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从不死药到打鸡血,为什么我们喜欢养生?

2021-12-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9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要长命,所以要养生,这样才能活着多享受财富、权势、欲望,等等。在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这一点上,中国人属于行动派,无所不用其极。

文/谭山山

作家许地山说过,“中国的生活目的只是‘长命富贵’四字”。要长命,所以要养生,这样才能活着多享受财富、权势、欲望,等等。在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这一点上,中国人属于行动派,无所不用其极。

明代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老翁极好奉道,受到款待的一道人为表答谢,请老翁吃他辛苦觅来的奇物。老翁看到那两样奇物一为去毛的小犬,一为没有呼吸的小儿,死活不肯分吃,最后吃了些白糕充饥。过后道士告诉老翁,如小犬者,乃万年枸杞之根,食之可活千岁;如小儿者,乃万年人参成形,食之可活万岁。

土茯苓。据《世界中医药杂志》论文《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土茯苓具有肝毒性。

老翁仙缘不够,不能和道士同享长生不老,聊以安慰的是,他吃的白糕是千年茯苓,吃了可保一生无疫,寿过百岁。后来老翁果然活到一百多岁,无疾而终。

这让人联想到《西游记》中被孙猴子吃掉的仙桃,一种三千年一熟,人吃了得道成仙,体健身轻;一种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一种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不过《西游记》中最灵验的长生不老药还不是仙桃、九转金丹之流,而是唐僧肉!——谁说中国人没有想象力?

最补还是唐僧肉。

传说中的不死药

养生从本质上说,是对身体的管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奏效。因此一些人想到走捷径,那就是找到像万年枸杞、万年人参或者万年何首乌那样的仙药。秦始皇就是这么干的。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齐人徐市(一说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到传说中东海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去求长生不老药。

徐市去了几年一无所获,深怕秦始皇怪罪,扯谎说,海中有大鲛鱼挡路,到不了仙山。秦始皇信了徐市的鬼话,从琅琊一路北上,寻找大鲛鱼。到了芝罘,终于发现了一条大鱼,亲手射杀之。徐市再次扬帆出海,但秦始皇没有等到他回来,在从芝罘返回咸阳途中得病身亡。

不死药除了向神仙求取,还可以自行炼制。《战国策》中就有方士向楚王献不死药的记载。早期的炼丹术士认为,黄金和玉不朽不坏,从中提取精华,“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他们希望炼出一种叫“金液”的物质,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有学者考证,中国炼丹术先是传往阿拉伯国家,再传入欧洲,最终形成了化学这门学科。证据之一是英语Chemistry一词源于阿拉伯语的Al-Kimiya(即炼金术),而Kim-Ya是“金液”的泉州方言音译。——这是题外话了。

最初迷恋炼丹术的是西汉的淮南王刘安,他招揽了千余名方士在府邸进行实验。传说他修炼成仙,全家大小包括鸡犬全都飞升,但实情是,他因谋逆罪被诛杀,家藏的炼丹秘方被刘向抄走。刘安的侄子刘彻,也就是汉武帝,和叔叔一样喜好炼丹术,《史记·武帝本纪》有一半的篇幅说他终其一生如何宠信方士,如何兴师动众寻访仙药。

此后,炼丹术成为历代皇帝的公开爱好。唐代更是炼丹术的全盛时代,几乎历代皇帝都热衷炼丹,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等六位皇帝服丹身亡。皇帝如此,臣子也纷纷效仿,但结果往往是“服药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白居易晚年有《思归》诗:“退之(韩愈)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元稹)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杜牧)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崔元亮)夸药力,经冬不衣绵;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说的是他几个朋友服丹的恶果,其实他自己好不到哪里去,也曾是炼丹志士一员。

明太祖朱元璋刚当上皇帝时,认为仙丹方术是“欺世之言,切不可信”:“秦始皇、汉武帝,好尚神仙,以求长生,疲劳精神,卒无所得。使移此心以图治,天下安有不理?”但到了晚年,他犯了同样的毛病,宠信周颠仙等道士,据信服食丹药是他加速去世的原因之一。他的儿子成祖朱棣,则因服食壮阳丹药身亡。

康熙则是难得不迷信丹药的皇帝。一次南巡时,有人献《炼丹养身秘书》以邀宠,康熙嗤之以鼻:“凡炼丹修养长生及师巫自谓前知者,皆妄诞不足信,但可欺愚民而已。通经明理者,断不为其所惑也。宋司马光所论甚当,朕有取焉。此等事朕素不信,其掷还之。”

嗨药五石散

五石散是阴差阳错地成为一种嗨药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最早是张仲景发明的,用来给伤寒病患者散寒,又称“寒食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目的是“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他没有料到的是,三国时何晏打着养生的名义,调整了寒食散的配方,使之成为风靡魏晋的嗨药。

“寒石散”配方

没病的人服五石散,气血翻腾,会有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的快感。服食之后需“行散”,吃多了会“药发”。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八王之乱时任拥兵洛阳、自立为王的齐王司马冏的尚书令,河间王借机讨伐齐王,王戎劝齐王退位回家,引发众怒,说出这种馊主意的人该死。

王戎诈称“药发”故意掉进厕所里,让人相信他是嗑了药胡说八道,就不会怪责他。竹林七贤领袖嵇康则不服散,他不主张胡乱吃药,他的《养生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养生”概念。嵇康认识的一位名士王烈,是个养生狂人,于山中偶得一物,“石髓如饴”,视为珍宝,自己吃了一半,另一半打算送给嵇康吃,但还没到嵇康手上那东西就凝固成石头了。

服散是富人的专利,但风潮所趋,穷人也不免有样学样。据说有人穿着破衣服在南京清溪门前躺倒,滚来滚去说热死了热死了,“我石发!”同伴问他:“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此人回答说:“我昨市米中有石,食之今发。”

古代五石散炼制图。

神奇的打鸡血

生之道,无非是动养、静养、药养、食养等途径。但古人一定想不到,现代中国人的养生创意如此疯狂。甩手疗法、饮水疗法、卤碱疗法、羊肠线埋藏法、爬乌龟等都曾流行一时,其中最最疯狂的,当属打鸡血。

打鸡血的发明人是上海永安棉纺三厂的医生俞昌时。1959年5月26日上午8点,他当众给自己打了一针鲜鸡血。事后他这样回忆:“不到三小时,就感觉奇饿,中午吃了八两饭。”这使他的病人打消了顾虑,从下午1点开始,四十多人打了鸡血,“有的频频咳嗽,注后五分钟即愈;有的喘息数月不能睡,当晚即睡得极甜;有的胃痛即止;有的疖肿大消”。

在疯狂的年代里,坚信“鸡血疗法”对百病都有“奇效”,成为社会流行之风潮。

打鸡血的念头源于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传过来的“组织疗法”。组织疗法尝试把某些组织如皮肤、肝、脑、胎盘注入人体内,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俞昌时想到传统中医有内服或涂敷鸡血以治病的做法,就想,可不可以打鸡血?他从自己身上试起,第一次注射了1.5CC。之后他给妻子和女儿打,然后就是1959年5月的那次公开表演。打鸡血后来在全国蔓延,出现人们提着小公鸡排队打鸡血的盛况。

打“鸡血针”的盛况。

打鸡血的不良反应当然有,但当时的人们胆子大,勇于尝试。这种养生的全民性癫狂在此后一再出现,而且是一波比一波投入。

所谓的“养生大师”张悟本满嘴跑火车,他的谬论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四个汤:绿茶、豆浆、蘑菇汤、骨头汤”、“国家规定了,女同志怀孕前必须补充2500毫克钙”。但听的人就是愿意相信他。

如果觉得《从不死药到打鸡血,为什么我们喜欢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