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核心理念—中和之道杂谈

2021-12-3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何为养生?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长生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老子说,“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这里的“道”指的是核心思想、理念,而术指的是方法、手段。若想做到真正的养生,仅仅知道“术”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每天枸杞保温杯就当做养生的话,那只能说认识上太过于肤浅了。

那什么是养生的核心理念呢?从传统养生学的经验总结来看,答案是中和。何为“中和”?最简单明了的理解是平衡和谐。“中”意味着不偏不倚、平衡守中。“和”即是有序和谐。

下面从中医学的角度对“中和”养生的理念进行解读。说到中医学,一般人的理解为中国的医学,其实更为深层的含义是指“中和”的医学。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人本身的平衡和谐的状态出了问题。那该怎么治疗疾病呢?思路很简单:运用一切可用而有效的方法、手段对人进行干预和调节,使人重新回到平衡和谐的状态即可。这其中就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一系列内外的治疗手法,这些也都是治病的“术”。中医的“调七情,养五脏,理阴阳”也是对中和之道的进一步阐释。

人刚一出生时,本身就是健康的,处于完全的中和状态。而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内外因素如外染六邪,内伤七情等,人的平衡被打破,疾病也就发生了。中医说“上工治未病”,强调在人体平衡被打破之前就应该进行干预和调理,这样就可以做到小病不会常生,大病不会出现。中医所有治疗疾病的手段以及养生保健方法,归根结底,都是让人回归到原本出生以来就具有的平衡和谐的自然状态而已。可以说,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致中和。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五章。意思是认识和的道理叫做“常”,“常”就是道,知道“常”就叫做“明”。大道至简,中医祛病养生之“道”致中和是如此简单朴素。从中医的理论源头及发展历史来看,无疑,中医是朴素的辩证法,其本质是哲学思想在人体疾病上的运用、实践和经验总结。

关于现代科学为什么不能解释中医能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原因也很简单:科学是哲学的分支,用低维去强行解释高维是行不通的,这种想法也是荒谬的。中医与中国传统哲学关系密切,如果想理解中医,就必须对中国的传统哲学有所认识。我们都知道西医治标不治本,原因就在于西医往往着眼于某一具体病灶位置,一般都是哪痛治哪,缺乏对人身心整体性的把握。从西医的发展历史来看,是没有哲学思想作为其理论支撑的。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中和”不仅是传统养生学的核心理念,更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而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养生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可以是饮食搭配、运动健身,也可以是冥想瑜伽,但养生的核心理念是不变的。养生“道”为本,“术”为末,切不可本末倒置。

如果觉得《养生核心理念—中和之道杂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