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黄帝内经》:肺与大肠相表里,秋季养生,大便通才能滋阴养肺

2021-12-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黄帝内经》:肺与大肠相表里,秋季养生,大便通才能滋阴养肺。

在中医藏象学说里,五脏六腑除了孤腑三焦之外,都是一个脏和一个腑对应的。比如心与小肠、脾与胃、肺与大肠等等。其中脏为阴属里,腑为阳属表。

因此,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脏腑的调理,需要在表里之间权衡。

进入秋季之后,我们常说秋季要养肺。因为秋季是燥气主气,内应于肺,因此容易出现燥气伤肺之证。所以,秋季养生,滋阴养肺的方面就占据了很大内容。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 “肺与皮毛相表里”之说是比较抽象的,甚至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我们印象中的肺,是一个呼吸器官,主要进行气体交换。而皮肤则是机体的一个“屏障”,同时还有散热、调节体温等作用。

正是这个道理,中医的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其实就体现在体温的调节上。

如果皮肤的散热功能衰退,“热”就会郁闷在体内,而且首先郁闷的就是肺经。这个观点,在现代科学里也得到印证。

比如秋季经常容易感冒的人,甚至不仅仅是秋天,有的人全年都容易伤风感冒,成为旁人眼里的“温室里的花朵”。

所以,他们平常会穿得更厚实。这固然是躲避风寒外邪侵袭的一个手段,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可以说,他们的身体一定程度上也是“捂坏”的。

因为怕着凉感冒,房间里的气温也相对较高,外出时又穿得很厚。恰恰是这种“细心”,使得他们的皮毛宣透功能受阻,进而导致肺热壅盛,呼吸系统的感染也就逐渐增多。

传统养生里,还有一种“寒包火”的说法。大概就是皮肤摸上去有点发紧发热,但很少出汗,同时会有大便干结、咽喉干涩,自己会觉得呼吸的气热烘烘的。咯吐一些胶结的黄痰,鼻涕也很浓等等。

如果再观察一下舌头,舌质红,舌苔黄,口干口渴,但不是很想喝水。则基本就是“寒包火”的问题,在秋天也是比较常见的。

“寒包火”比单纯的着凉感冒的机理要复杂,调理起来也要棘手很多。如果不清内火的话,感冒就很难治好。但如果只是清内火,则外面“包着”的寒邪又容易深入。

因此,“寒包火”的调理,大多应该选择一些温性的解表药,尤其是注意“辛散”。就像冬天一堆被柴火灰掩盖的炭火,一整晚都不会熄灭。想要清除这种内火,最好的方法就是充分拨开火堆,很快就飞飞湮灭了。

当然,在辛散的同时,不能忘记配合清里面的火热。

如何清除里面郁结的火热?我个人的观点是:不适合苦寒清热,而理气通肠之法似乎更适合一些。通过缓缓泻下,使内热从大便而出。正所谓,大便畅而体热消。

因此,历代医家对于秋季常见的这种寒包火的调理,有润肠通便而清热的做法。

比如火麻仁、郁李仁、决明子之类的润肠下气之品,配伍金银花、蒲公英之类的甘寒清热,适当结合薄荷、苏叶的辛散,从而起到不错的调理之功。

因此,秋季风热伤肺之证,大便干结也是常见的一个原因。

有的人一到秋天就有点害怕上厕所,因此常常会吃蜂蜜之类的润肠通便。但调理的效果未必如意。

这时候,可以试试选择一些茶包,如决菊花枸杞决明子茶。由菊花、枸杞子、决明子、金银花、牛蒡根等配伍组成。经常喝点,大便畅通之余,也不会有风热引起的皮肤干燥、干咳无痰等问题。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试。

如果秋天稍微一吹风感冒就嗓子疼发烧,一般就和风热犯肺有关,比如银翘散就很合适。

总之,秋季养生,滋阴养肺是很重要的,但肺主一身之气,同时又主宣发和肃降。

尤其是肺和大肠之间的表里关系,更是不能忽视的。通过润肠通大便的方法来养肺,是传统养生一个很不错的方式,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试。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肺与大肠相表里,秋季养生,大便通才能滋阴养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