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聊聊明代饮食养生的时代背景及特点

2021-12-18 分类:养生资讯

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为日常所需,更是民众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代民众己积累了丰富的饮食养生理论与方法,世代沿袭。尤其是明代,饮食养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普及。

饮食养生从上古时期的萌芽、秦汉时期的初显端倪、到了隋唐不断发展和完善、宋朝和元朝不断地丰富,至明代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成熟理论体系和多样化方法,得到了更好的普及与传播。不仅医家、道家对饮食养生相当重视,许多文人的著作中也涉及到饮食养生内容。

明代饮食养生的时代背景

1.经济背景

明代通过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和减轻赋役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农民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所掌握的生产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与明朝初年相比,到永乐年间已经是“宇内富庶,赋入盈羡……至红腐不可食。”到了明朝中期,工农业继续发展,至嘉靖,万历年间达到很高水平。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为饮食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在明代,人们的经商意识空前活跃,经商的人数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以徽州府为例,当时“农十之三,贾七焉”,并且行商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有的甚至到海外经商。”商业经济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基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开始追求自身的享受。造纸和印刷技术的提高,也为食养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食疗食养方面的著作和资料大量涌现。

明朝的造船业水平很高,这也为远洋航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远洋的成功又促进了中外医药文化的交流。明代在同众多国家的交往中,把国外很多药材带入中国,扩大了中药材的种类,特别是一些珍贵的药材,如乳香……象牙、硫磺以及大枫子等药源源不断地输入,方便了疾病的治疗,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养生学的发展。

2.文化背景

长久以来,道家思想对民族文化,社会民俗以及传统哲学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而道家追求长生的养生理念更是中医养生思想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明代的《活人心法》(14世纪末)、《卫生易简方》等也都体现出了浓厚的道教色彩:道教中大量的养生方亦是方剂学有益的补充,如高濂崇尚道教,自号瑞南道人,其所创养生食疗方亦受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

再如李时珍的医药文化养生也是顺乎道家的天然养生法。从隋朝开始,佛教在中国进入到鼎盛时期。各宗派禅观争奇斗艳,形成了九大主要的派别,其中规模体系最大的当属智领创办的天台宗派的止观学体系,对佛家养生流派的影响也最大。佛家修炼养生的目的与道家在祛病健身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与道家的长生不老,修炼成仙却截然不同。

在南北朝以后,出现书释道三家兼容现象,佛家养生学说在向其包容渗透的同时,也吸收了和借鉴了别派的一些经验。从整体上来看,唐朝时期的佛教养生思想已经十分成熟,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明代商业发展,交通便利,使得中朝、中日以及中国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这种与域外的交流活动对药物学和饮食学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扩大了药物和食物的种类,也使医家的养生思想受到外来先进思想的影响。

如郑和下西洋,使地理探索的机会成为扩大食谱和药谱的另一种方式,为养生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不只因为郑和本身带回了很多米、谷、豆类食物,还因为进一步打通了中国和外界的通道,从而使得更多的食物和药物传入中国,象甘薯、玉米、花生、马铃薯、番茄、辣椒等食物都是在明代传入的。

救荒类本草的产生,与食物种类和来源的扩大也是互为因果的。人们在寻求食物充饥救灾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多可食植物的种类。一些食物原本只是用来充饥,但是逐渐发展成为日常的食品,甚至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如《救荒本草》中所载筒篙,就是在近些年方成为家常菜的。

明代饮食养生的特点

1.士大夫以撰写饮食养生论著为时尚

明朝商品经济十分发达,货物的种类十分丰富,在日常的消费品中,谷布丝棉、盐糖茶洒的比例不断上升。商品交易也不再局限于地方市场,而是向跨区域市场以及海外市场扩展,人们开始关注和追求更高水平的饮食消费。

在当时的社会中,有钱人十分奢靡,文人雅士则讲究饮食。饮食成为了当时社会十分重要的心态。饮食消费也成为十分重要的消费方式。士大夫还为饮食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比较著名有《老饕集》、《饔史》、《茶说》等,形成美食文学,享誉一时。

2.明代饮食养生文化与传统中医理念的契合

明代,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已形成,相对稳定,中医饮食养生的理论方法也相对稳定,就养生方法而言,是对历代养生经验的累积,新的突破也较为不易。中医饮食养生讲究自然的四时变化,从和谐统一的角度,调整人体机能,从而达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目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因时养生就是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来调理养生方法。

我国自古就有“四时调摄”的说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饮食应该根据中医五行的观念而各不相同,同时应该注重饮食的味道。

针对不同的游赏活动,不管是采药剖莲还是谈芋谈禅,都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选择适宜的事物,进而营造出优雅和适宜的环境,让人的身心彻底的得到放松,进而更好的享受生活。节制饮食除了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以免太过饥渴而造成暴饮暴食之外,还应节制口味所好,不能仅凭口腹之欲而随意进食。

以人参为例,王肯堂在《肯堂医论》中曾论述当时的富贵之家好以人参为补元气的妙药。所谓:“近世用人参者,往往反有杀人之害……则尤谬矣!”批判当时医界所使用的温补之法,并未能掌握人参何时当用何时不当用的时机及原则,以致原本是救人的人参补药,最终酿成反效果,成了致命的元凶。抑或者是对这种奢靡之风的反思,明人开始推崇清淡饮食。

明代饮食养生经验的借鉴价值

1.对于明代饮食养生的评价

每个朝代的饮食文化活动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和前代相比较,明代的饮食养生具有很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商业气息也比较浓。更注重饮食养生的艺术性。从整体上来看,虽然明代所统治的疆域广阔,但饮食的大体状况还是和前代一样。城乡之间,南北之间的饮食习惯以及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长期的饮食习惯以及地域不同是产生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饮食上的差异反映南北方不同的民风民俗。

南方人可以对食物资源进行精细加工,北方就对此比较淡漠。这实际上反映出南方人和北方人性格上的差异。但是在明代这个封建社会特殊时期,饮食和前代相比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一一饮食风气奢侈化,饮食制作个性化、艺术化以及饮食内容更加丰富。明代饮食文化在前代的积淀和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也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以经济发达地区的表现最为显著,最能表现这些特点。

明代的饮食养生思想集合了我国古代儒、释、道及医学养生的精华,是对我国古代养生思想的总结与发展。中医饮食养生思想,始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人体作为整体来看待,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看成整体,高度重视人体自身的完整统一性,辨证施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现代饮食养生可结合中医理论思想,建立完备的个人健康档案,评价个人身体机能,根据体质、年龄、性别、季节、工作类型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使饮食养生更加合理化、个性化。

总结

明代社会躁动,思想趋于疏离,诸多新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寻求着对传统的突破。尤其是中晚明时期,经济繁荣,物质充裕,为人们的饮食和养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饮食并没有发展成为养生保命的境地。

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松弛,外来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饮食恰好迎合了世人适性与舒放的精神追求,逐渐成为世人生活的主题,甚至成为世人奢靡纵欲的选择。

参考文献: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肯堂医论》

如果觉得《聊聊明代饮食养生的时代背景及特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