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意拳还是大成拳?都是王芗斋的拳,益于健康的都是好拳

2022-08-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9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李照山

对于王芗斋先生拳术的称谓目前有三种观点,一是意拳,二是大成拳,三是意拳就是大成拳,大成拳就是意拳。持意拳观点与持大成拳观点者各有说辞,似乎都有道理。折中的观点认为所谓意拳和大成拳都是王芗斋的拳术,因此有人在称该拳时,若以意拳称谓时,总在括号注明大成拳,或以大成拳称谓时,则在括号注明意拳。

我于1979底在开封向王安平先生习拳时,是以“意拳站桩功”的名义学习的,当时知道所学之拳为意拳。82年元月底,我从河南大学毕业回到信阳,至86年春节期间,每年寒暑两个假期均赴开封继续向王安平先生深造学习。我前后学习的内容有:抱球桩、扶按桩(属于丁八步的技击桩,不是横步养生的扶按桩),试力、走步、、发力、推手、单操手、五形动功等一系列拳法。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王选杰先生对大成拳的宣传与推广,加之王安平先生已从河南开封调到了江苏工作,为了对己所学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从不同名家的拳法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元素,在征得王安平先生的允可的前提下,我于86年暑假踏上了向王选杰先生的求学之路。第一次学拳时,由授业恩师王选杰先生教我拳法,然后由亮子和云子兄妹俩带我去师兄张宝琛那里,由师兄辅导,由师弟亮子、师妹云子陪练。第一次我学习的内容有浑元桩、矛盾桩、摩擦步和钩挫试力。虽然内容不多,但收获很大。此时,师父是按大成拳的称谓教我的。此后的几年我仍是每年寒暑假进京求学。每次学习都有新的收效。在以后的几年中,我先后学习了其它桩功、试力、发力、推手、单操手及实作。师父对我钟爱有加,为了减轻我的经济负担,他安排我住在师弟、师妹家里;他把他的仅存的著作样书签字送于我;在拳学理论方面,他不但给予深切的指导,还帮助推荐杂志社发表。师父穿着不太讲究,待人亲切,为人随和。在我学习期间,从未听说师父对同门有着不同见解的人有过非议。

在90年代前后,王选杰先生对大成拳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这些贡献包括以实力印证大成拳、颇丰的武术著作和较多文稿发表,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大成拳。故王先生被称为“大成拳的中兴之主”毫不为过。我虽然没有向姚宗勋先生学过拳,但其武功一直为我崇拜。假若当初先有机会结识了姚先生,或许我就是他的弟子,现在一样将所习之拳称为意拳。由于大成拳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原本称为意拳者,开始在意拳后加(大成拳),或者说意拳就是大成拳,大成拳就是意拳。事实上,这种称谓的争论主要来自两大阵营:以姚宗勋先生及宗师早期弟子为代表的意拳派;以王选杰先生及宗师其他弟子为代表的大成派。姚先生著有《意拳 中国实战拳学》,王先生著有《大成拳》、《大成拳功法与实作》等,何镜平先生著有《王芗斋的大成拳》。

王芗斋的拳于20年代由形意拳创新为意拳是不争的事实。关键的问题从40年代被称为大成拳后应仍以意拳称之还是继续延续大成拳名称。持意拳称谓者认为,大成拳只是张玉衡(张壁)的赠名,应以原本名称之;持大成拳称谓者认为,大成拳虽是友人推崇赞誉,王芗斋后来毕竟认可,并著有《大成拳论》,意拳只是大成拳的一个过渡期。就好比红军成为八路军、新四军,再后来成为解放军一样,解放军毕竟不再是八路军和新四军。

由此可知,造成拳名之争的始作俑者是张玉衡。如果没有他的美意赠名,也许不会有后来争议。到了上一世纪40年代,王芗斋的意拳经历了20多个春秋,期间肯定会有很大的创新与发展,以致达到“拳本服膺,推名大成”。即使如此,王芗斋认为学无止境,哪有大成之说。按照刘正先生“大成拳(意拳)史上若干重大疑难史事考”之说:王芗斋1944年著述拳论时,没有沿用大成拳之名,而是以《拳道中枢》来定名。他同时告知:

“这一点,于永年先生在《大成拳站桩与求物》一书中很明确地指出:

‘1944年,……不久王先生亲自交给我一本线装红格旧式商业帐薄,用毛笔写得整整齐齐的《拳道中枢》原稿,……1966年杨德茂、姚宗勋二位师兄把这份原稿改称《大成拳论》’。”

本人的拙见为:假如王芗斋宗师真是一直反对大成拳之名,无论谁人赠名也不会成为大成拳之实,大师自己创的拳想叫什么叫什么,其他任何人是左右不了的。他人提议只是一个建议,没有决定权,但一旦接受了建议,就等于默认与同意了赠名。不然的话,宗师的许多弟子也不会沿用大成拳之名。

本人的疑虑是:既然姚宗勋反对大成拳之名,为何要和杨德茂把《拳道中枢》原稿改称《大成拳论》呢?拳史方面的问题或许后辈永远难以理出头绪。

我们从何镜平的《王芗斋的大成拳》一书中看看能否找到一些端倪。

何镜平1928年出生于北京,1943年师从王芗斋先生学习大成拳,基本上见证了王芗斋后期的拳学始末,他和包括姚宗勋、杨德茂在内等师兄弟的结交甚好,他和姚宗勋共完成了“站桩的控制松紧平衡”、“站桩的意念活动”。从道理上将他的观点应该客观公正。他在“意拳、大成拳同出一辙吗”(1990年第三期《中华武术》答读者问)指出:1926年王芗斋于上海教拳时为了突出意的作用,改形意拳为意拳,著有《意拳正轨》一书,书中言道“拳以意名者,乃示拳理之所在”。

何先生继续答曰:

“随着事物的发展,王芗斋迁居北京后,认为仍以意拳为名,已不适应拳学新的发展需要,同时鉴于太极拳、八卦掌、螳螂拳等都有其特长,故王芗斋在拳学上做了一次新的尝试,他自称是‘博采各家拳术之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参研究讨、汇聚一炉’,把各家拳的长处归纳于自己创立拳术之中”。

“1944年王芗斋在中南海万字廊居住时,著有一部拳术著作,在定名之前,许多至友因赞扬王先生在拳术上的改革创举,而赠书名为《大成拳论》,芗斋先生初误其意,认为拳无大成,拳学理论深奥,不可能达到登峰造极境地,否则拳学将无以发展。后经大家解释‘大成’之名绝非登峰造极之意,而是盛赞王先生首将各家拳之长归于一家之举,这样王芗斋接受了《大成拳论》的书名,并将创立之拳定名为‘大成拳’,沿袭至今。”

“现在流行的意拳,是王芗斋之徒姚宗勋自己改编的。姚宗勋与1961年在中山公园教功时 出于某种原因,不便再使用大成拳的名称,最后决定只有取用王芗斋先生早年意拳的名称。以后姚宗勋将大成拳改为意拳,王芗斋及其他徒弟仍使用大成拳名称,没再更改。这就是王芗斋创立的拳术,使用两种名称的经过”。

笔者在此并非一定要澄清历史真相,而且我也没有能力澄清历史真相,即使像刘正、何镜平以及其他任何有影响者的言辞也难以让王芗斋的每一后辈认可。而且关于拳名的争论仍会进行下去。但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大旗是什么?我们共同的旗帜是王芗斋拳学。或许我们站的桩式有高有低,肢体运行轨迹有别,但我们都要按照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的模式来练习,这就是我们的共同点。既然我们选定了王芗斋的拳艺,就应该好好加以演练并加以发扬光大。至于有的称意拳,有的叫大成拳,有的两种都叫,只是后学者的一种习惯或一种传承。我是按大成拳称名的,因为我的师父是按大成拳教我的,我教我的弟子同样称大成拳。

最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不论你练的是啥拳,你对你练的拳以何种名称称谓,只要你通过练拳获得了健康,对你而言,你练的就是好拳;如果你练拳没有获得养生收效,即使你练的是天下最好的拳,对你来说,也是无用之拳。我开始按意拳站桩的叫法来练,后来按大成拳的称谓来练,通过练拳我从一个体弱多病者、年的时候就被认为是“小老头”的人,变成了健康者、变成了现在已经是老头但还不像老头的人,这就是我的收效。

如果觉得《意拳还是大成拳?都是王芗斋的拳,益于健康的都是好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