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宋代的养生文化:文人横溢的时代,养生何以成为一场社会风潮?

2022-01-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5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宋朝的社会风气与汉唐大不相同,汉唐气度恢宏刚烈,宋朝则有些文质彬彬。在这样一个时代,对于人文科学的发展十分有利,宋朝因此涌现出一大批的造诣高深的学者名流。

而在宋朝的文人学者之间,有着较为浓厚的养生文化的氛围。

宋朝统治者本身就对医学和养生学十分重视,同时又对文人士大夫十分优待,这就使得医药养生在宋朝有了发展的温床。

名流大家热衷于探讨养生问题,为此著书立说,我们熟知的宋代文士,诸如苏轼、欧阳修等人都在养生文化上有着独到的研究。

盛极一时的养生风潮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养生文化的发展,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成果与实践经验,影响十分深远。

健身风潮席卷的宋代

在唐朝的时候,人们十分热衷于养生。只不过,当时的养生思想主要集中在了如何吃的问题上,为此还一度十分痴迷于服食丹药。等到宋朝的时候,人们已经逐渐对丹药的副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逐渐也就摒弃了这一习惯。

通过对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宋朝人认为,那些成天养尊处优,吃得很好却什么都不干的士大夫,往往却百病缠身。而那些每天只是吃着粗茶淡饭,并且十分辛劳的农人百姓却身体康健。因此,想要身体健康,就应该经常运动,在安逸之余应该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强身健体。

曾写过《问养生》、《养生颂》、《续养生论》的苏东坡就是"动形养生"的支持者。

所谓动形养生就是通过养生体育来强身健体,这一理论在我国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我国著名医生华佗就发明了"五禽戏"来指导人们进行锻炼。只不过,在之后的历史中,这一养生方式没有得到重视。

苏东坡对养生极为热衷,他曾搜集了上百种养生方法,然后在其中进行择拣筛选,选出了叩齿、吐纳、按摩等多种方式,苏东坡曾说,这些方法的养生效果要比吃药好一百倍。

宋朝的另一个名儒欧阳修也是动形养生的支持者,他对道家的外丹术嗤之以鼻,但对于修身养性的导引养生法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宋代另一名养生家同时也是道士的蒲处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小劳法",这种养生方式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健身操。

蒲处贯还写了一本养生专著,名为《保生要录》,书中提到了多种养生的方法,比如:坚持锻炼身体、增减衣服要慢、饮食要控制总量、不能滥用金丹等方法。

蒲处贯的《保生要录》提到的养生方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他鼓励人们经常锻炼,但同时又说锻炼要适宜,不能过度,同时贵在坚持;

吃饭控制饭量不是简单的要求人少吃饭,而是说不能挑食,要保证饮食均衡,同时多吃温热、熟食、清淡的食品;

穿衣服的时候,上半身要适度保持寒凉,下半身注意保暖。这本养生名著在当时影响很大,即使是宋朝的皇帝也将此书用作指导书目。

与"小劳法"类似的健身方法还有著名的"八段锦",这是一种起源非常早的养生方法,至于是谁人所创,目前并无定论,而其起源的时间也早于宋代,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导引图》中,就有与八段锦十分类似的健身动作。

八段锦的名字来源见于北宋时期的迈洪所著的《夷坚志》,而其大流行的时代也正是两宋社会。

另外一个著名的宋代养生操就是道士陈抟所创的二十四势坐功,这套健身操大多是在坐姿情况下完成的,只有两势是站姿,每一个动作做完都要叩齿、吐纳、咽液。

尽管动作死板,但二十四势坐功的优点在于动作简单好记,并且是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所以在当时颇受欢迎。

除了健身操之外,宋代有一个名叫陈直的养生家还发明了一套综合性的养生方法,即"养生十法"。

陈直有一本养生学名著《养老奉亲书》,里面系统的介绍了他的养生十法,这十法分别是: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

大宋皇家的艺术基因与医术传统

文人士大夫热爱养生,皇帝也不例外。宋代从宋太祖开始,就十分重视养生和医药,其本人就懂得艾灸之法。

开宝六年,国家组织编撰《重订神农本草》,太祖皇帝赵匡胤就亲自为其作序。

后来宋太宗即位,也曾下令编撰《太平圣惠方》。真宗皇帝对臣下的健康问题也是关怀备至,多次为臣下赐药,也曾为《调膳摄生图》作序颁行。

宋神宗对医药的研究更为深入,曾亲自为王安石指导服药,治疗其头疾。徽宗在位期间,也向全国公开征集药方,并在仁济亭亲自撰书药方。

南宋高宗皇帝,反对炼丹术,其对养生之法也颇有心得,高宗皇帝活了八十一岁,最后是因为庸医治病不利而驾崩。

宋代皇帝对养生之道有着一定的研究,除了关注医药学之外,他们还有一些养生秘法。

宋代的皇帝喜欢读书,也大多对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有钻研,宋太祖和宋太宗二人都爱好音乐,宋太宗还是一个书法大家,擅长飞白书。

同样喜欢书法艺术的还有宋仁宗、宋徽宗、宋高宗等人,尤其是宋徽宗,简直是不世出的艺术奇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如果不是不幸当了皇帝,宋徽宗应该也能靠一身才华青史留名。

艺术修养对一个人的精神品性的培养大有好处,能够调养身心,也就能有益于养生。

宋代皇帝的养生秘诀还在于对饮食的注意,宋宁宗就曾在屏风上写道:"少饮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

高宗皇帝在晚年就很少饮酒,并且经常吃疏导药,喜欢食用药膳,这也许就是他长寿的原因的所在。

对情绪的管理也是宋代皇帝养生的妙招之一,宋代皇帝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一旦有负面情绪,就会痛痛快快的宣泄出来,有时候即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他们也会不掩饰的流泣。

懂得合理的宣泄情绪,同样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超脱物外的士大夫们

宋代的养生思想的形成,既是社会文化事业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思潮交融的结果。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文化强调"仁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总得来说就是强调仁德的理念,养生的思想是蕴含在儒家的道德观念中的。

宋代的士大夫在儒家的仁德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无欲故静的思想主张,要求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懂得中庸守正,通达宽厚。

苏东坡在其养生专著《问养生》中提出了"安"和"和"的养生观,所谓安就是要淡泊名利,而和指的是要适应外界事物的变化,从而获得顺畅的内心世界。

总得来说,在宋代士大夫的养生观念之中,知足常乐与淡泊名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人只有超脱物外,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也就不会被扰乱心绪,有心神不宁的感觉,这对保持身心的健康十分重要。

宋代士大夫的这一观念既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同时也是对道和释两大思想流派的接纳。

自从魏晋,以来,随着道家思想的兴起与佛教文化的传入,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心态受这两大思想流派的影响比较大,三教合流的思想对唐宋以后中国士大夫的精神理念的塑造作用十分重要。

这两大教派思想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之中催生出的另一个观念就是顺应自然,积极豁达。

宋代对士大夫十分优待,宋太祖曾规定不杀士大夫,因此宋代的文人在触犯龙颜之后,所遭受的最严重的惩罚也就是贬谪。

但宋代的文人在被贬之后的失落感要比前代轻很多,比如苏东坡在被贬之后,其文学作品所透露出来的心境也是豁达乐观,很少看到难掩的失落感流露。

这种心态就是受道教和佛教顺应自然思想的影响,可见这两大教派对宋代社会的影响之大。

宋代士大夫养生的另一个思想就是防患于未然。宋代士大夫对预防医学十分重视,主张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重视身体的一些小变化,把细小的疾病看作身体发出的警示,然后及时调养。

所谓"节慎在未病之前,而服药于未病之后",在身体状况还没有变化之前就做好防范,要比事后再求医问药更有意义。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宋代的文人都十分重视预防养生。这一理念的贯彻者陆游就是一个寿星,他终年有八十五岁。

小结

宋朝的文人士大夫精于医术,擅长养生之道,他们通过著书立说,将自己的养生经验和养生思想通过作品的形式流传下来,给我们后世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宋代的养生方式主要包括静坐、炼气、节食、锻炼、修养等多种形式,这些养生方法在帮助宋人强健身体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宋代的社会风气相适应。

而宋代的导引养生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对明清时期导引术势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

宋代之所以大力发展养生文化,宋朝统治者的引导是一个重要因素,北宋王朝崇文抑武,重视医学的发展,重视选拔和培养医学人才,这为养生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再者,北宋商业经济繁荣,物质条件优越,为养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而北宋时期,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造纸术不断进步,印刷术得以出现,这使得养生类的书籍得以大量刊印,并广泛流通,便利了养生文化的传播。

从宋朝的养生文化中,我们可以学到的是,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德思想,通过自我的完善来促进身心的调节。

要懂得顺应自然,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有节制、有规律、会调节的生活。并且,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以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宋代养生文化述论》

《宋代养生思想概述》

《宋代文人养生思想的基本特征》

如果觉得《宋代的养生文化:文人横溢的时代,养生何以成为一场社会风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