康风险管理的好,收上来的保费也都是低风险的。虽然在国内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可能面临大环境与美国存在差异的问题,但是一种机制发挥作用是不以环境为转移的。

从二级市场的角度讲,随着平安的战略深化、医疗生态圈的不断打磨,业务的联动效应和运营模式将会产生强烈的正向反馈,最终为平安有望打开更大的估值空间。

如果要从价值的角度讨论中国平安的医疗健康业务,联合健康可作为看待平安医疗生态圈的估值锚点。

数据显示,联合健康的估值已远高于传统险企。过去十年左右,联合健康股价的年化收益率在35%左右,估值大约在19倍市盈率、3.81倍市净率,而大都会、保德信等公司的市盈率则在10倍、市净率在0.8倍左右。

招商非银分析师郑积沙表示,长期来看,公司持续强化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生态圈的建设,为公司在未来的“渠道+服务”为王的环境中建立明显的竞争优势,有望在下一个发展周期脱颖而出。

平安无疑是国内最接近、也最有可能实现联合健康商业模式的险企。拉长周期看,平安这艘快艇正在驶入新航路,将为未来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如果觉得《为什么中国版“联合健康”会是平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