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文化经典《道德经》竟然是假的,被骗了两千年,养生的要注意了!

2022-06-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大家好,我是易小道,在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典籍后,得出结论:在世间流传了两千多年的道家典籍《道德经》可能是假经,即便不是假的,至少其内容上也严重偏离了原版。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得从数十年前的两次出土的文物说起,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了帛书版的《老子》,经过对比发现,后世的《道德经》与原版的内容相差很多,意思都被篡改了,之后在1993年,又在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挖掘出了战国时期的竹简版《老子》,此版本距离老子生活的年代经过了一百多年,而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我们一般所说的《道德经》,都是指三国时魏人王弼的注本《道德经》,就是现在的传世版。

结合以上两次出土的文物,如今出现了三个版本的《道德经》

王弼版本的《道德经》帛书版《道德经》竹简版《道德经》按照内容来看,帛书版《道德经》应该是最早的版本,竹简版《道德经》是对帛书版的改版,现存传世的经过改动的就更多了,其中帛书版《道德经》与王弼版本的《道德经》,是目前最具可比性的两种版本,也是研究原版《老子》与《道德经》之间差别的重要依据,这两个版本不仅文字内容出入很大,而且章节论题论点背道而驰,可以说两者已经是不同的两本书了。

第一,名称不同,现存传世版叫《道德经》,帛书版叫《老子》

第二,结构不同,现传世版《道德经》分为上道,下德两篇,共八十一章,并按照宗教理念进行编制,颠倒段落,而原帛书版《老子》不分章节,只有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讲德,下部分讲道。

第三,内容不同,这里面涉及的变动就很多

首先是文字的替换,像我们常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实是不对的,原文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恒”字据说是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因此都改为了“常”,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原文为:邦利器不可以示人,“邦”改为了“国”,同样也是为了避讳汉高祖刘邦。

其实有些内容是凭空添加的,“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是被硬添加上去的,原作中没有这句话,“为无为,则无不治,言善信,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些都是后添上去的。

第四点,断句不同,我们都知道一句话的断句不一样,理解起来也不一样,道德经里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撤,原文应读作:“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像这样因断句不同而导致理解不同的地方有很多。

第五点,论点不同,这个是最可怕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原文为:“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把有静改成了不争,这不就是叫人不仅要无私奉献,还要逆来顺受吗?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原文为:“功述身芮,天之道也”,将身芮改成了身退,本来是要表达获得成功后,要具有永远进取而绝不鞠躬的上进心态,却变成了成功后就要激流勇退,适可而止的消极人生哲学,五色令人目盲,原文为:五色使人目明,意思完全相反了,道德经里的意思是:色彩缤纷神眼花缭乱,而原文的意思是:色彩缤纷使人瞩目。

是不是感觉被骗了,以上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变动,《老子》原文里的“情”字,基本都被给改成了“静”字,还有什么“无为不争”同时被灌输到《道德经》里去了,都不是《老子》原文,看完了原文之后,我个人感觉似乎内容上通顺了很多,也更容易理解,更接近人性,再看道德经的话,就觉得里面的解释千奇百怪,真的完全就是两本书。

还有改变的地方有很多,里面很多跟修行有关的关键内容都无法理解,目前没有太权威可信的解读,只能靠个人领悟,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也能看出来,原版的《老子》在传世版的《道德经》里,逐渐演变融合进了儒家学说的内容。

按照《道德经》的方向进行道家修炼,不练还好,如果真的去实践,最后说不好会走火入魔,如果按照守静,无为,不争的思想,越修越无欲,越修越不争,越来越像个活死人,跟木头差不多,可能还没练到头呢,就得先被社会所淘汰。

而《老子》里修道的总体方向是守情,守性,与《道德经》里的总体修炼方向完全相反,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你因为你练的是九阳神功,觉得最后可能像张无忌那样厉害,可是练着练着变成了东方不败。

身为中国人最让我自豪的一点,就是这片土地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真的是太神奇,我真的很庆幸,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氛围和生活环境,让我具有了一些知识底蕴,能够很容易接触和理解这些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就是万万没想到世间传承下来的《道德经》,有如此大的水分,可能世上有不被大众所知的隐修门派,他们仍具有不被后世篡改的真正的老祖原文,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尤其是1973年前,帛书《老子》还没有出土时,他们是怎么学习实践道家文化的?

说不清也道不明,想起前一阵看到的新闻,说是钟南山聚集了大量隐士,紧靠着一个小小的茅屋来满足温饱,据说还抬高了那里的房租,而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清心寡欲的潜心修道,我猜他们是不是也受了《道德经》里守静,不争的论点影响。

按照我在帛书《老子》上看到的内容,完全与世隔绝地进行修行似乎不妥,当然这都是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现在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就是尽管在1973年就已经出土了原版《道德经》,但是无论是网络还是书籍大多仍按照传世版的进行解读,不太理解啊,是怎么回事?

《道德经》被何人何时因何动机篡改?

道家典籍中,应该不止《老子》被篡改为《道德经》,其他很多典籍估计也被篡改了,只是没有像出土的内容作为对比验证,或者有但是没有进行公布,那么有一个问题来了:

从知识体系上区分:“道”讲的是遵循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顺势而为,偏向于自然哲学,“儒”讲的是仁,义,礼,智,信,多描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关系,按照现在来说属于人类社会学,

正常来说,两者的观念没有交集,如果你看到的明明是“道学典籍”,里面描写的却是儒学内容,或者按照儒学理念来解释,那就说明你所看到的不是真正的道学,而是掺杂了儒学理论的混合体。

好了,以上就是《老子》和《道德经》的主要区别,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区别,《道德经》更像是一篇高深莫测的理论性文章,因为被篡改的太多,加上历代频繁的注解,读起来更让人摸不到头脑,到底是修道还是修儒,难以分清。

但《老子》却是一篇实打实的文章,至少我看的是这样,全篇都是在讲怎么实践,修道前该怎么准备,修炼的总体框架,以及基本功是什么?修道的体会和建议。

唯一的问题是有些文字难以解释,不明白他实际表达的意思,说到这儿我就上来脾气了,为什么好好的一部《老子》被改成那个模样,如果能完整的传承到现代,那里面的知识点早就被分析透了,哪能像现在这样,理解起来这么麻烦。

提醒有志学道的人,真的要好好研读《老子》,这在古代完全就是修仙秘籍,世间不传之秘,书名改为《老子真经》似乎更能体现它的价值。

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的普及和交流特别快,但也因为如此,信息量繁杂冗余,把你我都淹没其中,像《老子》这样珍贵的知识反倒不被珍惜,但这并不影响我写这篇文章来告诉大家。

多读书,学会质疑并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另外,网上还有说出土的《老子》才是被篡改的,是假的,王弼的注本《道德经》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大家用自己的慧眼自行辨别吧。

最后放一首诗,据说这是张三丰写的,请仔细分析最后一句,

《无根树》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雌鸡卵,难抱雏,背了阴阳造化炉。女子无夫为恕女,男子无妻是旷夫。叹迷途,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

也许他老人家早就知道,只靠静坐是修不成大道的吧,所以委婉的提醒众位道友,想通过修炼《道德经》而达到养生健康,延年益寿的目标是实现不了的,以上就是此文章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次再见。

如果觉得《文化经典《道德经》竟然是假的,被骗了两千年,养生的要注意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