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奇经八脉的养生保健价值

2013-09-03 分类:养生方法

TIPS:本文共有 300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武侠小说里的高人修炼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打通任督二脉”。此外,书中还常常提到“大周天”和“小周天”等字眼。小周天指的是道家修炼内功,气循任、督二脉一周。而这里所说的任督二脉就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两条经脉。其余分别是: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经八脉不同于十二正经,既不直接和五脏六腑相联系,也没有表里配属的关系,是奇道别行的经脉。奇经八脉起统帅、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这就像自然界的水库、湖泊一样,雨季可以蓄水,旱季可以灌溉。《难经》对此也有生动的描述,把奇经八脉比作“深湖”,把十二正经比作“沟渠”,对人体气血的调节关系概括为“沟渠满溢,流于深湖……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

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的穴位和病症,所以和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而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的穴位却都寄附在十二经脉上。

一、对督脉的认识

历代医家对督脉的循行描述一般都是以《难经》 的记载为依据,所以八十年代以前的各种书籍,都沿用督脉行于脊背正中这条主线。1984年的全国中医统编教材《经络学》根据《内经》的记载,补入督脉的三条支脉。1995年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经络学》,以《灵枢·营气》对督脉的记载为主脉,参照《素问·骨空论》、《难经》的论述,恢复了古代对督脉记载的原貌。根据十二经的循行顺逆是以营气运行为依据,提出督脉的走向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运行。

对督脉的走向自《难经》开始,认为是自下而上,这种观点一直沿用到今天,长达两千年之久。在我的记忆中上大学那会,关于督脉走形的问题授课老师讲的比较含糊,也没有深究这个问题。不过有人认为,《难经》对督脉走向的描述,属于逆向运行的特殊走向,这主要和气功家的内气运行现象有关。有些医家从人体出生变化过程来解释督脉的走向,认为《灵枢·营气》所说的对象是一个成人的个体(即脱离母体的个体),其自身已与大自然成为一个统一体。由水谷精微化生的营气,在人体中沿经脉运行,出生之前,其营气经脐肾受母孕于丹田,丹田属阴,督脉循行当自下而上,分娩之后,督脉由阴转阳,其循行与《灵枢·营气》记载相符。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

(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二、对冲脉的认识

《内经》中对冲脉的循行没有系统、完整的记载,后世医家的认识也不统一。周欢、冯禾昌经考证认为冲脉有五条分支:①冲脉发源于胞中;②外行线起始于“气街”;③与足少阴、足阳明关系密切;④后行分支沿脊柱上行;⑤前行分支上行至口,下行至大趾和足心。但在具体循行中,二人所考稍有差异。

全国统编教材《经络学》归纳为五条路线:①从小腹内部浅出气冲部,与足少阴肾经并行而上,过脐旁达胸中而弥漫布散;②自胸中分散后上循到鼻之内窍“颃颡háng sǎng”部;③起于肾下,出于气冲,循阴股内廉,入腘中,经胫骨内廉到内踝的后面,人足下;④从胫骨内廉斜入内踝,至足跗上,循行于足大趾;⑤从小腹分出,向内贯脊,行于背部。

(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2)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

(3)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三、对维脉、蹻脉的认识

《内经》对阴维脉、阳维脉的循行分布没有具体的论述,《难经》提出“阳维起于诸阳会,阴维起于诸阴交也。”对“诸阳会”、“诸阴交”黄竹斋认为是金门、筑宾穴,从而确认为是阴维脉、阳维脉的起点,尔后许多著述(如《难经校释》《难经释疑》、《内难选释》等)大倡此说。也有人认为是悬钟、三阴交。

也有医家以元代滑寿 《十四经发挥》的解释为依据,从维脉的循行、功能上理解认为,维脉像网络一样连结于各经之间,起溢蓄气血,调节盛衰的作用,其循行分布不具有上下环周的流注关系,“诸阳会”不是指起于金门,而是指头肩部各交会穴;“诸阴交”也不是指三阴交,而是指腹部各交会穴。

阳维脉联络了各阳经通向督脉,与督脉的风府、哑门相交会;阴维脉联络了各阴经通向任脉,与任脉的天突、廉泉相交会。维脉不像十四经脉那样循环流注,而是由浅入深的维络诸经,将各经气血归汇于任督,使各经之间互相联络,从而调节气血的盛衰。并结合《甲乙经》、《外台》、《奇经八脉考》等历代医籍对维脉交会穴进行了系统的订正。

据《难经》记载“阴蹻脉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李鼎老师认为阴蹻脉在颈部(人迎穴之前)应左右交叉后上至对侧鼻旁,与阳蹻脉交会于目内眦而通于脑。以往的经脉图均未画出阴蹻脉“交贯冲脉”的部分。李鼎老师予以纠正,并补出“从颈上行,至对侧鼻旁”这一段,同时他还结合卫气的循行,及《内经》的原意进行研究,认为阴阳蹻脉在目部交会,阳蹻脉的走向叫是从目至足,阴蹻脉的走向是从足至目,与“阴升阳降”的原则相合。

四、对奇经病候的认识

对奇经病候的研究,多认为奇经病候是奇经独有的病症,高希言等通过对阴阳维脉、阴阳蹻脉交会穴主治规律的研究,并与十二经病候相对比,认为奇经病症是对十二正经病候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上的概括,不是另立于十二经脉病候之外的特殊病症。

“阳维为病苦寒热”是对三阳经发热、头痛、汗出(无汗)等共有病症的概括,“阴维为病苦心痛”是对足三阴病候的概括,包括胃脘、胸腹部、心、肺、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等多种疾患;“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是胸腹、下肢内侧多种病症的总称;“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主要是指头面、颈项、肩背、腰及下肢外侧病症,蹻脉病症重点阐述在阴阳失调情况下,下肢内外侧病症;带脉病候是集中对腰腹部疾患的概括;督脉病重点阐述大脑、 脊背部病症;任脉、冲脉病症在于集中说明有关生殖系疾病。

五、奇经八脉的养生保健

奇经八脉和周身的所有经脉联络,因此,奇经八脉一旦疏通,全身的气血自然就畅通了,精力也就越来越充沛。疏通奇经八脉的过程,其实就是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过程,因此很多人开始探寻奇经八脉的养生方法。

例如,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就是通过长期和缓有序的运动,使腹部丹田之气渐充,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意动行随,内外合一”,使内脏和肌肉的活动达到高度的协调一致。

督脉由人体的后正中线上至头面,有“阳脉之海”之称,在头部就有许多重要的穴位都属于督脉,如百会穴。古有言:千遍梳头发不白。梳头是最简单的健身方法,梳头时可以刺激多个督脉穴位,对大脑有积极的按摩保健作用,因此,传统医学将梳头作为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

如果觉得《奇经八脉的养生保健价值》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