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20+女孩快逃 “保健品”要来收割智商税了

2011-06-07 分类:户外

原创 小新同学 有间大学 收录于话题#剁手研究院12个

昨天,几个小伙伴兴高采烈地找小新同学凑单,我才后知后觉地醒悟:原来是“6.18”预售开启了。我一翻日历,这不才5月下旬吗?

有意思的是,不但“6.18”来得越来越早,商家们也越来越谙熟“剁手”女孩的心理,一股神秘的消费力量在悄然生长。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6•18”期间,眼部保健类产品销售同比增长4126%,蛋白粉同比增长751%,维生素类产品同比增长387%。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95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26%。

小新同学还发现,口红在保健品面前,居然有充当手下败将的一天。

口红竟然输了。/《半泽直树》

某电商平台公布的2020年情人节消费数据显示,情人节最畅销礼物前三名中,某品牌维C泡腾片排到第二位,销量同比增长2774.4%,超过某知名品牌限量口红套盒。

去年情人节,北京一家培育机构的老师靳琪收到男友的礼物:胶原蛋白软糖、葡萄籽片、蔓越莓胶囊、复合维生素、护眼片。

一共八瓶保健品摆在靳琪面前,如果按照组合规则服用,每天要吃11片。

不知道对于当下的年轻情侣来说,保健品是不是已经成为一种更时髦的送礼趋势,或许是步入新阶段的一个信号?

买一次保健品,

梦回化学课堂

一位90后女孩在小红书分享自己的保健品“菜单”:

维生素B、C搭配着吃,“可以美白去痘印”;蓝莓护眼片,缓解长期戴美瞳和看手机带来的酸痛;澳洲某品牌钙片;葡萄籽,“改善女性泌尿系统”;某品牌蛋白粉,每天用牛奶冲来喝。

他们对保健品的钻研热情,可能超过了对均衡饮食的关注程度。

20岁仿佛一道门槛,不止一位博主分享的保健品搭配攻略中,有“20+女孩”“必须吃”等字眼,而在琳琅满目的保健品面前,似乎每个人都有变身营养师的潜质。

你很难想象,会有一个人像神农尝百草般对待保健品,用亲身体验总结出一份“00后保健品黑红榜单”,细致到对某种保健品的美白、祛湿、护眼功效排列高低。

比起老一辈,年轻人购买保健品更加科学。成分、食用体验、效用、正品鉴定方法……密密麻麻的攻略能让人梦回高中化学课堂。

小王正是攻略党中的一员。自从2015年被微博知名种草博主安利了保健品之后,她便开始坚持吃保健品,品类选择省去纠结,直接跟着博主已经做好的攻略买。

“我现在在吃的是多维元素片和鱼油。”小王服用的保健品不多,但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选择。

“维生素是因为我长期吃外卖,感觉维生素摄取不够;鱼油是因为长期用眼看电脑屏幕,感觉需要护眼,而且我本身很少吃含有DHA的食物,像深海鱼这种,所以希望补充一下。”

成为“老保健品人”之后,小王也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购买经验。例如鱼油不要选太大颗的,不好吞咽;购买鱼油最好在天猫旗舰店,到药店购买反而更容易被坑——店员可能会误导你将鱼油买成鱼肝油,实际上这两样东西功效完全不同。

你会选保健品作为情人节礼物吗?/《半泽直树》

今年24岁的马路在选择保健品时同样非常谨慎——他完全是遵照医嘱来服用的。

两年前,马路因为生病吃不下饭,于是医生推荐他吃复合维生素作为日常所需营养的补充。

在此之前,马路从未考虑过服用保健品,任各大保健品的口号喊得多响,功效说得多玄乎,他始终保持一种审视的态度。

但吃了一段时间复合维生素之后,他感到保健品确实对身体产生了好的帮助,从此“入坑”保健品。

一开始,他只吃复合维生素片,之后在医生的推荐下加入了护肝片和维骨力。又因为脂溢性皮炎,他开始补充维生素B6和维生素C。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开始和家里的狗狗一起吃深海鱼油。

林林总总加起来,马路一天最多要吃10粒保健品。

一日三餐十粒保健品。/《半泽直树》

不仅如此,他还会给家里的老人添置保健品。马路的爷爷奶奶原本嫌吃保健品麻烦,但在儿孙的监督下,还是乖乖“就范”了。

给老一辈送的保健品,马路也做足了功课。给家人买的无论是深海鱼油还是复合维生素,都是医生推荐的。至于脑白金之流,自然不在马路的考虑范围之内。

马路对保健品的精挑细选反映的是当代年轻人“靶向养生”的专业态度。这届年轻人吃保健品都要吃出个性,比起跟风购买泛保健产品,更偏向于针对自身身体素质,购买对应的产品,精准“进补”。

除此之外,保健品功能的丰富多元也是“惜命”的年轻人所期待的。

《2020年度中国年轻人线上保健品消费方式洞察》显示,仅满足于单类保健品的年轻人比重越来越小,购买4-6种以及6种以上保健品种类的年轻人增长最为明显。

保健品,真的保健康?

保健品一多,问题就来了:各种保健品服用的频率和数目不同,要一一记住,并且每天坚持吃,对日常健忘的当代年轻人来说是一大考验。

为了记得定时定量补充保健品,定闹钟、记备忘录、分小药盒……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增加了。

于是不少打工人买了保健品之后只能兴致勃勃地坚持吃两天,第三次打开瓶盖,保健品的保质期已经只剩一个月,只好报复性地狂吃。

商家们看穿这届年轻人的惰性,纷纷将保健品变成可以随拿随吃的“零食”。蔓越莓精华胶囊变成了“水果糖”,酵素冲剂变成了Q弹的果冻……

食用保健品的仪式感和负担感降低了,趣味性增加了,年轻人购买的欲望也提升了。事实上,零食形态保健品在年轻人消费保健品的占比中也确实逐年提升。

保健品越来越像零食?/《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毕竟比起苦兮兮地吞“药丸”,零食形态的保健品既易入口,又能解馋,还能养生,何乐而不为?

但这些花花绿绿的“糖果”真的有保健作用吗?

燃财经曾在天猫搜索三款功效不同、品牌不同的软糖进行对比,排在它们配料表一到三位的核心原料,都是甜味剂,而非它们作为卖点的“巴西针叶樱桃浓缩汁”或“氨基丁酸”。

换句话说,消费者以为自己在吃保健品,顺便摄入一点糖分,实际上是真在吃糖果,只是顺便摄入了一点有益成分。

而这一点点的有益成分,显然难以支撑这些保健品在广告中吹嘘的“控糖”“助眠”“嚼出嫩白肌”的效果,吃多了不一定变美变白,反而可能因为甜味剂摄入过多而发胖。

国家二级营养师黄廷伟则直言,一些号称保健品的软糖只能称得上普通零食,但是作为普通零食也太贵;作为保健品食品,也达不到保健食品的要求。

你为保健品交了多少智商税?/《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而那些看起来非常专业的药片也并不一定有作用。丁香医生在《扒了 24 种保健品以后,我们发现有 2 种真值得买》一文中狠狠diss了左旋肉碱、鱼胶、抗糖丸、燕窝等时下大热的保健品——不是功效夸大其实,就是普通人根本没必要补充。

当然,在医嘱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主要健康问题合理服用合规的保健品,是能够带来益处的。

小王作为辅导老师,常常需要熬夜,于是长期服用鱼油以保护眼睛。她觉得自己吃完之后眼睛里的红血丝变少了,疲惫感也有所减轻。

即使没有生理益处,也有心理益处。小王和马路在采访中都提到,保健品的益处部分地通过心理暗示体现。

马路表示:“有些东西它吃进去可能没有太大的效果,但我是一个相信心理作用的人,我愿意相信这些保健品吃进去,它对我的身体有更大的改善。相信自己能变好,身体就会真的好得更快一些。”

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效,但是心理作用还是有的。/《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这是当代年轻人对于“朋克养生”的清醒之处。他们清醒地在“007”的重压下熬夜,清醒地恐惧着猝死,清醒地购买各式各样的保健品企图挽救自己已经初老化的身体,又清醒地意识到,保健品对他们保持身体健康只能起到微弱作用。

马路和小王都认为,保健品只在他们保持身体素质一事上占10%左右的比重。除了服用保健品之外,他们还会通过游泳、按摩等方式进行保养。

比起膳食补充剂,保健品更多的,是年轻人的精神抚慰剂。

保健也“内卷”

随着“内卷”之风盛行,保健品界被迫加入“内卷”斗争,保健品也从精神抚慰,变成了年轻人的焦虑来源。

25岁追赶20岁,“唯有xx牌胶原蛋白能够拯救你日渐增长的眼纹”;20岁追赶18岁,“再不抗氧化就迟了”;18岁也要提前养生,“高中生久坐吃这种保健品最好”……

女生怕变老变丑,男生怕雄风不再,保健品商家推波助澜地放大这些焦虑,将它们和保健品价格都吹到天上去。

没想到保健品也开始内卷了。/《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时间哪怕退回2018年,那个时候的年轻人都会讶异于如今这股保健品之风的盛行。

2018年,朋友圈转得最火的文章之二是《人民日报发话: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

一时间,保健品安全质量问题疑云重重,“你这样,老了之后是要被骗买保健品的”的梗也被越炒越热。

事实上,保健品行业在中国还是一个很年轻的领域。它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始状态十分混乱,甚至发生过“中华鳖精”的荒唐事件。

2000年前后,中国保健品经历了第一次行业大洗牌,全国营养保健品企业由3000家减至1000家左右。

保健品行业经历了一轮洗牌。/《大豆田永久子与三名前夫》

2005年后,随着国家对保健品市场监管的不断增强,中国保健品行业才逐步走向规范化。

但无论是食品标准、销售宣传,还是产品研制等方面,这个行业都还任重道远。比起铺天盖地的广告,更应该投入资金的,是铁打的专业实验室和安全生产线。

只有行业规范化,才能让这届年轻人在“惜命”地向保健品寻求帮助时真正“保命”。

这届90后在将保健品摆满工位求一个安心时,也不妨回忆一下,自己熬过的夜,多少是被迫加班,多少是自我放纵。

或许,吃最贵的护眼片不如睡一个好觉,买更多维生素片不如多补充点新鲜蔬菜水果。

参考资料

[1]新华社《“双11”抢手、情人节热销,年轻人缘何热衷保健品?》

[2]丁香医生《扒了 24 种保健品以后,我们发现有 2 种真值得买》

[3]燃次元《“保健品”收割年轻人》

[4]刘润《保健品业的未来:回归食品,而不在“药品”中迷失自己》

今日互动

你怎么看年轻人吃保健品?

撰稿 | 杨松松

原标题:《“20+”女孩快逃,它要来收割智商税了》

如果觉得《20+女孩快逃 “保健品”要来收割智商税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