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春季高血压中医养生法则

2016-01-11 分类:艾灸

TIPS:本文共有 12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三高人群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有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三高症中的高血压以及春季高血压的中医养生调养方法。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 =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血压的常见证型

阴虚阳亢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时潮红、四肢麻木);

肝肾阴虚证(头晕眼花、目涩而干、耳鸣耳聋、腰酸腿软、足跟痛);

阴阳两虚证(头目昏花、面白无华、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或有水肿)。

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因为本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之涵养。

高血压患者的春季调养

就养生来讲,春季最为重要。尤其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更应注意调养,因为春季是高血压病的易发期。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内动脉压持续增高,并进而伤及血管、脑、心、肾等器官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较正常血压者高出3~5倍。中医对本病除观察血压变化外,还针对病人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进行分析。病因多见年老体虚、情志失调、劳倦久病、饮食偏嗜等。其病理主要为阴阳失调,本虚标实。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因此,在情志方面,应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技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等。

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

患有高血压者,食物选择方面以求清淡含蛋白质千富的食品,多吃蔬菜瓜果类,如芹菜、豆芽、海带、西瓜、冬瓜等,既含大量的维生素,又有一定降压作用。经常食用生洋葱,也有降压特效。将带红衣的花生米放在陈醋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每晚睡前吃5—6粒,连服一月后可有一定降压作用。用玉米须煎水服用更有利尿降压功效。用中药天麻、钩藤、石决明、野菊花、牛夕等煎水服也可起到降压作用。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各位喜欢中医知识或备考中医医师的朋友们关注本号,本号会持续更新中医类知识,私信小编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哦。

如果觉得《春季高血压中医养生法则》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