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网络养生文章太多,怎么知道哪些是伪科普呢?专家4点分析来支招

2022-01-02 分类:养生资讯

今年春晚贾玲等人表演了一个关于体检和身体健康的小品,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众人讨论,小品最后贾玲还劝大家“多体检,多锻炼,少看网上养生文章”。

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信息传播也非常的便捷,在爸妈的微信朋友圈,也充斥着很多“科普”文章,有些会含有一些很专业的医学名词和所谓的“专家”观点,但是在文章后面就会隐晦或者明目张胆的宣传某种药品或者医疗器械。

·这种“健康养生伪科普”的文章在网络上泛滥成灾,很多中老年人上当受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呢?

如何识别健康养生伪科普?

这些文章往往都有以下几点特点,可以有助于鉴别:

1)作者无健康资质,甚至是非专业人士或机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来源和作者身份大概判断文章的可靠性,如果是没有健康资质的作者或机构的科普,很可能是假的科普,道理很简单,作者不专业,本身观点就错误,内容自然不符合医学健康规律,如果轻信其观点,轻则损失财产或贻误疾病诊治,重则有生命危险可能。

2)夸大日常经验效果和研究数据

很多此类科普文章为了引起中老年朋友的共鸣,会夸大一些我们日常使用的食物或者物品的作用。比如“大蒜防癌”,“醋泡食物可以软化血管”,“黄瓜贴脸可以护肤”等等。这些在老百姓听来确实是自己生活中常见的食材,还能有这些疗效,从而深信不疑。

然而实际上日常吃的大蒜的量并不能起到杀死癌细胞的作用,醋泡的食物并没有软化血管的功效,黄瓜贴脸不仅不能护肤甚至可能毁肤。而且很多文章里的数据存在造假,添油加醋的描述,夸大研究结果,宣传虚假信息。

3)套用似是而非的医学理论

很多文章都喜欢号称祖国医学理论或者中医理论,因为中医的理念较西医更为宽泛,辩证较西医更复杂,更容易被“科普小文章”化为自己的观念宣传。特别是一些癌症等疾病的疑难重病的患者和家属,这些文章会利用普通民众对常规放化疗副作用的恐惧,宣传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4)修改国外文献

很多这种“科普”文章喜欢引用一些国外的研究文献,往往出处不明,或者翻译的时候张冠李戴、歪曲原文,甚至会把一些国际最新的研究成果套在他们的产品上,比如“纳米技术”、“石墨烯技术”、“量子科技”等等。

总结

总之,网上文章五花八门,信息并不能保证都是正确的,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在为了私利而传播伪科普,我们需要慧眼识别真假,才能有效阻止其传播,防止其他群众受伪科普之害。同时,对于疾病的诊治,我们最好去正规医院就诊,才是最正确的方法,一般而言,网络科普还是不能替代正规的诊治。

#百里挑一#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我将删除。)

如果觉得《网络养生文章太多,怎么知道哪些是伪科普呢?专家4点分析来支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